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过滤型反渗透膜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91964发布日期:2023-09-09 14:35阅读:23来源:国知局
多次过滤型反渗透膜元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净化、过滤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次过滤型反渗透膜元件。


背景技术:

1、反渗透膜是一种模拟生物半透膜制成的具有一定特性的人工半透膜,是反渗透技术的核心构件。反渗透技术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

2、反渗透膜的工作原理:反渗透是一种利用过滤薄膜两侧的压力差将进水原液分离为淡水(也称渗透液)和浓水(也称浓缩液)的技术。采用反渗透膜片加工而成的过滤内芯称为反渗透膜元件。进水原液含盐量减去淡水含盐量后,再除以原液含盐量,即可得到反渗透的脱盐能力,简称为脱盐率。

3、现有反渗透膜元件仅对进水原液进行一次过滤,在膜元件具体确定脱盐率的情况下,进水原液含盐量高,则其产出的淡水含盐量也高。在进水具有高盐份或者对产出淡水有更低含盐量要求的场合下,需要对进水原液进行重复多次过滤,方能得到满足使用要求的高品质产出淡水。因此,现有反渗透膜元件的多次过滤系统具有配管复杂,体积庞大且占地过大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次过滤型反渗透膜元件。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次过滤型反渗透膜元件,包括:

3、可拆卸设置在外壳内的二次过滤组件,所述二次过滤组件包括:

4、两组通过连接组件串联的过滤元件,所述过滤元件包括:

5、中心管,所述中心管位于正中心,所述中心管的管壁上设置透水孔;和

6、过滤膜层,所述过滤膜层设置在中心管外侧,且液体通过透水孔在过滤膜层和中心管内进行流动。

7、进一步的,两组所述过滤元件沿其中心轴线同轴串联。

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进水分水盖、中间分水盖和出水支撑盖;

9、进水分水盖,所述进水分水盖包括进水分水板,在所述进水分水板的外端面的中心贯穿设置一次浓水管,在所述进水分水板的内端面的设置进水延长环,所述进水延长环内设置过滤元件;

10、中间分水盖,所述中间分水盖包括中间分水板,在所述中间分水板的中心处设置供中心管穿过的中间分水孔,在所述中间分水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中间延长环,所述中间延长环内设置过滤元件,同时在其中一个所述中间延长环的侧壁上还设置一次进水孔,且设置有一次进水孔的所述中间延长环朝向进水分水盖;和

11、出水支撑盖,所述出水支撑盖包括出水板,在所述出水板的中心设置供中心管穿过的出水孔,在所述出水板的板面上设置废水出口,同时在所述出水板的上端面处设置出水支撑环,所述出水支撑环内设置过滤元件。

12、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延长环、中间延长环、出水支撑环的周向外侧壁上均设置限位凸环。通过限位凸环的设置,保证了安装过程的稳定。在进水延长环、中间延长环、出水支撑环的周向内侧设置过滤膜层,在环与过滤膜层的连接位置设置一圈密封胶条,通过密封胶条起到固定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隔绝的作用,避免了水不经过过滤膜层的过滤直接沿二者的缝隙流走。

13、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分水盖的周向外侧设置挡水圈。通过挡水圈的设置,保证了中间分水盖将上下隔开的效果;而且此处的挡水圈最好选择唇形密封圈,且此处的唇口朝向进水分水盖。

14、进一步的,在所述中间分水孔的内壁上设置密封圈。通过密封圈的设置,保证了相邻的两次过滤之间的密封性能。

15、进一步的,所述废水出口呈扇形,且至少两个废水出口以出水口为中心均匀分布。即这种结构的设置,保证了废水流出的及时和有效。

16、进一步的,所述中心管为中空管,且所述中心管的中心轴向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敞口端。封闭端均朝向进水分水盖,进水经过设置的过滤元件过滤后流入中心管内。

17、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膜层呈螺旋式缠绕在中心管的周向外侧。这种螺旋式缠绕的设置,保证了过滤膜层的设置,能起到良好的过滤效果。

