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89547发布日期:2023-05-07 02:13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化工,尤其是一种改进反应釜。


背景技术:

1、反应釜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反应器,也称釜式反应器、槽式反应器或锅式反应器,用于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目前工业上常用的反应釜存在以下缺陷:1、反应釜设计时锅内是微负压,即容器内压力无法实现正压生产,只能用于负压工艺生产;2、锅壁上布置挡流板及焊接固定爬梯,导致出料晶体颗粒形状不一致;3、出料口设置于釜体底部,出料时由于釜体底部残留,导致出料口堵料等。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反应釜进行改进,以满足新的工艺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改进反应釜。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反应釜,包括釜体、搅拌装置和出料管,所述釜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相连的上封头、筒体和下封头,所述筒体和下封头外侧固连有半管,上封头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出料管穿过出料口伸入至下封头底部,所述搅拌装置自上封头顶部中心处伸入釜体,搅拌装置与釜体连接处设置207型机械密封。

3、进一步改进,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电机、减速器、搅拌轴和搅拌器,所述电机安装在上封头顶部中心处,所述搅拌轴通过减速器与电机输出端相连,所述减速器为sew齿轮减速机,所述搅拌器安装在搅拌轴上。

4、进一步改进,所述半管呈螺旋式自上而下盘绕在筒体和下封头外侧,半管入口位于筒体外侧,半管出口位于下封头外侧。

5、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活动爬梯,所述筒体内壁设有支架,所述活动爬梯的上端悬挂在支架上,所述上封头上设有与活动爬梯位置对应的人孔,所述活动爬梯可通过人孔取出釜体。

6、进一步改进,所述釜体和半管的设计压力为1.2mpa。

7、进一步改进,所述釜体的壁厚为18-20mm,提高壁厚有利于釜体设计压力的提升。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1、通过设置207型机械密封提高了釜体的密封性能,使釜体内的设计压力达到1.2mpa,从而能够实现一锅两用,即同一台设备可进行正压生产或负压生产;

10、2、取消传统反应釜内设置的挡流板和固定爬梯,改为悬挂式的活动爬梯,反应釜作业时将活动爬梯取出,人员需要进入釜体内时再将活动爬梯悬挂在支架上,从而避免了挡流板和固定爬梯对釜体内物料结晶造成影响;

11、3、釜体由传统的底部出料改为上部正压出料,增大了物料输送距离,避免物料残留结疤将出料口堵住,从而影响出料。



技术特征:

1.一种改进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搅拌装置和出料管,所述釜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相连的上封头、筒体和下封头,所述筒体和下封头外侧固连有半管,上封头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出料管穿过出料口伸入至下封头底部,所述搅拌装置自上封头顶部中心处伸入釜体,搅拌装置与釜体连接处设置207型双端面机械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电机、减速器、搅拌轴和搅拌器,所述电机安装在上封头顶部中心处,所述搅拌轴通过减速器与电机输出端相连,所述减速器为sew齿轮减速机,所述搅拌器安装在搅拌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管呈螺旋式自上而下盘绕在筒体和下封头外侧,半管入口位于筒体外侧,半管出口位于下封头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反应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动爬梯,所述筒体内壁设有支架,所述活动爬梯的上端悬挂在支架上,所述上封头上设有与活动爬梯位置对应的人孔,所述活动爬梯可通过人孔取出釜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和半管的设计压力为1.2mpa。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改进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的壁厚为18-20mm。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改进反应釜,包括釜体、搅拌装置和出料管,所述釜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相连的上封头、筒体和下封头,所述筒体和下封头外侧固连有半管,上封头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出料管穿过出料口伸入至下封头底部,所述搅拌装置自上封头顶部中心处伸入釜体,搅拌装置与釜体连接处设置207型双端面机械密封;本技术能够实现一锅两用,即同一台设备可进行正压生产或负压生产;釜体由传统的底部出料改为上部正压出料,增大了物料输送距离,避免物料残留结疤将出料口堵住,从而影响出料。

技术研发人员:林阿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