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微球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79698发布日期:2023-05-06 23:39阅读:81来源:国知局
纳米微球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纳米微球过滤器。


背景技术:

1、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目前一般的供水输送管路中均接有过滤器,一般过滤器的过滤效果与其内部过滤材料的孔隙有关,因此,随着纳米科技的进步,纳米微球技术逐渐被应用于过滤器内,以提高过滤效果;

2、现有专利文献中,申请号为201721218589.8,名称为一种纳米微球过滤设备的专利文件中,提出了一种利用纳米微球技术的过滤设备,该设备包括设备主体,设备主体的顶端安装有污水接入管,污水接入管的顶端安装有流速控制阀,流速控制阀的顶部安装有把手,设备主体的底部连接安装有排出管,设备主体的内部安装有水泵,水泵的一端安装有出水管,水泵安装于设备主体的内壁上,水泵的底部安装有过滤网,过滤网与出水管水平垂直,过滤网的底部开设有空腔,空腔内安装有过滤膜,过滤膜的表面设置有纳米微球,且纳米微球贯穿于过滤膜,过滤膜的顶部设置有净化层;

3、在该方案中,通过设置的纳米微球对流经过滤设备的水进行最终过滤,该过滤设备在过滤过程中,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在被滤出后,无法有效的沉降和取出,仍会对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纳米微球过滤器。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纳米微球过滤器,罐体和罐盖,罐盖设置于罐体上端,罐体下端内设有进水口,罐盖上设有排水口,还包括纳米微球滤芯和多个沉积罐,罐体内右下至上依次设有初滤腔、次滤腔、沉积腔、黏性滤腔和微球滤腔,初滤腔、次滤腔、沉积腔、黏性滤腔和微球滤腔之间连通,纳米微球滤芯设置于微球滤腔内,多个沉积罐均活动设置于罐体下端并与初滤腔连通;

3、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设置的多个滤腔分层过滤,先滤出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再通过黏性滤腔内滤除水中柔性的杂质,最后通过纳米微球滤芯滤除水中细微杂质,从而提高过滤后的水质,通过设置的多个沉积罐,可有效收集滤出的颗粒杂质,并可以将沉积罐取下,将滤出的颗粒杂质报废处理。

4、进一步的,罐体内设有初筛滤板和次筛滤板,初筛滤板、次筛滤板均呈上窄下宽的圆锥状,初筛滤板与次筛滤板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连接管上端设有固定板,固定板套设于罐体内部中段,次筛滤板上端设有安装平台;固定板、连接管、初筛滤板与罐体内壁构成初滤腔,连接管、初筛滤板与次筛滤板构成次滤腔;结构简单紧凑,减小整体体积。

5、进一步的,罐体内还设有末筛滤板和安装管,末筛滤板套设于罐体内部中段,且末筛滤板与安装平台外沿相连,安装管下端与安装平台上端相连,安装管上端与罐盖下端活动相抵,且安装管与排水口连通;末筛滤板、次筛滤板与罐体内壁构成沉积腔,沉积腔既与初滤腔7连通,又与次滤腔、沉积腔连通,末筛滤板、安装管外壁和罐盖下端构成黏性滤腔,安装管、安装平台和罐盖下端构成微球滤腔;结构紧凑且精巧,便于安装与焊接,减少加工步骤,降低制作陈本。

6、进一步的,黏性滤腔内设有过滤块;便于滤除柔性的杂质。

7、进一步的,初筛滤板、次筛滤板、固定板、末筛滤板和安装管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初筛滤板上设有多个直径为l的第一滤孔,次筛滤板上设有多个直径为m的第二滤孔,固定板上设有多个直径为n的第三滤孔,末筛滤板上设有多个直径为j的第四滤孔,安装管上设有多个直径为k的第五滤孔,连接管上设有多个直径为p的第六滤孔,l=n>m≥j≥k;孔径逐渐缩小,从而逐层筛出大小不同的颗粒杂质,避免堵塞滤孔,影响过滤器的过滤效果。

