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沥青生产用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30233发布日期:2023-07-20 12:27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性沥青生产用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沥青反应釜,尤其涉及一种改性沥青生产用反应釜。


背景技术:

1、目前改性沥青尤其是高粘弹橡胶复合改性沥青成分为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等外掺剂(改性剂),或采取对沥青轻度氧化加工等措施,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制成的沥青结合料,改性沥青主要应用于机场跑道、防水桥面、停车场和重交通路面等特殊场合;

2、在生产高粘弹橡胶复合改性沥青时需要用到相应的反应釜,参照申请号“cn202122986929.4”名称为“一种改性沥青生产用反应釜”的专利文件,该申请文件中采用搅拌杆可以上下调整搅拌的高度,全方位的进行搅拌的方式来让反应釜内部,解决了现有问题中搅拌结果不够均匀的问题,同时增设了刮板,通过转动杆带动刮板转动,当刮板与反应釜本体内部的上表面接触时,进行清理,从而解决了反应釜的顶盖底面容易沾附改性沥青难以清理的问题;

3、但是该申请文件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在对物料进行搅拌的过程中,由于橡胶、树脂和高分子聚合物本身流动性不佳,导致搅拌困难,而现有的装置中大多搅拌部不与反应釜本体内壁相贴,这样就会导致搅拌部与反应釜本体内壁之间存在的区域存在无法搅拌区域,这会导致沥青无法充分混合,若搅拌部与反应釜本体内壁相贴搅拌物料,这会导致两者摩擦增大,受损风险增大。

4、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改性沥青生产用反应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搅拌部与反应釜本体内壁之间存在的区域存在无法搅拌区域,这会导致沥青无法充分混合,若搅拌部与反应釜本体内壁相贴搅拌物料,这会导致两者摩擦增大,受损风险增大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改性沥青生产用反应釜。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改性沥青生产用反应釜,包括外反应釜、内反应釜和驱动机构,所述外反应釜上盖有反应釜盖,且驱动机构固定在反应釜盖上,所述外反应釜和内反应釜通过连接环同轴固定套设,且内反应釜底部呈圆周开设有多个第二通料孔,所述内反应釜内同轴设有用于搅拌高粘弹橡胶复合改性沥青的搅拌部,所述搅拌部包括多个转动且不与内反应釜内壁相接的搅拌叶,所述内反应釜侧壁设有多个通过贯穿孔,且用于将未搅拌的沥青搬运到外反应釜的传料块,所述内反应釜底部设有转动堵住第二通料孔的转动轮盘,所述外反应釜上开设有推动传料块移动的推动部,所述推动部外设有用于阻挡高粘弹橡胶复合改性沥青的橡胶套管,所述传料块上设有挤料部。

4、优选地,所述搅拌部还包括:

5、第一转动杆和两个贯穿插杆,所述贯穿插杆与第一转动杆同轴贯穿伸缩,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一转动杆固定;

6、第二转动杆、第一齿轮和第一齿条,所述搅拌叶通过贯穿第一转动杆侧壁的第二转动杆在第一转动杆上转动,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转动杆同轴固定,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传动;

7、两个端部板和两个连接杆,两个所述端部板分别固定在第一齿条两端,所述贯穿插杆与连接杆同轴固定。

8、优选地,所述搅拌部还包括:

9、转动环、螺旋槽和第一抵杆,其中一个所述贯穿插杆贯穿内反应釜底部,所述转动环与转动轮盘同轴固定,所述螺旋槽开设在转动环内壁,所述第一抵杆固定在贯穿插杆侧壁,且第一抵杆插设在螺旋槽内。

10、优选地,所述连接环上开设有多个第四通料孔,所述转动轮盘上开设有多个与第二通料孔位置一一对应的第一通料孔,所述内反应釜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三通料孔。

11、优选地,所述推动部包括:

12、连通孔、升降块和升降槽,所述连通孔与升降槽连通,所述升降块在升降槽内滑动,所述贯穿插杆伸入连通孔;

13、凹槽和第二抵杆,所述凹槽开设在升降块上,所述第二抵杆贯穿伸缩外反应釜内壁,且第二抵杆一端与升降块相抵。

14、优选地,所述挤料部包括:

15、挡料板、两个侧边挡板和暂存槽,所述挡料板通过转动轴在暂存槽内转动,两个所述侧边挡板设置在挡料板两侧,且挡料板通过侧边挡板和侧边槽在暂存槽内转动;