18、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膜层包括依次叠加设置至少两组的反渗透膜片、进水导流网、反渗透膜片、淡水导流布;同时在反渗透膜片、淡水导流布和反渗透膜片三者组成的复合体的侧边通过密封胶连接,且密封胶设置在与中心管垂直和平行的边缘,组成凵型的连续式密封胶,且凵型的开口朝向中心管并与中心管接触。即反渗透膜片、淡水导流布和反渗透膜片三者组成的复合体通过三个边缘的密封胶封口,组成一个过滤袋,袋口方向朝向中心管,而且多个过滤袋堆叠在依次卷绕在中心管上;同时最终成型的结构中还体现在两个相邻的过滤袋之间还贴合有进水导流网,进水导流网与过滤袋形成的间隙即为内部水流通道。

19、进一步的,在缠绕在中心管的过滤膜层的外侧还设置有外层胶带。外层胶带的设置,保证了过滤膜层的定型。

20、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导流网表面具有导流槽,且所述导流槽为直线型。通过设置导流槽,保证了进水时,能顺利进入过滤空间。

21、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槽的方向与中心管轴线方向平行。控制水流的流动速度。

22、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槽的方向与中心管轴线方向垂直时,在进水导流网与两侧的反渗透膜片之间还设置密封条,所述密封条与中心管轴线垂直且分布在进水导流网的上下两侧。同样也能控制水流量。

23、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导流网由多股超细纤维束编织而成,且进水导流网的一侧呈现若干平行的纤维束,在另一侧呈现交叉的网格状纤维束。这种两侧不同的结构是由于编织方法导致的。

2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通过连接组件将两组过滤元件串联,原水进入第一组过滤元件后,分两股流出,一股为清水且流向第二组过滤元件,另一股为废水且流出第一组过滤元件;第二组过滤元件过滤来自第一组过滤元件的清水后,也分两股流出,其中一股为清水且流出保存,另一股为废水且流出;若为三组或以上的过滤元件时,以此类推;本装置能将二次或二次以上的反渗透过滤整合在一个膜元件中,实现单一膜元件的二次或多次过滤功能,既能得到更低含盐量的产出淡水又精简了设备配备,减小了体积,为一些空间不足的中小型工厂或实验室内提供了便利。



技术特征:

1.一种多次过滤型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次过滤型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过滤元件(2)沿其中心轴线同轴串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次过滤型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分水盖(32)的周向外侧设置挡水圈(3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次过滤型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21)为中空管,且所述中心管(21)的中心轴向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敞口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次过滤型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膜层(22)呈螺旋式缠绕在中心管(21)的周向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次过滤型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膜层(22)包括依次叠加设置至少两组的反渗透膜片(221)、进水导流网(222)、反渗透膜片(221)、淡水导流布(223);同时在反渗透膜片(221)、淡水导流布(223)和反渗透膜片(221)三者组成的复合体的侧边通过密封胶连接,且密封胶设置在与中心管(21)垂直和平行的边缘,组成凵型的连续式密封胶,且凵型的开口朝向中心管(21)并与中心管(21)接触,同时在缠绕在中心管(21)的过滤膜层(22)的外侧还设置有外层胶带(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次过滤型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导流网(222)表面具有导流槽(2221),且所述导流槽(2221)为直线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次过滤型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2221)的方向与中心管(21)轴线方向平行或垂直;所述导流槽(2221)的方向与中心管(21)轴线方向垂直时,在进水导流网(222)与两侧的反渗透膜片(221)之间还设置密封条,所述密封条与中心管(21)轴线垂直且分布在进水导流网(222)的上下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次过滤型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导流网(222)由多股超细纤维束编织而成,且进水导流网(222)的一侧呈现若干平行的纤维束,在另一侧呈现交叉的网格状纤维束。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次过滤型反渗透膜元件,属于过滤净化设备领域。该反渗透膜元件包括:可拆卸设置在外壳内的二次过滤组件,二次过滤组件包括:两组通过连接组件串联的过滤元件,过滤元件包括:中心管的管壁上设置透水孔;和过滤膜层,过滤膜层设置在中心管外侧,且液体通过透水孔在过滤膜层和中心管内进行流动。通过连接组件将两组过滤元件串联,本装置将二次反渗透过滤整合在一个膜元件中,实现单一膜元件的二次或多次过滤功能,既能得到更低含盐量的产出淡水又精简了设备配备,减小了体积,为一些空间不足的中小型工厂或实验室内提供了便利。

技术研发人员:顾彪,张春雷,杨永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纳霏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2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