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碳脱碳用二氧化碳吸收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82779发布日期:2024-03-01 12:42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碳脱碳用二氧化碳吸收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二氧化碳吸收处理,具体涉及一种固碳脱碳用二氧化碳吸收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1、固碳和脱碳是指两种不同的化学过程,固碳是指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的过程,脱碳则是指将有机碳转化为二氧化碳的过程,在固碳脱碳过程中,都会产生一定的二氧化碳,为了保证活血过程的稳定,同时避免二氧化碳泄露,需要对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吸收处理。

2、在申请号为202310958751.3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塔和二氧化碳吸收方法,通过共振原理,增大了液体吸收剂与二氧化碳气体的接触面积,不但可以减少液体吸收剂的消耗量,还可以提高二氧化碳的吸收效率;结合现有结构与上述装置在吸收处理二氧化碳时,由于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二氧化碳与液体在经过填料时,是直接通过的,二氧化碳与液体的通过时间与接触具有一定的限制,无法充分的接触与反应,从而会导致二氧化碳的吸收效果不佳,影响该装置的吸收效率与实用性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固碳脱碳用二氧化碳吸收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碳脱碳用二氧化碳吸收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使用现有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过程中通常二氧化碳与液体在经过填料时,是直接通过的,二氧化碳与液体的通过时间与接触具有一定的限制,无法充分的接触与反应,从而会导致二氧化碳的吸收效果不佳,影响该装置的吸收效率与实用性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固碳脱碳用二氧化碳吸收处理装置,包括塔体,所述塔体的内侧设置有对向转动组件,所述塔体的内侧设置有环形支撑座,所述对向转动组件安装在环形支撑座上,且所述对向转动组件包括填料外转座,所述填料外转座的内侧安装有填料内转座,所述填料外转座的顶部安装有外填料,所述填料内转座的顶部安装有内芯填料,所述外填料与内芯填料反向转动,增加气流通过时常。

3、优选的,所述塔体的一侧顶部安装有上驱动电机,所述环形支撑座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固定支座,所述上驱动电机的一端位于塔体的内侧设置有驱动轴杆,所述驱动轴杆转动安装在固定支座上,所述固定支座的一侧位于驱动轴杆上安装有驱动齿轮,所述固定支座的另一侧位于驱动轴杆上安装有主动锥齿轮,所述固定支座的一侧顶部安装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一端位于固定支座的另一侧同步安装有从动锥齿轮,且所述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安装。

4、优选的,所述填料外转座转动安装在环形支撑座上,且所述填料内转座安装在填料外转座的内侧,所述填料外转座的底部设置有外斜齿环,所述填料内转座的底部设置有内斜齿环。

5、优选的,所述填料内转座通过主动锥齿轮与内斜齿环啮合装配,所述填料外转座通过外斜齿环与从动锥齿轮啮合装配。

6、优选的,所述外填料为分体式结构,所述外填料的内侧开设有贯通的定位插孔,所述填料外转座的顶部边缘处设置有外插杆,所述外插杆的顶部安装有压料紧固件,所述填料内转座的顶部边缘处设置有内芯插杆。

7、优选的,所述外填料通过定位插孔贯穿安装在外插杆上,且所述内芯填料通过内芯插杆插设安装在内芯插杆上,且所述内斜齿环与填料外转座的同步转动,所述内芯填料与填料内转座同步转动并且所述内芯填料与外填料通过压料紧固件固定压装。

8、优选的,所述填料外转座的内侧开设有转槽,所述填料内转座的外表面设置有转座,所述填料外转座与填料内转座通过转座与转槽转动安装,且所述填料外转座与填料内转座的转动方向相反。

9、优选的,所述塔体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塔体的另一侧顶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塔体的底部设置有填料底座,所述填料底座的一侧顶部安装有进气管,所述填料底座的另一侧底部安装有出液管。

10、优选的,所述塔体的一侧底部安装有下驱动电机,所述下驱动电机的一端位于塔体的内侧安装有与所述上驱动电机的一端相同的结构。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2、(1)通过将该装置内部的填料设置为可转动的结构,当布水管喷淋同时二氧化碳从底部通过填料时,通过转动结构的作用,驱动填料转动,起到扰流的作用,加长气体通过的时间,保证气体与填料表面接触的更充分,增加气液与填料表面的接触时间,填料数量以及比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气液两相接触越充分,气液传质就越充分;

