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污染水体处理排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81978发布日期:2023-07-15 14:04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污染水体处理排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微污染水体处理排泥装置。


背景技术:

1、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含有高浓度药品和个人护理产品的难降解有机物染物的生活及生产废水经市政管网排入常规污水厂,随后经污水厂处理后排放到水环境中。然而,常规的污水处理工艺难以高效地将污水中的药品和个人护理产品有机物染污物去除,进而导致水环境(湖水、河流、库区水体)中的残留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种类和浓度逐渐增加。水环境中残留污染物主要包括各类抗生素、环境雌激素以及杀虫剂等残留化合物,这些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半衰期长,且生物降解缓慢,一定浓度下具有急性致癌、致畸形、致突变的潜在危害。

2、实验室规模的高级氧化技术如高锰酸钾法、fenton、光fenton法、电催化法等对残留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好,但实验室规模的装备耗能高且不易适用于大规模微污染水体的净化处理,如河湖v类及以下水质水体。

3、现阶段,常规市政工程对污染河湖水体的治理方法多数采用底泥置换、水体置换等物理方法,此类方法经济成本高,且操作繁杂。同时,此类方法不具备持久处理污染水体的能力。在通过沉淀的方式使絮凝的污泥进行处理时,现有技术无法连续且充分地排出污泥,导致污水进入后续阶段时仍含有较多絮凝污泥,导致后续污水处理的效果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且充分排出污泥的微污染水体处理排泥装置。

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微污染水体处理排泥装置,包括沉淀池,沉淀池的一端安装有用于添加絮凝剂的加药管,沉淀池的另一端设置有排泥口,沉淀池内设置有用于将加药管侧形成的絮凝污泥刮到排泥口的刮泥机构;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与排泥口连通的排泥仓,排泥仓上安装有螺旋排泥机构。

