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理原理植物水源优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52990发布日期:2023-08-27 10:20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理原理植物水源优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水过滤处理,具体涉及一种物理原理植物水源优化器。


背景技术:

1、现在种植业的水源基本来自河流水,河流水成分复杂,存在化学等无机有害物质较多,用此类水源种植农作物,生长速度慢,农作物小,外观差,经济效益低下。而植物生长和果实品质关键点除了土壤,无虫害外,最重要的是水源;管理过程虫害等可以以生物方式物理方式灭杀,或是物理声波驱离,有健康、丰富营养的土壤,有利于植物生长优质的水源,长出来的植物或果实自然美观、产量高、品质好,采用高效物理养植的农业产品,生长速度不亚于化学方式,成本低。但由于现有的植物浇灌的主要水源还是直接利用附近河道溪流或地下水井,并未经过处理就直接通过抽水设备注入管路中,不仅具有较多的杂质,且水质情况也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理原理植物水源优化器,通过物理过滤的方式将从河流等自然水体抽出注入的水源进行粗过滤,既能够减少适配的灌溉管路发生堵塞的情况,同时通过增加的过滤滤料能够起到一定的处理效果。

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理原理植物水源优化器,用于对植物浇灌用水进行粗过滤、杀菌和矿物质析出等优化处理,包括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内部空间具有沿其长度方向流动的通道,外部水源从壳体设有的进水管进入并经过通道单向流动至另一端端部设有的出水管;

4、壳体内以水流方向依次分隔为沉淀腔和过滤腔,在过滤腔内设有滤料;

5、所述沉淀腔底部向重力方向下部延伸形成圆柱状的污泥腔,所述污泥腔内设有贴合其内壁转动的螺旋杆;

6、所述进水管与污泥腔内壁连通,并由螺旋杆将从过滤腔内沉淀的污泥向下从污泥腔底部的开口排出。

7、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壳体内设有分水板,通过分水板在出水管与过滤腔之间形成独立的矿物质析出腔,所述矿物质析出腔内设有矿物质析出填料。

8、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壳体顶部具有顶盖,螺旋杆轴心杆部一端穿出顶盖并在其端部设有转柄。

9、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所述壳体顶部具有顶盖,螺旋杆轴心杆部一端穿出顶盖,并在顶盖上设有电动机构与螺旋杆轴心杆部穿出端部传动连接。

10、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所述壳体上设有衬套,通过衬套将螺旋杆轴心杆部套住固定。

11、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所述衬套设置在污泥腔底部开口处并与开口边沿螺纹固定,所述衬套包括至少两个通过连接体连接的同心圆环,外侧的圆环与污泥腔底部开口固定连接,内侧的圆环与螺旋杆套接。

12、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四或五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所述电动机构包括卧式的电机和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减速器,所述减速器具有轴线与电机输出轴垂直的转动孔,所述螺旋杆的端部穿入转动孔与减速器的内部齿轮套接。

13、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至五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所述壳体内部在过滤腔与沉淀腔的弧形过度面上设有凹槽形的安装座,在安装座上插设有过滤筛网。

14、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所述顶盖与壳体可拆卸连接,通过将顶盖取下将过滤筛网取出清洗。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的沉淀区和过滤区配合,能够对进水进行初级沉淀,将泥沙和较大体积的杂质过滤后堆积在沉淀区,并通过螺旋杆定期将污泥腔内的污泥从污泥腔下部开口处排出,避免人手动操作进行清淤作业;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可拆卸的壳体结构设计,并利用可拆卸的螺旋杆以及电动机构,从而便于使用者对壳体内定期进行检查和设备更换;

18、(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污泥腔底部开口处设有的可拆卸的衬套结构,既能够将螺旋杆的轴心杆部套住,与顶盖的固定结构配合实现其轴线方向上至少存在两个固定部,提高其运行稳定性;同时污泥能够从两个圆环之间的缝隙处流出,且需要进行维护时可直接将衬套取下将螺旋杆取出进行维护和清理。



技术特征:

1.一种物理原理植物水源优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壳体(2),所述壳体(2)内部空间具有沿其长度方向流动的通道,外部水源从壳体(2)设有的进水管(1)进入并经过通道单向流动至另一端端部设有的出水管(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理原理植物水源优化器,其特征在于:壳体(2)内设有分水板(10),通过分水板(10)在出水管(3)与过滤腔(12)之间形成独立的矿物质析出腔(13),所述矿物质析出腔(13)内设有矿物质析出填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理原理植物水源优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顶部具有顶盖,螺旋杆(11)轴心杆部一端穿出顶盖并在其端部设有转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理原理植物水源优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顶部具有顶盖,螺旋杆(11)轴心杆部一端穿出顶盖,并在顶盖上设有电动机构与螺旋杆(11)轴心杆部穿出端部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物理原理植物水源优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上设有衬套(4),通过衬套(4)将螺旋杆(11)轴心杆部套住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物理原理植物水源优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4)设置在污泥腔(15)底部开口处并与开口边沿螺纹固定,所述衬套(4)包括至少两个通过连接体连接的同心圆环,外侧的圆环与污泥腔(15)底部开口固定连接,内侧的圆环与螺旋杆(11)套接。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物理原理植物水源优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构包括卧式的电机(5)和与电机(5)输出轴连接的减速器(6),所述减速器(6)具有轴线与电机(5)输出轴垂直的转动孔,所述螺旋杆(11)的端部穿入转动孔与减速器(6)的内部齿轮套接。

8.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物理原理植物水源优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内部在过滤腔(12)与沉淀腔(14)的弧形过度面上设有凹槽形的安装座(9),在安装座(9)上插设有过滤筛网(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物理原理植物水源优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与壳体(2)可拆卸连接,通过将顶盖取下将过滤筛网(8)取出清洗。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物理原理植物水源优化器,用于对植物浇灌用水进行粗过滤、杀菌和矿物质析出等,包括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内部空间具有沿其长度方向流动的通道,外部水源从壳体设有的进水管进入并经过通道单向流动至另一端端部设有的出水管;壳体内以水流方向依次分隔为沉淀腔和过滤腔,在过滤腔内设有滤料;所述沉淀腔底部向重力方向下部延伸形成圆柱状的污泥腔,所述污泥腔内设有贴合其内壁转动的螺旋杆;所述进水管与污泥腔内壁连通,并由螺旋杆将从过滤腔内沉淀的污泥向下从污泥腔底部的开口排出。

技术研发人员:黄煜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沃特丽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8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