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碳捕集的烟气深度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36199发布日期:2023-07-28 10:03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碳捕集的烟气深度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二氧化碳捕集,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碳捕集的烟气深度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1、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是现阶段实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不可或缺的可行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已开展了不同规模的捕集燃煤、焦化烟气中co2示范工程,以化学吸收工艺为主,但距离大规模应用尚存在一定距离,还需大幅度降低再生能耗、减少吸附剂损耗并解决含co2的富液腐蚀问题。

2、固体吸附捕集烟气中的co2工艺发展迅速,目前已进入中试实证阶段,负载胺如乙醇胺的多孔吸附材料是常用的固体吸附剂。

3、燃煤烟气成分与空气不同,比空气中含有更高浓度的no、so2、颗粒物等污染物,其中,烟气中的no对负载胺吸附剂的性能影响不大,但是烟气中的so2会与吸附剂上负载的有机胺形成化学键,产生热稳定性较高的盐,一般的热再生温度条件不足以将其分解,从而造成负载胺吸附剂吸附容量的下降,导致吸附剂脱附再生运行成本上升。因此,进入二氧化碳吸附器的烟气,宜达到如下条件:

4、a)sox浓度应不大于10mg/m3(273k,101.325kpa标准状态下干烟气条件的数值,下同);

5、b)烟尘或颗粒物浓度应不大于5mg/m3;

6、c)nox浓度应不大于50mg/m3;

7、d)hcl浓度应不大于5mg/m3。

8、鉴于我国火力发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后,so2浓度一般不大于35mg/m3,故仍需要进一步深度脱除。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碳捕集的烟气深度处理系统。

2、为实现上述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基于碳捕集的烟气深度处理系统,包括进口烟道、脱硫喷淋柱、冷却器盘管、旋风分离器、除雾器组和二氧化碳吸附器,所述进口烟道内设置有多排脱硫喷淋柱,每个脱硫喷淋柱上开设有若干个雾化喷嘴,进口烟道内、位于脱硫喷淋柱下游顺序设置有冷却器盘管、旋风分离器、除雾器组和二氧化碳吸附器。

4、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溶液调节池,所述溶液调节池分别与脱硫喷淋柱、旋风分离器和除雾器组相连通。

5、进一步的,所述溶液调节池通过脱硫剂循环泵与脱硫喷淋柱相连通。

6、进一步的,位于所述冷却器盘管与旋风分离器之间的进口烟道的底部板面与水平面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

7、进一步的,位于所述冷却器盘管与旋风分离器之间的进口烟道的底部板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8°。

8、进一步的,所述进口烟道底部且位于冷却器盘管与旋风分离器之间的低位处设置有集液槽,所述集液槽与溶液调节池相连通。

9、进一步的,所述脱硫喷淋柱中轴线方向与烟气流向垂直,不同脱硫喷淋柱上的雾化喷嘴错列设置,所述雾化喷嘴与烟气流向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

10、进一步的,所述脱硫喷淋柱上的雾化喷嘴与烟气流向之间的夹角为30-60°。

11、进一步的,所述除雾器组包括沿烟气流向顺序设置的若干个除雾器。

12、进一步的,所述二氧化碳吸附器内置固体吸附剂,所述二氧化碳吸附器上设置有烟气侧进口、烟气侧出口、解吸气风道进口和解吸气风道出口,所述烟气侧出口与除雾器组出口相连通。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碳捕集的烟气深度处理系统,对湿法脱硫后的烟道进行改造,根据固体吸附法捕集烟气中co2的需要对石膏石灰法脱硫后的烟气进行深度处理,不但能够将烟气中so2脱除以达到吸附反应装置进口烟气条件的要求,也能对烟气中的h2o和hcl等进行一定的脱除,有利于固体吸附剂吸附容量的保持和降低吸附脱附再生能耗,具有节能、环保、运行可靠的特点,适用于固体吸附法捕集电力、石化、焦化等行业烟气中的co2。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碳捕集的烟气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口烟道、脱硫喷淋柱、冷却器盘管、旋风分离器、除雾器组和二氧化碳吸附器,所述进口烟道内设置有多排脱硫喷淋柱,每个脱硫喷淋柱上开设有若干个雾化喷嘴,进口烟道内、位于脱硫喷淋柱下游顺序设置有冷却器盘管、旋风分离器、除雾器组和二氧化碳吸附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碳捕集的烟气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溶液调节池,所述溶液调节池分别与脱硫喷淋柱、旋风分离器和除雾器组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碳捕集的烟气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调节池通过脱硫剂循环泵与脱硫喷淋柱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碳捕集的烟气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冷却器盘管与旋风分离器之间的进口烟道的底部板面与水平面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碳捕集的烟气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冷却器盘管与旋风分离器之间的进口烟道的底部板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碳捕集的烟气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烟道底部且位于冷却器盘管与旋风分离器之间的低位处设置有集液槽,所述集液槽与溶液调节池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碳捕集的烟气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喷淋柱中轴线方向与烟气流向垂直,不同脱硫喷淋柱上的雾化喷嘴错列设置,所述雾化喷嘴与烟气流向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碳捕集的烟气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喷淋柱上的雾化喷嘴与烟气流向之间的夹角为30-6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碳捕集的烟气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器组包括沿烟气流向顺序设置的若干个除雾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碳捕集的烟气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吸附器内置固体吸附剂,所述二氧化碳吸附器上设置有烟气侧进口、烟气侧出口、解吸气风道进口和解吸气风道出口,所述烟气侧出口与除雾器组出口相连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碳捕集的烟气深度处理系统,包括进口烟道、脱硫喷淋柱、冷却器盘管、旋风分离器、除雾器组和二氧化碳吸附器,进口烟道内设多排脱硫喷淋柱,脱硫喷淋柱上设雾化喷嘴,进口烟道内、位于脱硫喷淋柱下游顺序设置冷却器盘管、旋风分离器、除雾器组和二氧化碳吸附器。本技术根据固体吸附法捕集烟气中CO<subgt;2</subgt;的需要对石膏石灰法脱硫后的烟气进行深度处理,不但能够将烟气中SO<subgt;2</subgt;脱除以达到吸附反应装置进口烟气条件的要求,也能对烟气中的H<subgt;2</subgt;O和HCl等进行一定的脱除,利于固体吸附剂吸附容量的保持和降低吸附脱附再生能耗,具有节能、环保、运行可靠的特点,适于固体吸附法捕集电力、石化、焦化等行业烟气中的CO<subgt;2</subgt;。

技术研发人员:方朝君,姚燕,孔凡海,王凯,马云龙,雷嗣远,鲍强,陈宝康,王乐乐,杨晓宁,罗彦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2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