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流壁混合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28535发布日期:2023-08-14 21:57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回流壁混合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搅拌式煤气净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回流壁混合筒。


背景技术:

1、在搅拌式煤气净化装置中,通过桨叶搅动气水混合液,桨叶撞击气泡,湍流挤压水泡达到强化传质效果的目的。为了不使桨叶与筒壁碰撞,桨叶边缘与筒壁之间必须留适当的间隙,因此桨叶边缘的区间,碎泡效果就大大减弱。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回流壁混合筒,能够解决一般的搅拌式煤气净化装置中桨叶边缘与筒壁之间的间隙影响碎泡效果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回流壁混合筒,包括圆筒壳体和搅拌桨;所述搅拌桨设置在圆筒壳体内,且搅拌桨的搅拌路径外轮廓与圆筒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一环形柱间隙;所述圆筒壳体的顶端与底端分别设置在上盖板和下盖板;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回流通道;

3、所述回流通道具有若干个且首尾相连设置在环形柱间隙内;回流通道以搅拌桨轴线为中心线呈环形阵列设置;

4、所述回流通道包括回流通道外壁、回流通道内壁;所述回流通道内壁的包络面呈圆柱形;所述回流通道外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上盖板和下盖板上;所述回流通道内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上盖板和下盖板上,且回流通道外壁与回流通道内壁之间形成回流通道;

5、所述回流通道外壁包括第一直线段、第一曲线段、第二曲线段和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一直线段、第一曲线段、第二曲线段和第二直线段依次相连;所述第一直线段的首部连接在另一回流通道的第二直线段的尾部;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水平方向形成一夹角为α2,长度为l2;所述第一曲线段的半径为r2,圆心角为θ2;所述第二曲线段的半径为r1,第二曲线段的圆心角为θ1;所述第二直线段与水平方向形成的夹角为α1,长度为l1;

6、所述回流通道内壁包括第三直线段、第三曲线段、第四曲线段、第四直线段和第五曲线段;所述第三直线段、第三曲线段、第四曲线段、第四直线段和第五曲线段依次相连,所述第三直线段的首部与第五曲线段的尾部相连;所述第三直线段与第三曲线段衔接处切线方向形成夹角为α3,第三曲线段的半径为r4,第三曲线段的圆心角为θ4;所述第四曲线段的半径为r3,第三曲线段的圆心角为θ3;所述第四直线段的长度为l2;所述第五曲线段的半径为r2。

7、进一步的,所述回流通道外壁的厚度与回流通道内壁厚度均为δ1;所述上盖板的厚度与下盖板的厚度均为δ2。

8、进一步的,所述回流通道的整体高度为h。

9、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0、1)本发明中如果不设置回流壁混合筒,在采用下压式搅拌桨的情况下,桨叶边缘与壳体内壁之间留有适当空隙,这个区域的气水混合液被桨叶带着旋转,又因为桨叶区的气水混合液被下压,所以边缘区必然会上升,这样才能保持平衡,因此边缘区的气水混合液是作一个向上的螺旋运动;这种情况下,这个区域内气泡不受碰撞、切割和挤压,因此这个区域就是一个气水混合的薄弱区;设置了回流混合筒之后情况发生了改变;气水混合液的质点在旋转状态下受离心力的作用,优先选择流入回流通道,回流通道引导混合液改变方向,当这部分混合液冲出回流通道出口时,就带动流经此处的旋转的混合液一起重新进入桨叶区,重新受到碰撞、切割和挤压,这样就消除了气液混合的薄弱区;故回流壁混合筒所起到强化气液混合的作用显而易见。



技术特征:

1.一种回流壁混合筒,包括圆筒壳体和搅拌桨;所述搅拌桨设置在圆筒壳体内,且搅拌桨的搅拌路径外轮廓与圆筒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一环形柱间隙;所述圆筒壳体的顶端与底端分别设置在上盖板和下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流壁混合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通道外壁的厚度与回流通道内壁厚度均为δ1;所述上盖板的厚度与下盖板的厚度均为δ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流壁混合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通道的整体高度为h。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流壁混合筒,包括圆筒壳体和搅拌桨;所述搅拌桨设置在圆筒壳体内,且搅拌桨的搅拌路径外轮廓与圆筒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一环形柱间隙;所述圆筒壳体的顶端与底端分别设置在上盖板和下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流通道;气水混合液的质点在旋转状态下受离心力的作用,优先选择流入回流通道,回流通道引导混合液改变方向,当这部分混合液冲出回流通道出口时,就带动流经此处的旋转的混合液一起重新进入桨叶区,重新受到碰撞、切割和挤压,这样就消除了气液混合的薄弱区;故回流壁混合筒所起到强化气液混合的作用显而易见。

技术研发人员:马晓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永大化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