8、进一步的,罐体内部下端设有下宽上窄的防堆积凸台,进水口设置于防堆积凸台下端;避免颗粒杂质在罐体底部堆积。

9、进一步的,进水口下端设有流速控制阀;可以控制水流入过滤器的速度。

10、进一步的,罐体下端设有多个通孔,通孔位于防堆积凸台下端边沿与罐体内壁下端之间,每个通孔上均设有第一控制阀,每个第一控制阀下端均设有一个沉积罐;关闭第一控制阀即可便于在过滤器工作的过程中取下沉积罐,从而便于清理沉积罐或更换新的沉积罐,避免有害的颗粒杂质在过滤器内浸泡,从而影响过滤后的水质。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设置的多个滤腔分层过滤,先滤出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再通过黏性滤腔内滤除水中柔性的杂质,最后通过纳米微球滤芯滤除水中细微杂质,从而提高过滤后的水质,通过设置的多个沉积罐,可有效收集滤出的颗粒杂质,并可以将沉积罐取下,将滤出的颗粒杂质报废处理;设置的第一控制阀可关闭,便于在过滤器工作的过程中取下沉积罐,从而便于清理沉积罐或更换新的沉积罐,避免有害的颗粒杂质在过滤器内浸泡,从而影响过滤后的水质。



技术特征:

1.一种纳米微球过滤器,罐体(1)和罐盖(2),罐盖(2)设置于罐体(1)上端,罐体(1)下端内设有进水口(3),罐盖(2)上设有排水口(4),还包括纳米微球滤芯(5)和多个沉积罐(6),罐体(1)内右下至上依次设有初滤腔(7)、次滤腔(8)、沉积腔(9)、黏性滤腔(10)和微球滤腔(11),初滤腔(7)、次滤腔(8)、沉积腔(9)、黏性滤腔(10)和微球滤腔(11)之间连通,纳米微球滤芯(5)设置于微球滤腔(11)内,多个沉积罐(6)均活动设置于罐体(1)下端并与初滤腔(7)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微球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内设有初筛滤板(12)和次筛滤板(13),初筛滤板(12)、次筛滤板(13)均呈上窄下宽的圆锥状,初筛滤板(12)与次筛滤板(13)之间通过连接管(16)相连,连接管(16)上端设有固定板(17),固定板(17)套设于罐体(1)内部中段,次筛滤板(13)上端设有安装平台;固定板(17)、连接管(16)、初筛滤板(12)与罐体(1)内壁构成初滤腔(7),连接管(16)、初筛滤板(12)与次筛滤板(13)构成次滤腔(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纳米微球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内还设有末筛滤板(14)和安装管(15),末筛滤板(14)套设于罐体(1)内部中段,且末筛滤板(14)与安装平台外沿相连,安装管(15)下端与安装平台上端相连,安装管(15)上端与罐盖(2)下端活动相抵,且安装管(15)与排水口(4)连通;末筛滤板(14)、次筛滤板(13)与罐体(1)内壁构成沉积腔(9),沉积腔(9)既与初滤腔(7)连通,又与次滤腔(8)、沉积腔(9)连通,末筛滤板(14)、安装管(15)外壁和罐盖(2)下端构成黏性滤腔(10),安装管(15)、安装平台(13a)和罐盖(2)下端构成微球滤腔(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纳米微球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黏性滤腔(10)内设有过滤块(1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纳米微球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筛滤板(12)、次筛滤板(13)、固定板(17)、末筛滤板(14)和安装管(15)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初筛滤板(12)上设有多个直径为l的第一滤孔(12a),次筛滤板(13)上设有多个直径为m的第二滤孔(13a),固定板(17)上设有多个直径为n的第三滤孔(17a),末筛滤板(14)上设有多个直径为j的第四滤孔(14a),安装管(15)上设有多个直径为k的第五滤孔(15a),连接管(16)上设有多个直径为p的第六滤孔(16a),l=n=p>m≥j≥k。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微球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内部下端设有下宽上窄的防堆积凸台(19),进水口(3)设置于防堆积凸台(19)下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微球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3)下端设有流速控制阀(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微球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下端设有多个通孔(20),通孔(20)位于防堆积凸台(19)下端边沿与罐体(1)内壁下端之间,每个通孔(20)上均设有第一控制阀(21),每个第一控制阀(21)下端均设有一个沉积罐(6)。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纳米微球过滤器,包括罐体和罐盖,罐盖设置于罐体上端,罐体下端内设有进水口,罐盖上设有排水口,还包括纳米微球滤芯和多个沉积罐,罐体内右下至上依次设有初滤腔、次滤腔、沉积腔、黏性滤腔和微球滤腔,纳米微球滤芯设置于微球滤腔内,沉积罐均活动设置于罐体下端并与初滤腔连通;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多个滤腔与纳米微球滤芯配合,层层净化污水,提高过滤后的水质。

技术研发人员:郝兰英,杨丹丹,刘满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恒舟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