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施工用简易洒水降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87238发布日期:2023-08-20 16:37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施工用简易洒水降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施工工程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施工用简易洒水降尘装置。


背景技术:

1、洒水降尘装置是一种广泛运用于施工领域的装置,其原理是通过喷洒液体的方式,增加空气中所漂浮尘土重量,使漂浮在空气中的尘土落在地表,达到空气净化的效果。

2、目前,施工工地洒水降尘的方式主要有洒水车降尘或围墙喷淋系统这两种,这两种方式都能对工地内建筑的外部空间实现有效的降尘。

3、但是,上述这种洒水降尘的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难以对建筑内部空间的灰尘实现沉降,因此存在明显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对建筑内部空间实现洒水降尘,本申请提供一种便携式施工用简易洒水降尘装置。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施工用简易洒水降尘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便携式施工用简易洒水降尘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水箱,所述水箱顶部开有补水口且所述补水口可拆卸连接有封盖,所述水箱内设有用于其内腔分隔成储水腔和安装腔的隔板,所述水箱上设有与所述储水腔相通的供水软管,所述供水软管的出水口连通有洒水喷头,所述水箱相对所述安装腔的一侧开口且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封板,所述第一封板上开有多个进气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与所述储水腔连通的气泵、电连接于控制系统且用于对所述气泵实现供电的蓄电池。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系统启动气泵,蓄电池对气泵实现供电,气泵通过进气孔将外界的空气抽入储水腔内,空气将储水腔内的清水压入供水软管内,然后从洒水喷头喷出。由于本申请本身的重量较轻,因此能够被工人带入建筑内部,进而对建筑内部空间的灰尘实现洒水降尘。

5、可选的,所述水箱相对所述储水腔的侧壁内竖向开有收纳流道,所述收纳流道的底端靠近所述储水腔的底部并与其相通,所述收纳流道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水箱的顶部,所述水箱顶部相对所述收纳流道顶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封板,所述供水软管一端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收纳流道各个竖直侧壁均紧贴且滑动配合的密封隔块,另一端从所述第二封板滑动穿出至所述收纳流道外。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供水软管使用时,工人通过洒水喷头将供水软管拉出收纳流道。当供水软管不使用时,工人将供水捋直后塞回收纳流道内。通过收纳流道的设置,能够对供水软管起到保护的作用。

7、可选的,所述密封隔块的外侧壁上周向开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与所述收纳流道各个竖直侧壁均紧贴的密封环。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环的设置增强了密封隔块与收纳流道之间的密封性能,以此减小了漏水的可能性。

9、可选的,所述水箱的一侧设置有两根背带。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通过背带将水箱背在后背上,以此方便了对降尘装置实现搬运。

11、可选的,所述水箱的一侧开有两个竖向的容纳腔,一个所述容纳腔对应一根所述背带,所述容纳腔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三封板,所述第三封板靠近顶部的位置开有与对应所述容纳腔相通的让位口,所述背带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封板背向所述容纳腔一侧靠近底端的位置,另一端从所述让位口滑动穿入对应的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三封板相对所述容纳腔的一侧转动架设有绕带轮,所述背带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一端绕卷在绕带轮上,所述绕带轮上还绕卷有收纳拉线,所述收纳拉线与所述背带的绕卷方向相反,所述第三封板相对所述容纳腔一侧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挂板,所述挂板与所述收纳拉线之间设有拉簧。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人搬运降尘装置时,手动将背带拉出容纳腔,背带带动绕带轮转动,绕带轮对收纳拉线实现收卷,此时拉簧被拉伸。当工人将降尘装置从背上取下后,拉簧拉动收纳拉线实现复位,收纳拉线拉动绕带轮转动,绕带轮对背带实现收纳,以此背带多余的长度被收纳在绕带轮上,以此减小了背带拖沓而不方便使用的可能性,同时还能起到保护的作用。

13、可选的,所述水箱相对所述容纳腔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垫层。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层的设置使得水箱与工人的背部柔性接触,以此提高了工人搬运水箱过程中的舒适性。

15、可选的,所述水箱上还设有与所述储水腔连通的外接管,所述外接管上设置有进水阀,所述水箱的顶部还设置有与所述储水腔连通的排气阀,所述进水阀和所述排气阀均电连接于控制系统。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将外接管与建筑内部的供水设备连通,当储水腔处于缺水状态时,控制系统打开进水阀和排气阀,以此供水设备向储水腔内实现供水,储水腔内的空气通过排气阀排出,待补水完成后,控制系统重新关闭进水阀和排气阀。

