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急流槽雨水净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01054发布日期:2023-09-02 10:00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路急流槽雨水净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雨水过滤,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公路急流槽雨水净化结构。


背景技术:

1、现有城市公路面源污染净化多结合雨水篦子进行径流收集、利用边坡修建就地净化设施等,削减路面雨水中的面源污染负荷。但是有大量紧邻河道或边沟的城郊公路,因路基坡度较大、建设空间有限等,公路路面雨水往往不会被收集、处理,而是通过间隔布置的雨水急流槽直接排入路旁河道。由于无拦截、处理措施,路面雨水携带大量污染物直接进入河道,容易威胁河道水环境质量,造成河道黑臭,因此城郊公路的面源污染削减对改善周边河道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针对这类无收集净化措施而直排的急流槽面源污染负荷去除措施较少。因此急流槽雨水污染负荷削减非常重要。

2、如公开号为cn102515422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水源保护地公路径流污染综合处治装置,包括路面径流急流槽、物理净化池、物理吸附池、化学处理池和生化池以及坡面径流急流槽和跌水井。该装置包括雨水收集、处理装置,工艺流程较长,占地较大,需要一定的建设空间。另外,公开号为cn206027246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过滤式公路路面径流收集净化池,依次包括紧邻的沉淀池、净化池和储存池。该装置设置了导流墙、溢流口,具有收集、净化、存储的功能,但同样需较大用地面积,且进水口狭窄,不适用大流量的情况。公开号为cn204385706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公路高边坡生态恢复系统,包括沿公路长度方向设置在公路旁的路侧边沟,排水沟和多道种植槽。该系统可用于高边坡,主要通过种植槽内的植物净化路面径流,该系统植物种植槽的效果受到季节影响,而且作用面积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公路急流槽雨水净化结构,能够减少公路边河道输入的污染负荷,降低河道水质污染与黑臭风险,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公路急流槽雨水净化结构,公路急流槽雨水净化结构用于对急流槽的雨水净化处理,急流槽位于公路的一侧,雨水净化结构包括净化池,净化池衔接于急流槽的末端,净化池由多块侧墙相互围合而成,净化池内具有出水管,出水管用于供净化池内被净化后的水排出至河道;其中,净化池内设置有过滤层,过滤层用于对急流槽排出的雨水进行净化过滤。

3、在本方案中,对于毗邻路边沟的公路,由于公路一侧的急流槽的坡度较陡,通过在急流槽的末端设置有净化池,雨水在流入河道前会先进入于净化池内,净化池可以收集急流槽的雨水,通过在净化池内设置有过滤层,过滤层可以对雨水起到一定的过滤和净化作用,通过过滤层的过滤作用来削减地表径流携带的污染负荷,最后通过出水管排入于河道,从而明显削减城郊公路雨水带来的面源污染,减少了公路边河道输入的污染负荷,降低了河道水质污染与黑臭风险,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本净化池适用于急流槽坡度较大或路缘施工空间不足、无法构建其他雨水净化措施的情况下使用,具有节约成本,不占地,还可对路面径流进行集中净化的优点。

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净化池内,过滤层的数量设为多层,多层过滤层在净化池内沿其高度方向依次分布。

5、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净化池内设置有多层过滤层,多层过滤层可以共同配合对进入于净化池内的雨水进行过滤,提高了净化池的过滤效率。

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净化池内的来水方向,过滤层的顶部设置有阻挡部,阻挡部凸出于过滤层的顶面设置,以用于对急流槽中流入于过滤层顶面的雨水提供阻挡作用。

7、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过滤层的顶部设置有阻挡部,阻挡部可以对急流槽中流入于过滤层顶面的雨水所夹带的一些垃圾提供阻挡作用,让垃圾暂存于净化池的外部,避免垃圾被冲入于净化池内,定期对净化池上的垃圾进行清理便可。另外,阻挡部凸出于过滤层的顶面设置,阻挡部还可以对急流槽中流入于过滤层顶面的雨水提供一定的阻挡作用,让雨水不会直接漫过过滤层的顶面,使得雨水能够更早经过过滤层内部的过滤后排出至河道。

