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集中转运再生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17338发布日期:2023-04-05 14:13阅读:39来源:国知局
活性炭集中转运再生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活性炭集中转运再生一体化装置,适用于将不同炭箱内活性炭集中转运至一体化装置,将吸附饱和的活性炭通过再生一体化装置再生后重新利用。


背景技术:

1、活性炭吸附在工业vocs废气处理中应用广泛,针对部分低浓度有机废气拥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大部分吸附炭箱因设备场地、风量、投资等因素限值未安装脱附装置,吸附饱和后直接更换新活性炭,旧活性炭定性为危废处理,无法进行二次复用。

2、工业vocs废气使用活性炭吸附-脱附-催化燃烧工艺处理,处理效率高,可使活性炭进行重复使用,但此类型脱附活性炭仅适用于活性炭的原位脱附,不具备将异位脱附的功能。

3、工业企业厂区内设置的多套吸附炭箱,若采用上述工艺对活性炭再生则建造及使用成本较高,也受限于其他因素,无法将所有炭箱改造成活性炭吸附-脱附-催化燃烧工艺。

4、因此,需要一种方便活性炭转运,集中对活性炭再生的装置,同时将脱附产生的废气无害化处理,不产生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活性炭集中转运并对活性炭再生的一体化处理装置,用于将吸附饱和的活性炭集中后在装置内进行再生处理,再生后的活性炭可进行重复使用,提升活性炭利用效率,降低活性炭使用单位运行成本,同时再生过程产生的有机气体可无害化处理。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活性炭集中转运再生一体化装置,包括炭脱附箱、催化燃烧装置、升降机、氮气脱附保护装置、混流箱、脱附风机、补风风机、电气控制箱,两个炭脱附箱旁边设有升降机,顶部通过气体管路经氮气脱附保护装置连接催化燃烧装置,催化燃烧装置连接混流箱,混流箱通过气体管路连接两个炭脱附箱的底部。

3、进一步,所述混流箱与炭脱附箱底部连接的气体管路上还连接有补风风机。

4、进一步,所述混流箱还连接脱附风机和烟囱。

5、进一步,所述炭脱附箱内使用的炭托盘与吸附箱规格尺寸相同;所述炭脱附箱内装有限位导轨,方便炭托盘在箱内进出。

6、进一步,所述炭托盘采用4mm*4mm孔径的孔板,用于选择性装填蜂窝炭或颗粒活性炭,装填活性炭情况下每个托盘重量不大于25kg。

7、进一步,所述炭托盘内装填活性炭,活性炭随炭托盘一同转运,炭托盘集中放置在升降机内,由升降机将炭托盘提升至装填平台,放入炭脱附箱内。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1)采用活性炭集中转运再生一体化装置,提高了活性炭的重复使用次数,降低危废的产生量,减少用户的使用活性炭的经济成本。

10、(2)活性炭装填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个炭托盘模块均为统一尺寸,可在脱附箱与吸附箱内轻松装填,降低活性炭的破损率。通过升降机进行提升转运,提高了更换活性炭的工作效率。

11、(3)设置的高纯氮气发生装置,可保证装置在脱附再生过程中的安全运行,将装置的运行风险大大降低。



技术特征:

1.一种活性炭集中转运再生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炭脱附箱、催化燃烧装置、升降机、氮气脱附保护装置、混流箱、脱附风机、补风风机、电气控制箱,两个炭脱附箱旁边设有升降机,顶部通过气体管路经氮气脱附保护装置连接催化燃烧装置,催化燃烧装置连接混流箱,混流箱通过气体管路连接两个炭脱附箱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集中转运再生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箱与炭脱附箱底部连接的气体管路上还连接有补风风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集中转运再生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箱还连接脱附风机和烟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集中转运再生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炭脱附箱内使用的炭托盘与吸附箱规格尺寸相同;所述炭脱附箱内装有限位导轨,方便炭托盘在箱内进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性炭集中转运再生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炭托盘采用4mm*4mm孔径的孔板,用于选择性装填蜂窝炭或颗粒活性炭,装填活性炭情况下每个托盘重量不大于25kg。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性炭集中转运再生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炭托盘内装填活性炭,活性炭随炭托盘一同转运,炭托盘集中放置在升降机内,由升降机将炭托盘提升至装填平台,放入炭脱附箱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活性炭集中转运再生一体化装置,包括炭脱附箱、催化燃烧装置、升降机、氮气脱附保护装置、混流箱、脱附风机、补风风机、电气控制箱,两个炭脱附箱旁边设有升降机,顶部通过气体管路经氮气脱附保护装置连接催化燃烧装置,催化燃烧装置连接混流箱,混流箱通过气体管路连接两个炭脱附箱的底部。所述混流箱与炭脱附箱底部连接的气体管路上还连接有补风风机。所述混流箱还连接脱附风机和烟囱。采用本技术的活性炭集中转运再生一体化装置,提高了活性炭的重复使用次数,降低危废的产生量,减少用户的使用活性炭的经济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穆玉行,戴君煜,马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2112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