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虫腈工艺中的胺化合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26392发布日期:2022-11-25 20:42阅读:32来源:国知局
氟虫腈工艺中的胺化合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氟虫腈生产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氟虫腈工艺中的胺化合成装置。


背景技术:

2.氟虫腈生产工艺中,第一步就是通过氟苯和二甲胺进行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合成,反应过程包括胺化、氯化水解等,其中胺化过程中,需要将氟苯和二甲胺先后投入反应装置内,由于混合均匀程度直接影响了反应效率,采用现有的投料方式无法实现高效快速反应,导致未完全反应的反应物混合生成物一起排出,影响后续生产的产品纯度,目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式一般是延长反应时间,其大大导致了生产效率的降低以及生产能耗的上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氟虫腈工艺中的胺化合成装置,可实现均匀布料并有效提升反应物之间的混合程度,并能够对未完全反应的部分进行回收后二次反应,提高反应效果。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氟虫腈工艺中的胺化合成装置,包括反应罐体,所述的反应罐体内设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上方的反应罐体内部区域被分隔形成氟苯原料仓和二甲胺原料仓,第一隔板下方的反应罐体内部区域为反应仓;
5.所述的第一隔板底面上设有下料孔,第一隔板下方的反应罐体内设有分料机构,分料机构顶面设有进料孔,分料机构底面设有分料孔;
6.所述的反应罐体顶部设有电机,电机的驱动轴向下穿过反应罐体顶部并与反应罐体内设置的转轴之间轴连接,转轴穿过分料机构并与分料机构之间固定连接,转轴下部设有搅拌叶片。
7.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氟苯原料仓和二甲胺原料仓顶部均设有进料管。
8.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隔板上的下料孔呈扇形分布,氟苯原料仓与二甲胺原料仓内分别设有多个下料孔,分料机构顶部设有一个进料孔,进料孔尺寸与下料孔相同。
9.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反应罐体外壁下方设有加热夹套。
10.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分料机构下方的反应罐体侧壁上设有两个添加剂输入管。
11.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分料机构下方的反应罐体侧壁上还设有循环管,循环管连接至冷凝箱中,冷凝箱上设有回液管,回液管连接至反应罐体侧壁上。
12.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冷凝箱内设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上方为冷凝仓,第二隔板下方为聚液仓;
13.所述的循环管由冷凝箱顶部伸入冷凝仓内,并在冷凝仓内形成“s”形管段,“s”形管段的下端穿过第二隔板并伸入聚液仓内。
14.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冷凝箱侧壁上部设有补水管。
15.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回液管上设有回液泵。
16.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氟虫腈工艺中的胺化合成装置,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通过分料机构通过持续旋转实现氟苯和二甲胺的间歇式下料目的,配合持续搅拌的搅拌叶片,可有效提升反应物原料之间的混合程度,避免反应不充分问题;
18.(2)经反应后通过加热蒸馏,实现未反应的反应物的回收并二次反应,可保证输出生成物的纯度。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隔板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反应罐体1,氟苯原料仓101,二甲胺原料仓102,反应仓103,第一隔板2,下料孔3,进料管4,分料机构5,进料孔501,分料孔6,添加剂输入管7,电机8,转轴9,搅拌叶片10,加热夹套11,排料管12,循环管13,回液管14,冷凝箱15,第二隔板16,冷凝仓161,聚液仓162,“s”形管段17,回液泵18,补水管19。
具体实施方式
24.如图1-3中,一种氟虫腈工艺中的胺化合成装置,包括反应罐体1,所述的反应罐体1内设有第一隔板2,第一隔板2上方的反应罐体1内部区域被分隔形成氟苯原料仓101和二甲胺原料仓102,第一隔板2下方的反应罐体1内部区域为反应仓103;
25.所述的第一隔板2底面上设有下料孔3,第一隔板2下方的反应罐体1内设有分料机构5,分料机构5顶面设有进料孔501,分料机构5底面设有分料孔6;
26.所述的反应罐体1顶部设有电机8,电机8的驱动轴向下穿过反应罐体1顶部并与反应罐体1内设置的转轴9之间轴连接,转轴9穿过分料机构5并与分料机构5之间固定连接,转轴9下部设有搅拌叶片10。
27.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氟苯原料仓101和二甲胺原料仓102顶部均设有进料管4。
28.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隔板2上的下料孔3呈扇形分布,氟苯原料仓101与二甲胺原料仓102内分别设有多个下料孔3,分料机构5顶部设有一个进料孔501,进料孔501尺寸与下料孔3相同。
29.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反应罐体1外壁下方设有加热夹套11。
30.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分料机构5下方的反应罐体1侧壁上设有两个添加剂输入管7。
31.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分料机构5下方的反应罐体1侧壁上还设有循环管13,循环管13连接至冷凝箱15中,冷凝箱15上设有回液管14,回液管14连接至反应罐体1侧壁上。
32.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冷凝箱15内设有第二隔板16,第二隔板16上方为冷凝仓161,第二隔板16下方为聚液仓162;
33.所述的循环管13由冷凝箱15顶部伸入冷凝仓161内,并在冷凝仓161内形成“s”形管段17,“s”形管段17的下端穿过第二隔板16并伸入聚液仓162内。
34.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冷凝箱15侧壁上部设有补水管19。
35.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回液管14上设有回液泵18。
36.采用本新型所公开的氟虫腈工艺中的胺化合成装置,在进行庚酯合成作业时:
37.如图1所示,预先通过进料管4向氟苯原料仓101和二甲胺原料仓102内加入氟苯及二甲胺,然后启动电机8,使电机8带动分料机构5旋转,当分料机构5顶部进料孔501对准下料孔3时,实现相应反应物的下料,落下的反应物由分料孔6均布分散于反应罐体1底部,通过持续的下料配合转轴9带动搅拌叶片10进行持续旋转搅拌,可有效保证反应物之间的混合程度。
38.在上述过程中,添加剂输入管7同时加入催化剂并利用加热夹套11进行加热,其中一个添加剂输入管7加入水,另一添加剂输入管7加入固态碱。
39.经反应后,通过控制加热夹套11升温加热,对反应物及生成物的混合液进行加热蒸馏,使氟苯与二甲胺原料转化为气态并由循环管13进入“s”形管段17内,在“s”形管段17内冷凝液化后在聚液仓162内聚集,然后通过回液泵18配合回液泵14再次回流至反应罐体1内进行二次反应。
40.完成上述反应作业后,开启排料管12,排出生成的庚酯液料即可。


