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味净化模块及垃圾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05034发布日期:2023-04-19 12:16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异味净化模块及垃圾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空气净化,具体涉及一种异味净化模块及垃圾处理器。


背景技术:

1、异味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在家居环境中,长期呼吸异味气体对人体有严重危害。因此,异味控制和去除技术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开展,该技术的研发对异味净化强需求的产品有重要意义。

2、现在主流的除臭技术包括物理除臭、化学除臭、生物除臭技术等。物理除臭法多采用活性炭或改性后的活性炭进行吸附,处理效果有限,且需要频繁更换吸附材料,使用后的材料会产生二次污染;化学除臭能克服物理除臭的缺陷,多采用催化剂来除异味,一般工业用催化剂需要在高温条件(200~400℃)下才能降解vocs,或者需要外界输入能量(紫外光、电能等)来辅助打开vocs分子键才能加速氧化反应进行。基于这样的思维,催化焚烧、蓄热式催化焚烧、低温等离子体、紫外光辅助催化等能量输入型vocs消解技术成为了技术主流。

3、如专利号为202023127214.5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厨余垃圾处理器》(授权公告号为cn214767724u)公开了利用除臭热催化装置来去除异味的方案。

4、现有的化学除臭装置需要在高温下进行,能耗较大,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异味净化模块,以能在常温下除异味。

2、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异味净化模块的垃圾处理器。

3、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异味净化模块,包括有:

4、净化箱,内部中空形成有腔室;

5、具有催化剂的催化模块;

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7、均流板,横置在上述腔室内,将腔室分隔为位于均流板上方的催化腔、位于均流板下方的混气腔,且所述均流板设有贯通壁厚的均流孔,以连通催化腔、混气腔;同时,所述催化腔内部设有上述的催化模块,所述催化腔的顶部设有排气口,所述混气腔的底部设有供待净化气体输入的气体入口以及供臭氧气体输入的臭氧入口,所述臭氧入口的朝向与上下方向相交叉;

8、臭氧发生器,其臭氧输出端与上述臭氧入口相连通。

9、如此,臭氧与待净化气体能在混气腔内进行混合,然后通过均流板均流后进入催化腔内进行净化,且由于臭氧入口的朝向与上下方向相交叉,使得臭氧气体不会随快速流动的气流流失,从而保证去除异味效果的同时,还能防止臭氧扩散到外界环境而造成污染。

10、且本实用新型能在常温下去除异味,原理为:臭氧在催化剂表面吸附后会分解为一个表面氧原子与氧气分子,表面氧原子和水分子反应形成表面羟基,并进一步与臭氧反应形成臭氧酸自由基,臭氧酸自由基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自由基,一般情况下非常容易分解为羟基自由基和氧气,由此说明了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臭氧能够被活化产生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以促进常温催化反应的进行,促使催化剂降解vocs。

11、另外,臭氧气体本身也可降解一些小分子voc,进一步提升降解vocs的效果。

12、为了进一步提升臭氧与待净化气体之间的混合,优选地,所述气体入口设于混气腔的底壁,且气体入口的边缘向下延伸而形成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侧壁设有贯穿壁厚的通孔作为上述的臭氧入口。

13、优选地,所述臭氧入口至少有两个并相对位于进气管两侧的侧壁。即臭氧入口与气体入口之间呈t型布置,该结构下,臭氧分子能较好地包裹待净化气体,做到两者充分混合。

14、为保证催化效果,优选地,所述臭氧入口的口径小于所述气体入口的口径。待净化气体中vocs的浓度较低,且低于臭氧的浓度,故而将气体入口的口径设计得较大,以保证vocs与臭氧之间的混合。

15、进一步地,所述气体入口的口径为16~22mm,所述臭氧入口的口径为4~7mm。

16、在上述各方案中,为提高待净化气体与臭氧之间的混合均匀性,优选地,所述混气腔呈倒锥形,由下至上,所述混气腔之横截面上的流通面积逐渐增大。倒锥形的混气腔能降低流体的流动速度,使得流体向上扩散,从而使得待净化气体与臭氧之间能充分混合。