8、在一些实施例中,侧墙由多个生态袋堆砌而成。

9、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生态袋作为侧墙,既方便施工又生态环保,并且在后续使用时,便于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净化池的高度,灵活性强。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侧墙的高度方向以及长度方向上,相邻两个生态袋之间通过工程固定扣连接固定。

11、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工程固定扣将生态袋之间连接固定,提高净化池的稳固性。另外,净化池中靠近于河道的侧墙可用纵向和横向各2、3根钢筋或pvc管对生态袋进行加固,以免水量大时将生态袋墙体冲毁。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净化池的底部铺设有无纺布层,过滤层位于无纺布层上,无纺布层用于阻挡净化池内的雨水渗出。

13、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净化池的底部设置有无纺布层,无纺布层可以巩固过滤层中的滤料,阻止净化池内的雨水下渗,保证净化池的基础稳定性,并且无纺布层和生态袋共同配合,保证净化池的隔水性,让进入于净化池内的雨水被净化后从出水管排出。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净化池的顶部开放设置,以在各个侧墙的顶部形成供净化池内多余雨水溢出的溢流部,溢流部与出水管共同配合,以用于应对强降雨期。

15、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日常使用时,即当急流槽的来水水量较小时,雨水进入过滤层进行过滤,可以起到100%净化的作用。在应对强降雨天气时,此时净化池的过滤速度不能满足急流槽内排入于净化池内雨水的排入速度,雨水便会在过滤层的顶面形成积水,通过将净化池的顶部开放设置,多余的积水便可以越过侧墙的顶部溢流,起到部分净化的作用,满足全天候使用。

16、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水管设置于净化池的底部,并位于净化池上背离于急流槽的一侧。

17、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出水管设置于净化池的底部,并位于净化池上背离于急流槽的一侧,使得从急流槽内排入于净化池内的雨水朝同一方向流动,更利于保证雨水在净化池内的流通性,避免雨水在净化池内出现往复拐弯或排水受阻的现象。

18、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水管的数量设为多个,多个出水管在净化池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19、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侧墙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出水管,多个出水管相比于一个出水管而言,更利于净化池内经过滤后雨水的有效排出,保证了净化池的导通性,避免雨水在出水管内因排泄受阻而使得净化池发生局部堵塞的现象。

20、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公路急流槽雨水净化结构,用于对急流槽的雨水净化处理,所述急流槽位于公路的一侧,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急流槽雨水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由多个生态袋堆砌而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路急流槽雨水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墙的高度方向以及长度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生态袋之间通过工程固定扣连接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急流槽雨水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池的底部铺设有无纺布层,所述过滤层位于所述无纺布层上,所述无纺布层用于阻挡所述净化池内的雨水渗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急流槽雨水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池的顶部开放设置,以在各个所述侧墙的顶部形成供所述净化池内多余雨水溢出的溢流部,所述溢流部与所述出水管共同配合,以用于应对强降雨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急流槽雨水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设置于所述净化池的底部,并位于所述净化池上背离于所述急流槽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公路急流槽雨水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的数量设为多个,多个所述出水管在所述净化池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公路急流槽雨水净化结构,属于雨水过滤技术领域,公路急流槽雨水净化结构用于对急流槽的雨水净化处理,急流槽位于公路的一侧,雨水净化结构包括净化池,净化池衔接于急流槽的末端,净化池由多块侧墙相互围合而成,净化池内具有出水管,出水管用于供净化池内被净化后的水排出至河道;其中,净化池内设置有过滤层,过滤层用于对急流槽排出的雨水进行净化过滤。该公路急流槽雨水净化结构能够减少公路边河道输入的污染负荷,降低河道水质污染与黑臭风险,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技术研发人员:孟婷婷,冒建华,刘玉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0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