17、可选的,所述储水腔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电连接于控制系统。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位传感器实时检测储水腔内的水位,并能够在缺水的状态时,通过控制系统操控进水阀和排气阀及时对储水腔实现补水。

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0、1.控制系统启动气泵,蓄电池对气泵实现供电,气泵通过进气孔将外界的空气抽入储水腔内,空气将储水腔内的清水压入供水软管内,然后从洒水喷头喷出。由于本申请本身的重量较轻,因此能够被工人带入建筑内部,进而对建筑内部空间的灰尘实现洒水降尘;

21、2.当供水软管使用时,工人通过洒水喷头将供水软管拉出收纳流道。当供水软管不使用时,工人将供水捋直后塞回收纳流道内。通过收纳流道的设置,能够对供水软管起到保护的作用;

22、3.当背带不使用时,其多余的长度能够被收纳在容纳腔内,以此减小了背带拖沓而不方便使用的可能性,同时还能起到保护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施工用简易洒水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中空的水箱(1),所述水箱(1)顶部开有补水口(2)且所述补水口(2)可拆卸连接有封盖(3),所述水箱(1)内设有用于其内腔分隔成储水腔(4)和安装腔(5)的隔板(6),所述水箱(1)上设有与所述储水腔(4)相通的供水软管(7),所述供水软管(7)的出水口连通有洒水喷头(8),所述水箱(1)相对所述安装腔(5)的一侧开口且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封板(9),所述第一封板(9)上开有多个进气孔(91),所述安装腔(5)内设有与所述储水腔(4)连通的气泵(10)、电连接于控制系统且用于对所述气泵(10)实现供电的蓄电池(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施工用简易洒水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相对所述储水腔(4)的侧壁内竖向开有收纳流道(12),所述收纳流道(12)的底端靠近所述储水腔(4)的底部并与其相通,所述收纳流道(12)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水箱(1)的顶部,所述水箱(1)顶部相对所述收纳流道(12)顶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封板(13),所述供水软管(7)一端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收纳流道(12)各个竖直侧壁均紧贴且滑动配合的密封隔块(14),另一端从所述第二封板(13)滑动穿出至所述收纳流道(12)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施工用简易洒水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隔块(14)的外侧壁上周向开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与所述收纳流道(12)各个竖直侧壁均紧贴的密封环(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施工用简易洒水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的一侧设置有两根背带(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施工用简易洒水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的一侧开有两个竖向的容纳腔(17),一个所述容纳腔(17)对应一根所述背带(16),所述容纳腔(17)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三封板(18),所述第三封板(18)靠近顶部的位置开有与对应所述容纳腔(17)相通的让位口(181),所述背带(16)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封板(18)背向所述容纳腔(17)一侧靠近底端的位置,另一端从所述让位口(181)滑动穿入对应的所述容纳腔(17)内,所述第三封板(18)相对所述容纳腔(17)的一侧转动架设有绕带轮(19),所述背带(16)位于所述容纳腔(17)内的一端绕卷在绕带轮(19)上,所述绕带轮(19)上还绕卷有收纳拉线(20),所述收纳拉线(20)与所述背带(16)的绕卷方向相反,所述第三封板(18)相对所述容纳腔(17)一侧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挂板(21),所述挂板(21)与所述收纳拉线(20)之间设有拉簧(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施工用简易洒水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相对所述容纳腔(17)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垫层(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施工用简易洒水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上还设有与所述储水腔(4)连通的外接管(24),所述外接管(24)上设置有进水阀(25),所述水箱(1)的顶部还设置有与所述储水腔(4)连通的排气阀(26),所述进水阀(25)和所述排气阀(26)均电连接于控制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施工用简易洒水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腔(4)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液位传感器(27),所述液位传感器(27)电连接于控制系统。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施工工程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施工用简易洒水降尘装置,其包括内部中空的水箱,水箱顶部开有补水口且补水口可拆卸连接有封盖,水箱内设有用于其内腔分隔成储水腔和安装腔的隔板,水箱上设有与储水腔相通的供水软管,供水软管的出水口连通有洒水喷头,所水箱相对安装腔的一侧开口且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封板,第一封板上开有多个进气孔,安装腔内设有与储水腔连通的气泵、电连接于控制系统且用于对气泵实现供电的蓄电池。本申请具有能够对建筑内部实现洒水降尘且便于携带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朱佳伟,谭澄新,王勇,蒋洪华,叶成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阴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