17、优选地,所述排气口设于催化腔顶部的侧壁。位于侧壁的排气口能降低气流的流速,使得向上流动的流体转弯后从排气口排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异味气体的净化。

18、优选地,所述均流板相对靠近气体入口、并相对远离排气口设置,从而使得催化腔的高度大于上述混气腔的高度。

19、进一步地,所述催化腔的高度为150~170mm,所述均流板的厚度为10~30mm,所述混气腔的高度为30~45mm。

20、在上述各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均流孔有多个并均布于均流板。从而使得气流能均匀地进入催化腔内。

21、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如上所述的异味净化模块的垃圾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箱体、设于箱体内的垃圾处理模块,所述异味净化模块设于箱体内,且所述净化箱的气体入口与所述垃圾处理模块的气体排放口相连通,所述箱体的壁面开设有与净化箱的排气口相连通的出口。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净化箱的腔室内设置带有均流孔的均流板,均流板将腔室分隔为位于均流板上方的催化腔、位于均流板下方的混气腔,催化腔的顶部设有排气口,混气腔的底部设有供待净化气体输入的气体入口以及供臭氧气体输入的臭氧入口,臭氧入口的朝向与上下方向相交叉,如此,臭氧与待净化气体能在混气腔内进行混合,然后通过均流板均流后进入催化腔内进行净化,且由于臭氧入口的朝向与上下方向相交叉,使得臭氧气体不会随快速流动的气流流失,从而保证去除异味效果的同时,还能防止臭氧扩散到外界环境而造成污染。且本实用新型能在常温下去除异味。



技术特征:

1.一种异味净化模块,包括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味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入口(121)设于混气腔(12)的底壁,且气体入口(121)的边缘向下延伸而形成进气管(120),所述进气管(120)的侧壁设有贯穿壁厚的通孔作为上述的臭氧入口(1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味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入口(122)至少有两个并相对位于进气管(120)两侧的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异味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入口(122)的口径小于所述气体入口(121)的口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异味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入口(121)的口径为16~22mm,所述臭氧入口(122)的口径为4~7mm。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权项所述的异味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气腔(12)呈倒锥形,由下至上,所述混气腔(12)之横截面上的流通面积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权项所述的异味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111)设于催化腔(11)顶部的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权项所述的异味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板(2)相对靠近气体入口(121)、并相对远离排气口(111)设置,从而使得催化腔(11)的高度大于上述混气腔(12)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异味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腔(11)的高度为150~170mm,所述均流板(2)的厚度为10~30mm,所述混气腔(12)的高度为30~4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权项所述的异味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孔有多个并均布于均流板(2)。

11.一种具有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权项所述的异味净化模块的垃圾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箱体(4)、设于箱体(4)内的垃圾处理模块(5),所述异味净化模块设于箱体(4)内,且所述净化箱(1)的气体入口(121)与所述垃圾处理模块(5)的气体排放口相连通,所述箱体(4)的壁面开设有与净化箱(1)的排气口(111)相连通的出口(40)。


技术总结
一种异味净化模块,包括有净化箱、均流板和臭氧发生器,均流板横置在净化箱的腔室内,将腔室分隔为位于均流板上方的催化腔、位于均流板下方的混气腔,且所述均流板设有贯通壁厚的均流孔,以连通催化腔、混气腔;同时,所述催化腔的顶部设有排气口,所述混气腔的底部设有供待净化气体输入的气体入口以及供臭氧气体输入的臭氧入口,所述臭氧入口的朝向与上下方向相交叉;臭氧发生器的臭氧输出端与上述臭氧入口相连通。本技术还公开了具有上述异味净化模块的垃圾处理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在常温下除异味。

技术研发人员:赵杨,王原原,宋宗建,郭国良,郑军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3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