4、本实用新型的加药管向沉淀池的进水侧添加絮凝剂,污水遇到絮凝剂后絮凝沉淀。刮泥机构将污泥挂到排泥口,污泥从排泥口进入排泥仓内。螺旋排泥机构将污泥连续排出。

5、本实用新型的刮泥机构能将沉淀的污泥充分挂到排泥口,便于污泥充分收集。排泥仓内设置有螺旋排泥机构能将污泥连续排出。从而,本实用新型能将污泥连续且充分排出,避免污水仅进入后续处理阶段时仍含有较多污泥而影响后续的污水处理效果。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刮泥机构包括固定于沉淀池内的导轨和紧贴沉淀池内壁的刮泥板,刮泥板上固定有滑块,滑块套设于导轨内。驱动刮泥板移动时,刮泥板上滑块在导轨内滑动,从而对刮泥板进行准确导向。刮泥板向靠近排泥口的方向移动,保证沉淀池底部的污泥能被充分挂到排泥口,减少污水中污泥残留。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沉淀池内还安装有配水板,配水板上设置若干配水孔,配水板位于刮泥机构靠近加药管的一侧,沉淀池设置加药管的一端与配水板之间围成加药空间。配水板具有一定厚度,对过流混凝液体进行整流,确保进入沉淀池后,水体中形成的絮凝体及时沉淀。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沉淀池的顶部还设置有沉淀盖板,沉淀盖板上设置有检查盖,沉淀盖板与沉淀池设置加药管的一端之间留有进水口。污水从沉淀盖板与沉淀池设置加药管的一端之间的进水口进入沉淀池,从而进水口为跌水结构,有助于加药混凝。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沉淀池设置排泥口的一端设置有曝气区,曝气区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曝气管。曝气管上设置曝气孔,气体从曝气孔进入曝气区,可增加水体中do含量。增加水体do将促进污染物去除效率。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曝气区的形状为弯道形。曝气区的形状为弯道形,一方面,方便在一体化水处理系统中布置异型氧化铝反应器,避免一体化水处理系统过长;另一方面,可增大曝气空间,使水体充分曝气。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螺旋排泥机构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排泥螺旋,排泥仓上设置排泥槽,排泥螺旋从排泥槽伸进排泥仓内,排泥仓上连接有污泥收集盒,污泥收集盒位于与排泥槽连通,污泥收集盒上连接有污泥排出管。电机驱动排泥螺旋转动时,排泥螺旋将排泥仓内的污泥排入污泥收集盒内,再通过污泥排出管排出。电机和驱动排泥螺旋连续转动,从而方便连续排出污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套设有用于打开或遮挡排泥槽的封闭盖,封闭盖位于排泥螺旋靠近电机一侧,排泥仓上连接有封闭驱动机构,封闭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封闭盖连接,封闭盖和封闭驱动机构均位于污泥收集盒内。封闭驱动机构驱动封闭盖与排泥槽分离时,污泥能排到污泥收集槽内。封闭驱动机构驱动封闭盖关闭排泥槽时,污泥无法进入污泥收集槽内。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还连接有手动转盘。电机无法启用时,可通过手动转动手动转盘,将污泥排出,从而方便紧急检修时排泥。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沉淀池底部往靠近排泥口的方向倾斜。沉淀池底部倾斜,方便刮泥机构将污泥刮向排泥口。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6、本实用新型的刮泥机构能将沉淀的污泥充分挂到排泥口,便于污泥充分收集。排泥仓内设置有螺旋排泥机构能将污泥连续排出。从而,本实用新型能将污泥连续且充分排出,避免污水仅进入后续处理阶段时仍含有较多污泥而影响后续的污水处理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微污染水体处理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1),沉淀池(1)的一端安装有用于添加絮凝剂的加药管(2),沉淀池(1)的另一端设置有排泥口(11),沉淀池(1)内设置有用于将加药管(2)侧形成的絮凝污泥刮到排泥口(11)的刮泥机构(3);所述沉淀池(1)的底部设置有与排泥口(11)连通的排泥仓(4),排泥仓(4)上安装有螺旋排泥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体处理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泥机构(3)包括固定于沉淀池(1)内的导轨(31)和紧贴沉淀池(1)内壁的刮泥板(32),刮泥板(32)上固定有滑块(33),滑块(33)套设于导轨(3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体处理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内还安装有配水板(6),配水板(6)上设置若干配水孔,配水板(6)位于刮泥机构(3)靠近加药管(2)的一侧,沉淀池(1)设置加药管(2)的一端与配水板(6)之间围成加药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体处理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的顶部还设置有沉淀盖板(7),沉淀盖板(7)上设置有检查盖(71),沉淀盖板(7)与沉淀池(1)设置加药管(2)的一端之间留有进水口(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体处理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设置排泥口(11)的一端设置有曝气区(8),曝气区(8)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曝气管(8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体处理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区(8)的形状为弯道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体处理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排泥机构(5)包括电机(51),电机(51)的输出轴连接有排泥螺旋(52),排泥仓(4)上设置排泥槽(41),排泥螺旋(52)从排泥槽(41)伸进排泥仓(4)内,排泥仓(4)上连接有污泥收集盒(53),污泥收集盒(53)位于与排泥槽(41)连通,污泥收集盒(53)上连接有污泥排出管(5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体处理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51)的输出轴上套设有用于打开或遮挡排泥槽(41)的封闭盖(55),封闭盖(55)位于排泥螺旋(52)靠近电机(51)一侧,排泥仓(4)上连接有封闭驱动机构(56),封闭驱动机构(56)的输出端与封闭盖(55)连接,封闭盖(55)和封闭驱动机构(56)均位于污泥收集盒(53)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体处理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51)的输出轴上还连接有手动转盘(57)。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体处理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底部往靠近排泥口(11)的方向倾斜。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污染水体处理排泥装置。其技术方案为:一种微污染水体处理排泥装置,包括沉淀池,沉淀池的一端安装有用于添加絮凝剂的加药管,沉淀池的另一端设置有排泥口,沉淀池内设置有用于将加药管侧形成的絮凝污泥刮到排泥口的刮泥机构;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与排泥口连通的排泥仓,排泥仓上安装有螺旋排泥机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续且充分排出污泥的微污染水体处理排泥装置。

技术研发人员:刘长江,李伟,肖叶青,陈佰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