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流式磨煤机入口冷热风强化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08307发布日期:2023-03-21 19:14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流式磨煤机入口冷热风强化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煤火力发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旋流式磨煤机入口冷热风强化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2.制粉系统是燃煤火电机组非常重要的辅机设备之一,锅炉燃烧所需要的燃煤即是通过制粉系统实现干燥、碾磨达到合适的颗粒尺寸后进一步输运到燃烧系统进行下一步反应的。磨煤机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一次热风干燥原煤,而锅炉空气预热器出口的一次热风温度往往高于制粉系统需要的温度,因此,需要在一次热风中掺入适当的冷风后才能达到进入磨煤机的要求。
3.受限于制粉系统现场的空间布置条件,冷热一次风通常在混合后很短的距离就要进入风量测量装置及磨煤机。根据已有的项目现场数据分析,冷热一次风往往还未混合均匀就进入了风量测量装置,导致风量测量装置在不同的工况下测量精度极差,无法指导运行人员进行准确的调节操作。
4.在工程实际中,通常一次热风管道由一次热风母管取风,经过热风门调节风量后进入一次热风管道。冷风管道布置在热风门下游,以锐角角度(45
°
)与一次热风管道连接,依靠一次冷风压力使得冷风进入一次热风管道,与一次热风形成锐角交叉射流并随着流动逐渐混合。但由于交叉射流的混合强度低,在给定的管道长度内无法实现冷热风的均匀混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旋流式磨煤机入口冷热风强化混合装置,该装置能够在混合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强化混合效果,实现冷热风的均匀混合。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流式磨煤机入口冷热风强化混合装置包括热一次风母管、一次热风管道及冷风管道;
7.热一次风母管的出口与一次热风管道相连通,一次热风管道内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旋流风环及消旋格栅板,冷风管道的出口与一次热风管道上的冷风入口相连通,所述冷风入口位于消旋格栅板与旋流风环之间。
8.一次热风管道内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热风调门、旋流风环及消旋格栅板。
9.所述冷风管道上设置有风量测量装置及冷风调门。
10.所述旋流风环包括固定环以及设置于固定环内的中间块和若干旋流叶片,其中,各旋流叶片的一端与中心块相连接,各旋流叶片的另一端固定于固定环的内壁上。
11.各旋流叶片沿周向均匀分布。
12.旋流风环中所有旋流叶片的表面倾斜分布,且与一次热风流动方向形成锐角。
13.所述中心块的迎风面为锥形结构。
14.消旋格栅板将一次热风管道分割成若干个独立的流动腔体。
15.各流动腔体的中心线与一次热风管道的中心线平行。
1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流式磨煤机入口冷热风强化混合装置在具体操作时,在冷热风混合点上游安装旋流风环,在冷热风混合前使得占流动主导地位的热一次风形成高速旋转流动状态,当冷风混入时,旋转的一次热风与冷风的接触面积增加,同时,流动过程中气流的旋转也会强化混合速度,从而实现更好的混合效果,在冷热风混合点下游、风量测量装置上游安装消旋格栅板,混合后的一次风经过消旋格栅板后重新形成顺流流动,从而避免强旋转气流对下游设备的影响,从而在混合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强化混合效果,实现冷热风的均匀混合。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其中,1为热一次风母管、2为热风调门、3为旋流风环、4为一次热风管道、5为消旋格栅板、6为风量测量装置、7为冷风调门。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的混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概念。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是按比例绘制的,其中为了清楚表达的目的,放大了某些细节,并且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
22.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流式磨煤机入口冷热风强化混合装置包括热一次风母管1、一次热风管道4及冷风管道6;
23.热一次风母管1的出口与一次热风管道4相连通,一次热风管道4内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热风调门2、旋流风环3及消旋格栅板5,冷风管道6的出口与一次热风管道4上的冷风入口相连通,所述冷风入口位于消旋格栅板5与旋流风环3之间,所述冷风管道6上设置有风量测量装置6及冷风调门7。
24.所述旋流风环3包括固定环以及设置于固定环内的中间块以及若干旋流叶片,其中,各旋流叶片的一端与中心块相连接,各旋流叶片的另一端固定于固定环的内壁上,且各旋流叶片沿周向均匀分布,旋流风环3中所有旋流叶片的表面倾斜分布,且与一次热风流动方向形成锐角,所述中心块的迎风面为锥形结构,从而使热风形成高速旋转流动状态。
25.通过旋流风环3与消旋格栅板5相配合,其中,旋流风环3与消旋格栅板5之间的气
流为强旋转流动状态,而其上、下游均为非旋转流动状态。
26.通过消旋格栅板5将一次热风管道4分割成若干个独立的流动腔体,其中,各流动腔体的中心线与一次热风管道4的中心线平行。
27.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为:
28.热一次风母管1内的热一次风进入到一次热风管道4内,先在旋流风环3的作用下形成高速旋转流动状态的气流,然后流动至冷风入口处与冷风接触,其中,所述旋转的一次热风与冷风的接触面积增加,同时,流动过程中通过气流的旋转也会强化混合速度,从而实现更好的混合效果,混合后的冷热风经消旋格栅板5消旋后,重新形成顺流流动的气流,再进入到下游设备中,从而避免强旋转气流对下游设备的影响。


技术特征:
1.一种旋流式磨煤机入口冷热风强化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一次风母管(1)、一次热风管道(4)及冷风管道;热一次风母管(1)的出口与一次热风管道(4)相连通,一次热风管道(4)内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旋流风环(3)及消旋格栅板(5),冷风管道的出口与一次热风管道(4)上的冷风入口相连通,所述冷风入口位于消旋格栅板(5)与旋流风环(3)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式磨煤机入口冷热风强化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一次热风管道(4)内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热风调门(2)、旋流风环(3)及消旋格栅板(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式磨煤机入口冷热风强化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风管道上设置有风量测量装置(6)及冷风调门(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式磨煤机入口冷热风强化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风环(3)包括固定环以及设置于固定环内的中间块和若干旋流叶片,其中,各旋流叶片的一端与中心块相连接,各旋流叶片的另一端固定于固定环的内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流式磨煤机入口冷热风强化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旋流叶片沿周向均匀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流式磨煤机入口冷热风强化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旋流风环(3)中所有旋流叶片的表面倾斜分布,且与一次热风流动方向形成锐角。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流式磨煤机入口冷热风强化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块的迎风面为锥形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式磨煤机入口冷热风强化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消旋格栅板(5)将一次热风管道(4)分割成若干个独立的流动腔体。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流式磨煤机入口冷热风强化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流动腔体的中心线与一次热风管道(4)的中心线平行。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流式磨煤机入口冷热风强化混合装置,包括热一次风母管、一次热风管道及冷风管道;热一次风母管的出口与一次热风管道相连通,一次热风管道内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旋流风环及消旋格栅板,冷风管道的出口与一次热风管道上的冷风入口相连通,所述冷风入口位于消旋格栅板与旋流风环之间,该装置能够在混合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强化混合效果,实现冷热风的均匀混合。实现冷热风的均匀混合。实现冷热风的均匀混合。


技术研发人员:范庆伟 徐党旗 晋中华 刘洋 张锋 赵军旗 时勇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28
技术公布日:2023/3/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