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装置及手套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56813发布日期:2023-05-14 17:37阅读:26来源:国知局
除湿装置及手套箱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除湿,特别是涉及一种除湿装置及手套箱。


背景技术:

1、生命科学的实验研究和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必要的生化反应,杂交反应,生物体培养(包括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和微生物的培养)以及利用上述培养的生物体进行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这些生化反应、杂交反应和生物体培养需要提供适当的温度、湿度以及必要的气体等环境条件。传统的手套箱除湿功能的实现方式为通过半导体制冷片的冷面凝露方式降低手套箱内湿度。由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冷面会影响气流的温度,使得手套箱内温度的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在提高除湿效率的同时解决手套箱内温度的稳定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除湿装置及手套箱。

2、其技术方案如下:

3、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除湿装置,包括:

4、安装本体,所述安装本体设有容纳腔;

5、隔挡件,所述隔挡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以能够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保温腔及除湿腔,所述除湿腔与所述保温腔对应连通;及

6、除湿机构,所述除湿机构设置于所述除湿腔内,所述除湿机构用于与所述除湿腔内的气体换热以降低所述除湿腔内的气体湿度。

7、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腔具有出气端,所述隔挡件为隔挡板,所述隔挡板靠近所述出气端的一侧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朝向背离所述除湿机构的一侧且靠近所述出气端的一侧延伸。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隔挡板呈夹角设置。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腔具有间隔设置的进气端及出气端,所述隔挡件为隔挡板,所述隔挡板靠近所述进气端的一侧设有朝向靠近所述除湿机构的一侧延伸的第二翻边,所述隔挡板沿所述保温腔内气体的流动方向的两侧均设有朝向靠近所述除湿机构的一侧延伸的第三翻边,所述除湿机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隔挡板通过所述连接件间隔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隔挡板、所述第二翻边及两个所述第三翻边能够配合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所述保温腔及所述除湿腔,所述第二翻边及两个所述第三翻边均与所述容纳腔的内侧壁间隔设置以能够配合形成进气口,所述隔挡板靠近所述出气端的一侧与所述容纳腔的内侧壁能够配合形成出气口。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出气口的截面积。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除湿机构还包括分隔件,所述分隔件设置于所述保温腔内,以将所述保温腔分隔为实验空间及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两端与所述实验空间的两侧对应连通,使得气体能够在所述实验空间及所述气流通道内循环流道,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除湿腔对应连通。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通道具有出气端,所述除湿装置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隔挡件与所述出气端之间的所述气流通道内,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气流通道内的气体流道。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除湿装置还包括加热机构、温度检测元件及控制器,所述加热机构设置于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出气端之间的所述气流通道内,所述加热机构用于对所述气流通道内的气体进行加热,所述温度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实验空间内,所述温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实验空间内的温度,所述驱动件、所述加热机构及所述温度检测元件均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除湿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实验空间内的湿度检测元件,所述湿度检测元件及所述除湿机构均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湿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实验空间内的湿度。

16、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手套箱,包括所述的除湿装置。

17、上述实施例中的除湿装置及手套箱,使用时,首先,向容纳腔内输入待除湿的气体,使得容纳腔的一部分气体能够进入除湿腔内。接着,除湿机构工作,使得除湿机构能够与除湿腔内的气体进行换热,从而使得除湿腔内的气体能够放热以降低除湿腔内气体的湿度。最后,降湿后的气体输送至保温腔内,与保温腔内的另一部气体混合换热,进而使得气体除湿前后的温度差减小,从而提高了除湿装置及手套箱内温度的稳定性。相对于传统的手套箱,本申请通过隔挡件将容纳腔分隔为保温腔及除湿腔,使得隔挡件也能够阻挡除湿机构的冷量从除湿腔扩散至保温腔,进而使得除湿腔内的温度进一步降低,从而使得气体在除湿腔内的放热量增加以凝结出更多的水,提高了除湿装置及手套箱的除湿效果;同时,通过隔挡件将容纳腔分隔为保温腔及除湿腔,使得隔挡件能够阻挡保温腔内的部分气体与除湿机构换热,避免保温腔内的气体与除湿机构换热以导致气体温度整体降低,进而使得保温腔在对气体除湿前后的温度差减小,提高了除湿装置及手套箱内温度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腔具有出气端,所述隔挡件为隔挡板,所述隔挡板靠近所述出气端的一侧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朝向背离所述除湿机构的一侧且靠近所述出气端的一侧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隔挡板呈夹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腔具有间隔设置的进气端及出气端,所述隔挡件为隔挡板,所述隔挡板靠近所述进气端的一侧设有朝向靠近所述除湿机构的一侧延伸的第二翻边,所述隔挡板沿所述保温腔内气体的流动方向的两侧均设有朝向靠近所述除湿机构的一侧延伸的第三翻边,所述除湿机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隔挡板通过所述连接件间隔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隔挡板、所述第二翻边及两个所述第三翻边能够配合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所述保温腔及所述除湿腔,所述第二翻边及两个所述第三翻边均与所述容纳腔的内侧壁间隔设置以能够配合形成进气口,所述隔挡板靠近所述出气端的一侧与所述容纳腔的内侧壁能够配合形成出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出气口的截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构还包括分隔件,所述分隔件设置于所述保温腔内,以将所述保温腔分隔为实验空间及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两端与所述实验空间的两侧对应连通,使得气体能够在所述实验空间及所述气流通道内循环流道,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除湿腔对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具有出气端,所述除湿装置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隔挡件与所述出气端之间的所述气流通道内,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气流通道内的气体流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装置还包括加热机构、温度检测元件及控制器,所述加热机构设置于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出气端之间的所述气流通道内,所述加热机构用于对所述气流通道内的气体进行加热,所述温度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实验空间内,所述温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实验空间内的温度,所述驱动件、所述加热机构及所述温度检测元件均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实验空间内的湿度检测元件,所述湿度检测元件及所述除湿机构均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湿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实验空间内的湿度。

10.一种手套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除湿装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除湿装置及手套箱,包括安装本体、隔挡件及除湿机构。其中,安装本体设有容纳腔。隔挡件设置于容纳腔内,以能够将容纳腔分隔为保温腔及除湿腔,除湿腔与保温腔对应连通。除湿机构设置于除湿腔内,除湿机构用于与除湿腔内的气体换热以降低除湿腔内的气体湿度。相对于传统的手套箱,本申请通过隔挡件将容纳腔分隔为保温腔及除湿腔,使得隔挡件能够阻挡保温腔内的部分气体与除湿机构换热,避免保温腔内的气体与除湿机构换热以导致气体温度整体降低,进而使得保温腔在对气体除湿前后的温度差减小,提高了除湿装置及手套箱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涛,郑锐信,杨阳,史振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华粤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