焙烧炉返灰出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17850发布日期:2022-08-12 22:53阅读:70来源:国知局
焙烧炉返灰出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焙烧炉返灰出料系统,属于焙烧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焙烧炉袋式除尘器的返灰系统物料全部通过下料管进入溜槽,然后通过斜槽风机把物料送至气力提升泵,再由气力提升泵将物料打入焙烧炉a03上升管中。原流程使用2台气力提升泵输送物料,由2台45kw罗茨风机供风,由于气力提升泵打料不均匀,物料进入流程会造成焙烧炉系统频繁波动,主炉温度忽高忽低且范围较大,影响产品质量。同时由于返灰溜槽高度限制,提升泵只能安装在地坑中,地下水水位较高渗水严重,积水进入提升泵容易导致提升泵堵料,影响返灰系统正常运行,进而影响焙烧炉正常运行,为此在地坑中安装1台7.5kw污水泵定时进行抽水。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降低电耗,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焙烧炉返灰出料系统。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焙烧炉返灰出料系统,包括布袋除尘器和焙烧炉a03上升管,所述布袋除尘器的下料管上安装有手动插板阀,所述布袋除尘器的下料管底部分别安装有两个卸料器,两个所述卸料器的底部分别安装有第一出料溜槽和第二出料溜槽,所述第一出料溜槽和第二出料溜槽的出料端安装有汇集管,所述汇集管的底部安装有第三出料溜槽,所述第三出料溜槽的出料端与焙烧炉a03上升管相连接,所述第三出料溜槽的出料端还安装有出料气动调节阀和出料手动调节阀,所述出料气动调节阀和出料手动调节阀沿出料方向依次安装,所述第一出料溜槽、第二出料溜槽和第三出料溜槽上还设置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分别通过连接管与风机相连接,所述连接管上安装有风量控制阀。
5.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料溜槽、第二出料溜槽和第三出料溜槽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灰料管和配风管,所述灰料管的进料端设置有封板,且所述封板上安装有进风管,所述灰料管的圆周上安装有多个配风管,所述配风管分别通过多个导风管与灰料管相连接,所述灰料管上设置有用于导风管连接的出风口,所述配风管分别与进风管相连接,所述配风管上安装有配风控制阀。
6.优选的,所述导风管的中线与灰料管的中线之间的夹角为20-30
°
,所述导风管向灰料的流动方向倾斜。
7.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料溜槽、第二出料溜槽和第三出料溜槽的圆周上分别设置有三个配风管,三个所述配风管均匀分布在所述进风管的底部。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布袋除尘器和焙烧炉a03上升管之间安装多个出料溜槽,通过出料溜槽进行输料,能够在不影响原焙烧炉生产工艺及操作监控的前提下,能够保证袋式收尘器返灰物料稳定出料,确保焙烧炉系
统稳定运行,同时降低设备成本和维修费用。同时出料溜槽采用端部进风和底部配风的方式,底部配风能够使出料溜槽的底部物料浮动,在配合端部进风,使出料溜槽的物料快速流动,不会出现物料堆积的情况,并且保证出料溜槽不受安装环境限制,使用范围更广,安装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出料溜槽的结构示意图。
1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配风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3.如图1至图3所示,焙烧炉返灰出料系统,包括布袋除尘器1和焙烧炉a03上升管2,布袋除尘器1的下料管上安装有手动插板阀3,布袋除尘器1的下料管底部分别安装有两个卸料器4,两个卸料器4的底部分别安装有第一出料溜槽5和第二出料溜槽6,第一出料溜槽5和第二出料溜槽6的出料端安装有汇集管7,汇集管7的底部安装有第三出料溜槽8,第三出料溜槽8的出料端与焙烧炉a03上升管2相连接,第三出料溜槽8的出料端还安装有出料气动调节阀9和出料手动调节阀10,出料气动调节阀9和出料手动调节阀10沿出料方向依次安装,第一出料溜槽5、第二出料溜槽6和第三出料溜槽8上还设置有进风管11,进风管11分别通过连接管12与风机13相连接,连接管12上安装有风量控制阀14。
14.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在布袋除尘器1和焙烧炉a03上升管2之间安装可以输料的出料溜槽,通过出料溜槽将灰料输送至焙烧炉a03上升管内,进而减少了提升泵和罗茨风机,降低成本和维修费用。在使用时,先打开第三出料溜槽上的出料手动调节阀10,出料气动调节阀9关闭,然后启动风机进行供风,袋式除尘器的手动插板阀和卸料器打开,最后根据进料情况调整出料气动调节阀的阀门开度,在保证出料正常的前提下确保焙烧炉系统正常。
