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截留器及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02041发布日期:2023-04-19 11:36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截留器及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生物截留器及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1、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常常会利用厌氧、缺氧、好氧等手段来进行污水处理,而为了避免沉淀池中的厌氧生物污泥对后期出水带来的影响,需要在好氧池后端增加沉淀池,通过沉淀池对污水中的污泥进行沉淀、过滤。

2、但是由于沉淀池对污水进行沉淀后,污泥排泥不畅通、不彻底,容易出现跑泥(出水中含有厌氧污泥)的现象。同时污泥沉积容易出现反硝化现象,进而沉淀后清水的清澈度较低和ss难以控制。

3、上述缺陷,值得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截留器及污水处理系统。

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3、一种生物截留器,包括截留器外壳,所述截留器外壳通过所述进水管与好氧池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截留器外壳内设有:

4、斜板,所述斜板用于阻断所述截留器外壳内部的污水中的污泥上升;

5、排泥管,所述排泥管的端部穿过所述斜板并伸入所述截留器外壳的底部,其另一端与缺氧池/污泥池连接;

6、以及出水堰槽,所述出水堰槽位于所述斜板的上侧,其与清水池或下一处理单元连接。

7、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截留器外壳的外侧壁上,且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截留器外壳上分布的布水孔连通。

8、进一步的,所述截留器外壳的底部设有斜坡,所述排泥管的端部位于所述斜坡的底端。

9、更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斜坡的外侧壁上。

10、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上设有上升路径,生物截留后的清水沿着所述上升路径上升至所述斜板的上侧。

11、进一步的,所述上升路径沿着所述斜板倾斜分布。

12、另一方面,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好氧池和缺氧池/污泥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的生物截留器。

13、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生物截留器并联接入所述好氧池和所述缺氧池/污泥池之间,使得每个生物截留器的进水管均与好氧池连接,每个生物截留器的排泥管均与缺氧池/污泥池连接,每个生物截留器的出水堰槽均与清水池或下一处理单元连接。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生物截留器运用在各种处理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好氧阶段的后端,解决了传统沉淀池排泥不畅通、不彻底和出水跑泥的现象,通过采用气提或机械排泥的方式即时排泥,杜绝了活性污泥在沉淀时的反硝化现象从面使出水更清澈、水质更达标、出水ss(suspended solids,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更低。

14、另外,本实用新型可取代沉淀池、生物滤池的在土建和设备上的重复投入,节约了污水处理厂的大量投入。



技术特征:

1.一种生物截留器,包括截留器外壳,所述截留器外壳通过进水管与好氧池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截留器外壳内设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截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截留器外壳的外侧壁上,且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截留器外壳上分布的布水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截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截留器外壳的底部设有斜坡,所述排泥管的端部位于所述斜坡的底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截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斜坡的外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截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上设有上升路径,生物截留后的清水沿着所述上升路径上升至所述斜板的上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截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升路径沿着所述斜板倾斜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截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管的端部设有集泥管,集泥管位于截留器外壳的底部。

8.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好氧池和缺氧池/污泥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生物截留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生物截留器并联接入所述好氧池和所述缺氧池/污泥池之间,每个生物截留器的进水管均与好氧池连接,每个生物截留器的排泥管均与缺氧池/污泥池连接,每个生物截留器的出水堰槽均与清水池或下一处理单元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中的一种生物截留器及污水处理系统,该生物截留器的截留器外壳内设有斜板、集泥管、排泥管、出水堰槽,斜板用于阻断污水中的污泥上升,排泥管的端部穿过斜板并伸入截留器外壳的底部与集泥管相连,其另一端与缺氧池/污泥池连接,出水堰槽位于斜板的上侧,其与清水池或下一处理单元连接;该系统还包括了与一个或多个上述生物截留器连接的好氧池、缺氧池/污泥池。本技术解决了传统沉淀池排泥不畅通、不彻底和出水跑泥的现象,通过采用气提或机械排泥的方式即时排泥,杜绝了活性污泥在沉淀时的反硝化现象从面使出水更清澈、水质更达标、出水SS更低,其还可以节约污水处理厂的大量投入。

技术研发人员:杨嘉怡,张继全,缪卫兴,王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继全
技术研发日:20221025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