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粒粉分离下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24331发布日期:2023-10-22 10:50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粒粉分离下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熔融挤出生产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粒粉分离下料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在熔融挤出生产的物料下料过程中,为了防止定粉,通常需要对物料进行搅拌,搅拌速率一般和下料速率联动,无法单独控制。而粒料和粉料混合后过渡搅拌会导致粒粉分离。粒粉分离后,预混效果会大打折扣,导致最后产品中组分分布不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粒粉分离下料结构,它能保证在正常下料的情况下,避免出现粒粉分离的现象,粒粉混合均匀。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粒粉分离下料结构,包括:

3、料斗,用于装载物料;

4、搅拌轴,搅拌轴转动对料斗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混合;

5、送料轴,送料轴转动将从料斗下落的物料向外输送;

6、搅拌轴和送料轴分别连接两独立的驱动器,两驱动器分别驱动搅拌轴和送料轴转动。

7、下料时,将预混好的粒料和粉料倒入料斗中,通过调节搅拌轴的搅拌速率,可以使物料在不发生粒粉分离的情况下顺利下料,同时不出现架桥现象。在针对需要进行粒粉混合的物料下料时,具备很好的实用性。两个独立的驱动器分别驱动搅拌轴和送料轴转动,也就是说搅拌轴和送料轴是单独控制的,因此搅拌轴的搅拌速度不会受到送料轴转速的限制和影响,保证在正常下料的情况下,避免出现粒粉分离的现象,粒粉混合均匀。

8、作为优选,搅拌轴横向安装,搅拌轴上连接c形的搅拌杆,搅拌杆的两端均与搅拌轴连接。c形的搅拌杆对物料的搅拌效果好,物料不易粘在搅拌杆表面。

9、作为优选,料斗下端设置料仓,搅拌轴安装在料仓中。料仓的设置便于物料的下落。

10、作为优选,料斗上端安装防潮盖。防潮盖盖在料斗上端,能够防止风和潮气对物料的影响。

11、作为优选,料斗侧壁上设有透明的可视窗。可视窗的设置便于观察料斗内物料的数量和下落速度。

12、作为优选,料斗下方安装送料管,送料管中安装送料螺杆,送料轴与送料螺杆传动连接。送料螺杆和送料轴一起转动使物料沿着送料管进行输送。

13、作为优选,送料管一端连接立式的出料筒,出料筒侧壁上设置透明的观察窗。出料筒的设置便于物料的输出,观察窗便于观察物料的出料速度。

14、作为优选,送料管内安装两根送料螺杆形成双螺旋输送机构。双螺旋输送机构的送料速度平稳可靠,有利于物料的均匀混合。

15、作为优选,驱动搅拌轴转动的驱动器包括搅拌电机、减速器,搅拌电机输出轴与减速器输入端连接,减速器输出端和搅拌轴之间传动连接搅拌齿轮组。搅拌电机运转通过减速器进行减速后,再通过搅拌齿轮组将动力传递到搅拌轴运转,稳定可靠。通过调节搅拌电机的转速,来调节搅拌轴的搅拌速度。

16、作为优选,驱动送料轴转动的驱动器包括送料电机、减速机,送料电机输出轴与减速机的输入端连接,减速机输出端和送料轴之间传动连接送料齿轮组。送料电机运转通过减速机减速后,再通过送料齿轮组将动力传递到送料轴运转,稳定可靠。通过调节送料电机的转速,来调节送料轴的转速,进而调节出料速度。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的防粒粉分离下料结构能保证在正常下料的情况下,避免出现粒粉分离的现象,粒粉混合均匀。



技术特征:

1.一种防粒粉分离下料结构,其特征是,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粒粉分离下料结构,其特征是,料斗下端设置料仓,搅拌轴安装在料仓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粒粉分离下料结构,其特征是,料斗上端安装防潮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粒粉分离下料结构,其特征是,送料管一端连接立式的出料筒,出料筒侧壁上设置透明的观察窗。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防粒粉分离下料结构,其特征是,驱动送料轴转动的驱动器包括送料电机、减速机,送料电机输出轴与减速机的输入端连接,减速机输出端和送料轴之间传动连接送料齿轮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粒粉分离下料结构,旨在解决粒粉下料装置的搅拌速率和下料速率联动,无法单独控制,导致粒粉分离的不足。该技术包括料斗,用于装载物料;搅拌轴,搅拌轴转动对料斗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混合;送料轴,送料轴转动将从料斗下落的物料向外输送;搅拌轴和送料轴分别连接两独立的驱动器,两驱动器分别驱动搅拌轴和送料轴转动。搅拌轴的搅拌速度不会受到送料轴转速的限制和影响,保证在正常下料的情况下,避免出现粒粉分离的现象,粒粉混合均匀。

技术研发人员:沈洋,南策文,江李航,江建勇,潘家雨,胡澎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乌镇实验室
技术研发日:2023030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