13、(2)同时将填料设置为双层结构形成正反转,更好的起到扰流作用,当气体通过时,可保证气液在两个相反转动的填料内更充分的接触,从而提高吸收效率,避免吸收不充分,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14、(3)且设置的两个相反转动结构的填料分为上下层,下层的填料安装在气体通过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下层的填料上容易残留杂质等,其表面积聚的灰尘和污渍,会影响到填料的过滤效果,甚至可能导致填料堵塞,通过将两个填料设置为可拆分的方式,在使用维护过程中,仅更换位于下层的填料即可,无需更换填料整体,节省成本的同时,方便更换,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与便捷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固碳脱碳用二氧化碳吸收处理装置,包括塔体(100),所述塔体(100)的内侧设置有对向转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100)的内侧设置有环形支撑座(108),所述对向转动组件安装在环形支撑座(108)上,且所述对向转动组件包括填料外转座(202),所述填料外转座(202)的内侧安装有填料内转座(203),所述填料外转座(202)的顶部安装有外填料(201),所述填料内转座(203)的顶部安装有内芯填料(300),所述外填料(201)与内芯填料(300)反向转动,增加气流通过时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碳脱碳用二氧化碳吸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100)的一侧顶部安装有上驱动电机(200),所述环形支撑座(108)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固定支座(204),所述上驱动电机(200)的一端位于塔体(100)的内侧设置有驱动轴杆(205),所述驱动轴杆(205)转动安装在固定支座(204)上,所述固定支座(204)的一侧位于驱动轴杆(205)上安装有驱动齿轮(206),所述固定支座(204)的另一侧位于驱动轴杆(205)上安装有主动锥齿轮(209),所述固定支座(204)的一侧顶部安装有从动齿轮(207),所述从动齿轮(207)的一端位于固定支座(204)的另一侧同步安装有从动锥齿轮(208),且所述从动齿轮(207)与驱动齿轮(206)啮合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碳脱碳用二氧化碳吸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外转座(202)转动安装在环形支撑座(108)上,且所述填料内转座(203)安装在填料外转座(202)的内侧,所述填料外转座(202)的底部设置有外斜齿环(211),所述填料内转座(203)的底部设置有内斜齿环(2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固碳脱碳用二氧化碳吸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内转座(203)通过主动锥齿轮(209)与内斜齿环(210)啮合装配,所述填料外转座(202)通过外斜齿环(211)与从动锥齿轮(208)啮合装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固碳脱碳用二氧化碳吸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填料(201)为分体式结构,所述外填料(201)的内侧开设有贯通的定位插孔(303),所述填料外转座(202)的顶部边缘处设置有外插杆(302),所述外插杆(302)的顶部安装有压料紧固件(304),所述填料内转座(203)的顶部边缘处设置有内芯插杆(3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固碳脱碳用二氧化碳吸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填料(201)通过定位插孔(303)贯穿安装在外插杆(302)上,且所述内芯填料(300)通过内芯插杆(301)插设安装在内芯插杆(301)上,且所述内斜齿环(210)与填料外转座(202)的同步转动,所述内芯填料(300)与填料内转座(203)同步转动并且所述内芯填料(300)与外填料(201)通过压料紧固件(304)固定压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碳脱碳用二氧化碳吸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外转座(202)的内侧开设有转槽(306),所述填料内转座(203)的外表面设置有转座(305),所述填料外转座(202)与填料内转座(203)通过转座(305)与转槽(306)转动安装,且所述填料外转座(202)与填料内转座(203)的转动方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碳脱碳用二氧化碳吸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100)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101),所述塔体(100)的另一侧顶部设置有进水管(102),所述塔体(100)的底部设置有填料底座(104),所述填料底座(104)的一侧顶部安装有进气管(103),所述填料底座(104)的另一侧底部安装有出液管(105)。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固碳脱碳用二氧化碳吸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100)的一侧底部安装有下驱动电机(400),所述下驱动电机(400)的一端位于塔体(100)的内侧安装有与所述上驱动电机(200)的一端相同的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碳脱碳用二氧化碳吸收处理装置,包括塔体,所述塔体的内侧设置有对向转动组件,所述塔体的内侧设置有环形支撑座,所述对向转动组件安装在环形支撑座上,且所述对向转动组件包括填料外转座,所述填料外转座的内侧安装有填料内转座,所述填料外转座的顶部安装有外填料,所述填料内转座的顶部安装有内芯填料;通过将该装置内部的填料设置为可转动的结构,当布水管喷淋同时二氧化碳从底部通过填料时,通过转动结构的作用,驱动填料转动,起到扰流的作用,加长气体通过的时间,保证气体与填料表面接触的更充分,增加气液与填料表面的接触时间,填料数量以及比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气液两相接触越充分,气液传质就越充分。

技术研发人员:杨助喜,李丰,夏小虎,孙廷宇,陈文策,郑华权,姜梦溪,范令甫,耿超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欣创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