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磁力搅拌的微通道反应器

文档序号:35422823发布日期:2023-09-13 10:46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磁力搅拌的微通道反应器

本发明涉及微反应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磁力搅拌的微通道反应器。


背景技术:

1、与传统间歇式反应器相比,微反应器具有传热和传质效率高,反应过程安全和反应参数精确控制等优点。但是在工业化过程中,微反应器的放大效应明显,因为微反应器的主要优势在于其通道尺寸小,从而导致传输距离短和比表面积大。然而,在放大过程中通道尺寸增加,这些微通道特征会立即消失。即使是最简单的增加通道数量的方法,数千个通道中的流体分布不均问题也给化学工程师带来了重大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磁力搅拌的微通道反应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在毫米级通道中增加磁力搅拌单元来弥补微通道在放大过程中的不足,同时对微通道进行结构改进,使得微通道反应器能够强化混合效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磁力搅拌的微通道反应器,包括

3、进料层,所述进料层上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以及

4、微通道反应层,所述进料层安装在所述微通道反应层的顶部,所述微通道反应层包括反应层主体、微通道和磁子转动区,所述反应层主体上开设有所述微通道,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分别与所述微通道的进口和出口相连通,所述微通道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磁子转动区;以及

5、带有磁子的多点磁力搅拌器,装配结合的进料层和微通道反应层放置在所述多点磁力搅拌器上,所述磁子转动区的位置与所述多点磁力搅拌器上的各磁子的位置相对应设置。

6、优选地,所述进料层和反应层主体的边缘均开设有螺栓孔,螺栓穿过所述进料层和反应层主体上的螺栓孔将所述进料层和反应层主体进行装配。

7、优选地,所述进料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进料口处通入的为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所述出料口的数量为一个,经微通道反应器磁力搅拌混合后的两种液体通过所述出料口排出微通道反应器。

8、优选地,流体从所述微通道中进入和离开所述磁子转动区时,流体的流动方向与磁子的旋转方向相同。

9、优选地,所述磁子转动区内与液体进出方向相平行的直径两端分别设置有挡板。

10、优选地,两种不相溶的液体经所述进料口进入所述微通道后,顺次经过各所述磁子转动区最后从所述出料口排出。

11、优选地,所述微通道为上下弯折流通的通道。

12、优选地,所述微通道反应层还包括密封层,所述反应层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所述密封层。

13、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4、本发明中的带有磁力搅拌的微通道反应器,包括进料层、微通道反应层和多点磁力搅拌器,进料层和微通道反应层组成微通道反应器的主体,然后将微通道反应器的主体放置在多点磁力搅拌器上,流体从微通道中进入和离开磁子区时与磁子的旋转方向相同,通过在毫米级通道中增加磁力搅拌单元来弥补微通道在放大过程中的不足,同时对微通道进行结构改进,使得微通道反应器能够强化混合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有磁力搅拌的微通道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磁力搅拌的微通道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层和反应层主体的边缘均开设有螺栓孔,螺栓穿过所述进料层和反应层主体上的螺栓孔将所述进料层和反应层主体进行装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磁力搅拌的微通道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进料口处通入的为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所述出料口的数量为一个,经微通道反应器磁力搅拌混合后的两种液体通过所述出料口排出微通道反应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磁力搅拌的微通道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流体从所述微通道中进入和离开所述磁子转动区时,流体的流动方向与磁子的旋转方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磁力搅拌的微通道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子转动区内与液体进出方向相平行的直径两端分别设置有挡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磁力搅拌的微通道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流体经所述进料口进入所述微通道后,顺次经过各所述磁子转动区最后从所述出料口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磁力搅拌的微通道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为上下弯折流通的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磁力搅拌的微通道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反应层还包括密封层,所述反应层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所述密封层。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带有磁力搅拌的微通道反应器,属于微反应器技术领域,包括进料层、微通道反应层和多点磁力搅拌器,进料层和微通道反应层组成微通道反应器的主体,然后将微通道反应器的主体放置在多点磁力搅拌器上,流体从微通道中进入和离开磁子区时与磁子的旋转方向相同,通过在毫米级通道中增加磁力搅拌单元来弥补微通道在放大过程中的不足,同时对微通道进行结构改进,使得微通道反应器能够强化混合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斌,李光,吴韬,杨晓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诺丁汉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