16、驱动电机、螺纹套筒、螺纹槽和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所述螺纹套筒与传料块固定,所述螺纹杆通过螺纹槽在螺纹套筒和传料块上转动;

17、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内分别设有三角块和呈l形的第二齿条,所述转动轴上固定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呈l形的第二齿条啮合;

18、第三抵杆和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三抵杆贯穿伸入第一内腔,呈l形的所述第二齿条通过第一复位弹簧在第一内腔内升降。

19、优选地,所述传料块上设有两个单向挡槽,所述内反应釜上设有通过第二复位弹簧滑动的弯折档杆,所述弯折档杆卡设在单向挡槽。

20、优选地,所述单向挡槽包括第一挡槽和第二挡槽,所述单向挡槽一侧壁为垂直状,另一侧壁为倒圆角状。

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2、1、本发明采用搅拌部的搅拌可以充分将搅拌混合区内的物料通过第二通料孔和第一通料孔进入到外反应釜和内反应釜之间的区域,这样从第二通料孔和第一通料孔进入的物料会与传料块输送的物料进一步混合充分,实现物料进一步混合,然后从内反应釜侧壁顶部开设的多个第三通料孔重新挤入内反应釜,从而最终形成物料的循环流动,完成对物料的混合搅拌充分。

23、2、本发明中传料块和螺纹杆的设置可以通过驱动驱动电机的正反转,带动螺纹杆伸入螺纹槽,并按压第三抵杆进入到第一内腔,这样可以带动第二齿条在第二内腔内下降,引起第二齿轮转动,最终实现挡料板的转动,完成对存在挡料板中沥青的挤出效果,让无法搅拌区的这部分沥青进入到外反应釜和内反应釜之间的区域。



技术特征:

1.一种改性沥青生产用反应釜,包括外反应釜(1)、内反应釜(2)和驱动机构(9),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反应釜(1)上盖有反应釜盖(3),且驱动机构(9)固定在反应釜盖(3)上,所述外反应釜(1)和内反应釜(2)通过连接环(10)同轴固定套设,且内反应釜(2)底部呈圆周开设有多个第二通料孔(6),所述内反应釜(2)内同轴设有用于搅拌高粘弹橡胶复合改性沥青的搅拌部(8),所述搅拌部(8)包括多个转动且不与内反应釜(2)内壁相接的搅拌叶(802),所述内反应釜(2)侧壁设有多个通过贯穿孔(14),且用于将未搅拌的沥青搬运到外反应釜(1)的传料块(13),所述内反应釜(2)底部设有转动堵住第二通料孔(6)的转动轮盘(4),所述外反应釜(1)上开设有推动传料块(13)移动的推动部,所述推动部外设有用于阻挡高粘弹橡胶复合改性沥青的橡胶套管(12),所述传料块(13)上设有挤料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沥青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部(8)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性沥青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部(8)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沥青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10)上开设有多个第四通料孔(11),所述转动轮盘(4)上开设有多个与第二通料孔(6)位置一一对应的第一通料孔(5),所述内反应釜(2)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三通料孔(7)。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性沥青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部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沥青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挤料部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沥青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料块(13)上设有两个单向挡槽(24),所述内反应釜(2)上设有通过第二复位弹簧(36)滑动的弯折档杆(23),所述弯折档杆(23)卡设在单向挡槽(2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改性沥青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挡槽(24)包括第一挡槽(241)和第二挡槽(242),所述单向挡槽(24)一侧壁为垂直状,另一侧壁为倒圆角状。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沥青生产用反应釜,包括外反应釜、内反应釜和驱动机构,所述外反应釜上盖有反应釜盖,且驱动机构固定在反应釜盖上,所述外反应釜和内反应釜通过连接环同轴固定套设,且内反应釜底部呈圆周开设有多个第二通料孔。本发明采用搅拌部的搅拌可以充分将搅拌混合区内的物料通过第二通料孔和第一通料孔进入到外反应釜和内反应釜之间的区域,这样从第二通料孔和第一通料孔进入的物料会与传料块输送的物料进一步混合充分,实现物料进一步混合,然后从内反应釜侧壁顶部开设的多个第三通料孔重新挤入内反应釜,从而最终形成物料的循环流动,完成对物料的混合搅拌充分。

技术研发人员:刘辉,景杰,蒋亮亮,路永春,吕弘煜,杨平文,关蕴涛,丁明强,周晓雨,魏相娟,王晓刚,李怀金,彭秀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甘肃公航旅低碳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