15.其中,第一出料溜槽5、第二出料溜槽6和第三出料溜槽8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灰料管15和配风管16,灰料管15的进料端设置有封板18,且封板18上安装有进风管11,灰料管15的圆周上安装有多个配风管16,配风管16分别通过多个导风管17与灰料管15相连接,灰料管15上设置有用于导风管连接的出风口19,配风管16分别与进风管11相连接,配风管16上安装有配风控制阀20。第一出料溜槽5、第二出料溜槽6和第三出料溜槽8采用这种结构,主要考虑到在实际现场布置过程中,第一出料溜槽5、第二出料溜槽6和第三出料溜槽8由于场地限制,不一定能够保证倾斜向下布置,这样会导致第一出料溜槽5、第二出料溜槽6和第三出料溜槽8出料速度慢或产生堆料的情况。所以采用在第一出料溜槽5、第二出料溜槽6和第三出料溜槽8的底部分别布置配风管,配风管通过导风管、出风口与第一出料溜槽5、第二出料溜槽6和第三出料溜槽8的内部相连通,并通过配风控制阀调节配风管的风量,这样在配风管能对沉积在第一出料溜槽5、第二出料溜槽6和第三出料溜槽8底部的物料产生浮动,进风管靠近出料溜槽的底部布置,配合配风管将物料吹入焙烧炉a03上升管的上升管内。所述
第一出料溜槽、第二出料溜槽和第三出料溜槽的圆周上分别设置有三个配风管16,三个配风管16均匀分布在进风管11的底部。
16.此外,导风管17的中线与灰料管15的中线之间的夹角为20-30
°
,导风管17向灰料的流动方向倾斜,导风管具有一定夹角,能够提高输料速度。
1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技术特征:
1.焙烧炉返灰出料系统,包括布袋除尘器和焙烧炉a03上升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布袋除尘器的下料管上安装有手动插板阀,所述布袋除尘器的下料管底部分别安装有两个卸料器,两个所述卸料器的底部分别安装有第一出料溜槽和第二出料溜槽,所述第一出料溜槽和第二出料溜槽的出料端安装有汇集管,所述汇集管的底部安装有第三出料溜槽,所述第三出料溜槽的出料端与焙烧炉a03上升管相连接,所述第三出料溜槽的出料端还安装有出料气动调节阀和出料手动调节阀,所述出料气动调节阀和出料手动调节阀沿出料方向依次安装,所述第一出料溜槽、第二出料溜槽和第三出料溜槽上还设置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分别通过连接管与风机相连接,所述连接管上安装有风量控制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焙烧炉返灰出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料溜槽、第二出料溜槽和第三出料溜槽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灰料管和配风管,所述灰料管的进料端设置有封板,且所述封板上安装有进风管,所述灰料管的圆周上安装有多个配风管,所述配风管分别通过多个导风管与灰料管相连接,所述灰料管上设置有用于导风管连接的出风口,所述配风管分别与进风管相连接,所述配风管上安装有配风控制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焙烧炉返灰出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管的中线与灰料管的中线之间的夹角为20-30
°
,所述导风管向灰料的流动方向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焙烧炉返灰出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料溜槽、第二出料溜槽和第三出料溜槽的圆周上分别设置有三个配风管,三个所述配风管均匀分布在所述进风管的底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焙烧炉返灰出料系统,属于焙烧炉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布袋除尘器的下料管上安装有手动插板阀,布袋除尘器的下料管底部分别安装有两个卸料器,两个卸料器的底部分别安装有第一出料溜槽和第二出料溜槽,第一出料溜槽和第二出料溜槽的出料端安装有汇集管,汇集管的底部安装有第三出料溜槽,第三出料溜槽的出料端与焙烧炉A03上升管相连接,第三出料溜槽的出料端还安装有出料气动调节阀和出料手动调节阀,第一出料溜槽、第二出料溜槽和第三出料溜槽上还设置有进风管,进风管分别通过连接管与风机相连接,连接管上安装有风量控制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降低电耗,保证系统稳定运行。保证系统稳定运行。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梁冲宏 麻挺威 武学斌 赵清法 王雄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孝义市兴安化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23
技术公布日:2022/8/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