技术特征:
1.一种氟虫腈工艺中的胺化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罐体(1),所述的反应罐体(1)内设有第一隔板(2),第一隔板(2)上方的反应罐体(1)内部区域被分隔形成氟苯原料仓(101)和二甲胺原料仓(102),第一隔板(2)下方的反应罐体(1)内部区域为反应仓(103);所述的第一隔板(2)底面上设有下料孔(3),第一隔板(2)下方的反应罐体(1)内设有分料机构(5),分料机构(5)顶面设有进料孔(501),分料机构(5)底面设有分料孔(6);所述的反应罐体(1)顶部设有电机(8),电机(8)的驱动轴向下穿过反应罐体(1)顶部并与反应罐体(1)内设置的转轴(9)之间轴连接,转轴(9)穿过分料机构(5)并与分料机构(5)之间固定连接,转轴(9)下部设有搅拌叶片(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氟虫腈工艺中的胺化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氟苯原料仓(101)和二甲胺原料仓(102)顶部均设有进料管(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氟虫腈工艺中的胺化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隔板(2)上的下料孔(3)呈扇形分布,氟苯原料仓(101)与二甲胺原料仓(102)内分别设有多个下料孔(3),分料机构(5)顶部设有一个进料孔(501),进料孔(501)尺寸与下料孔(3)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氟虫腈工艺中的胺化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罐体(1)外壁下方设有加热夹套(1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氟虫腈工艺中的胺化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料机构(5)下方的反应罐体(1)侧壁上设有两个添加剂输入管(7)。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氟虫腈工艺中的胺化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料机构(5)下方的反应罐体(1)侧壁上还设有循环管(13),循环管(13)连接至冷凝箱(15)中,冷凝箱(15)上设有回液管(14),回液管(14)连接至反应罐体(1)侧壁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氟虫腈工艺中的胺化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箱(15)内设有第二隔板(16),第二隔板(16)上方为冷凝仓(161),第二隔板(16)下方为聚液仓(162);所述的循环管(13)由冷凝箱(15)顶部伸入冷凝仓(161)内,并在冷凝仓(161)内形成“s”形管段(17),“s”形管段(17)的下端穿过第二隔板(16)并伸入聚液仓(162)内。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氟虫腈工艺中的胺化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箱(15)侧壁上部设有补水管(19)。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氟虫腈工艺中的胺化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液管(14)上设有回液泵(18)。

技术总结
一种氟虫腈工艺中的胺化合成装置,包括反应罐体,所述的反应罐体内设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上方的反应罐体内部区域被分隔形成氟苯原料仓和二甲胺原料仓,第一隔板下方的反应罐体内部区域为反应仓;第一隔板底面上设有下料孔,第一隔板下方的反应罐体内设有分料机构,分料机构顶面设有进料孔,分料机构底面设有分料孔;反应罐体顶部设有电机,电机的驱动轴向下穿过反应罐体顶部并与反应罐体内设置的转轴之间轴连接,转轴穿过分料机构并与分料机构之间固定连接,转轴下部设有搅拌叶片。本实用新型专利采用上述结构,可实现均匀布料并有效提升反应物之间的混合程度,并能够对未完全反应的部分进行回收后二次反应,提高反应效果。提高反应效果。提高反应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帅 刘凯 刘潇 耿旭 祁剑 吴磊 张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青(湖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06
技术公布日:2022/11/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