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丙烯酸正丁酯裂解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85224发布日期:2023-08-20 15:29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丙烯酸正丁酯裂解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化工组分,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丙烯酸正丁酯裂解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1、在以丙烯酸和正丁醇为原料,通过反应、萃取、精馏等手段制取丙烯酸正丁酯的生产过程中,生成的主要副产物重组分为丁氧基丙酸丁酯(bpb),为了提高丙烯酸正丁酯的产品收率,需要对重组分进行裂解、回收。

2、在现有技术中,重组分的裂解在专用的裂解釜内进行,且一般通过蒸汽提供裂解反应所需的热量,但是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蒸汽的热量会有部分以热辐射的方式损耗,降低了能源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热量损耗低、内外温差小、裂解反应快的丙烯酸正丁酯裂解回收系统。

2、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丙烯酸正丁酯裂解回收系统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丙烯酸正丁酯裂解回收系统,包括依次设置且相互连通的裂解单元和回收单元,所述裂解单元包括裂解反应釜和蒸汽管道,所述裂解反应釜的外部设有套壳,所述套壳的内壁与所述裂解反应釜的外壁之间充满空气,所述蒸汽管道从下方依次穿过套壳和裂解反应釜、并延伸至裂解反应釜的内侧底部,输料管从左侧穿入套壳、并在裂解反应釜的外壁上向上盘旋,所述输料管的出料端斜向插入裂解反应釜的内侧顶部。斜向插入使得输料管输出的物料具备水平方向的加速度,从而能够快速注入到裂解反应釜内,并进行混合。

4、优选的,所述裂解反应釜的上部位于套壳的外部,所述输料管与裂解反应釜的插入口位于套壳的外部。

5、优选的,所述输料管的盘旋部分与裂解反应釜的外壁贴合。

6、优选的,所述蒸汽管道的输出端设有分布器,所述分布器呈中空的环状,所述分布器的顶部设有若干气孔,所述蒸汽管道的输出端与分布器的底部连接。

7、优选的,所述分布器与所述裂解反应釜同轴设置,所述分布器的底部与所述裂解反应釜的内壁之间设有若干弹性支撑柱。

8、优选的,所述裂解反应釜的顶部设有驱动搅拌轴转动的电动机,所述搅拌轴上还设有搅拌叶片,多个搅拌叶片上下分层设置,裂解反应釜的底部还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穿过套壳、并延伸至套壳的外部。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1、本实用新型在套壳与裂解反应釜之间形成热辐射缓冲区,利用空气导热性较差的原料,最大程度上降低蒸汽在裂解反应釜内释放的热量的损耗;

11、2、本实用新型蒸汽管道由下至上穿过套壳及裂解反应釜,实现可靠供热的同时,利用蒸汽管道的热辐射实现对套壳内的空气的加热,降低裂解反应釜的内外温差,进一步降低热量的损耗;

12、3、本实用新型输料管盘设在裂解反应釜的外壁上,可以实现输料管内的物料的预热,降低物料进入裂解反应釜后的升温时间,促进裂解反应的进行。



技术特征:

1.一种丙烯酸正丁酯裂解回收系统,包括依次设置且相互连通的裂解单元和回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裂解单元包括裂解反应釜和蒸汽管道,所述裂解反应釜的外部设有套壳,所述套壳的内壁与所述裂解反应釜的外壁之间充满空气,所述蒸汽管道从下方依次穿过套壳和裂解反应釜、并延伸至裂解反应釜的内侧底部,输料管从左侧穿入套壳、并在裂解反应釜的外壁上向上盘旋,所述输料管的出料端斜向插入裂解反应釜的内侧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丙烯酸正丁酯裂解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裂解反应釜的上部位于套壳的外部,所述输料管与裂解反应釜的插入口位于套壳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丙烯酸正丁酯裂解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管的盘旋部分与裂解反应釜的外壁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丙烯酸正丁酯裂解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管道的输出端设有分布器,所述分布器呈中空的环状,所述分布器的顶部设有若干气孔,所述蒸汽管道的输出端与分布器的底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丙烯酸正丁酯裂解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器与所述裂解反应釜同轴设置,所述分布器的底部与所述裂解反应釜的内壁之间设有若干弹性支撑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丙烯酸正丁酯裂解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裂解反应釜的顶部设有驱动搅拌轴转动的电动机,所述搅拌轴上还设有搅拌叶片,多个搅拌叶片上下分层设置,裂解反应釜的底部还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穿过套壳、并延伸至套壳的外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丙烯酸正丁酯裂解回收系统,属于化工组分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热量损耗高、内外温差大、裂解反应慢的问题,包括依次设置且相互连通的裂解单元和回收单元,裂解单元包括裂解反应釜和蒸汽管道,裂解反应釜的外部设有套壳,套壳的内壁与裂解反应釜的外壁之间充满空气,蒸汽管道从下方依次穿过套壳和裂解反应釜、并延伸至裂解反应釜的内侧底部,输料管从左侧穿入套壳、并在裂解反应釜的外壁上向上盘旋,输料管的出料端斜向插入裂解反应釜的内侧顶部。本技术在套壳与裂解反应釜之间形成热辐射缓冲区,利用空气导热性较差的原料,最大程度上降低蒸汽在裂解反应釜内释放的热量的损耗。

技术研发人员:潘书铭,佟刚,赵楚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泰兴金江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3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