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淀池的行走吸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96711发布日期:2023-07-18 17:39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沉淀池的行走吸泥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沉淀池的行走吸泥机,属于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1、水净化是指从原水中除去污染物的净化过程,其目的是以特定的程序达到把水净化的效果,并用水作不同的用途,水净化设备将工业污染物、重金属、细菌、病毒等大量混入水中的杂质全部隔离,从而达到饮用规定的理化指标及卫生标准,产出至清至纯的水。饮用水(包括自来水)净化主要包括絮凝、沉淀、过滤、吸附和消毒等,沉淀池行走吸泥机是其中重要的设备,例如中国专利cn2015207330623“一种斜板沉淀池泵吸式吸泥机”等等,自来水厂水体絮凝后,进入沉淀池,通过在行走的吸泥机上的真空泵,边行车边吸泥,排出水中最后的细小泥沙,大型水厂的沉淀池很大、很宽,保证行走的安全性和吸泥效果极为重要;由于存在车轮转动平衡问题,行走时容易出现啃道而引起脱轨以及相伴而来的其他事故,影响设备正常运行。中国专利cn2022215006937“沉淀池虹吸排泥行车用同步行走系统”,在每侧的大车上设有传感器,两侧的传感器在所在大车上的设置位置对应;所述传感器的检测面位置与所在大车一侧的标记点设置位置相匹配;所述传感器与控制箱相连。通过控制箱接收两侧大车上传感器对轨道上的标记点的检测反馈,计算间隔时间,来判断调整两侧大车的行走系统,从而确保行车的两侧大车沿轨道同步移动,及时调整行车姿态,充分保证行车的运行安全。但是,沉淀池的工作环境恶劣,电子系统及传感器的可靠性难以得到保证,设备的故障率较高;另外,增加一套监测控制系统,检修维护困难,提高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沉淀池的行走吸泥机,通过机械方式对吸泥机车轮转动的不平衡状态及时调整,结构简单,成本低,且易于实现,可充分保证行车的运行安全,解决已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沉淀池的行走吸泥机,包含底架,底架为由主桁梁和设置在主桁梁两端的端梁构成的工字形结构,每个端梁的两端通过行走轮架分别设置行走轮,行走轮在轨道上行走;所述端梁与行走轮架之间设有滑动的燕尾槽结构,燕尾槽结构的滑动方向与行走轮轴平行;行走轮可沿着轨道方向前进,当遇到轨道偏宽或者偏窄时,行走轮随行走轮架又可沿着燕尾槽结构产生横向微量移动,进行横向位置的调节。

4、进一步地,所述行走轮的外沿为单边结构,也就是行走轮的外沿两侧,只有一个侧边与轨道定位,另一侧边与行走轮表面平齐(已有技术行走轮双边轮沿设计),避免产生摩擦和啃轨的发生。

5、进一步地,在所述主桁梁上安装空间交叉的两根调节钢管,每根调节钢管中间设有可调节长度的螺杆结构,两根调节钢管的四个端部分别固定在主桁梁与两端端梁之间的四个连接处;安装时,通过调整调节钢管长度,当前后行走轮距离偏大时,向内收紧,距离偏小时向外推送,然后用螺栓固定,最后用钢板焊接牢固。

6、所述燕尾槽结构上部与端梁焊接相连,燕尾槽结构下部与行走轮架焊接相连。

7、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通过机械方式对吸泥机车轮转动的不平衡状态及时调整,结构简单,成本低,且易于实现,可充分保证行车的运行安全。



技术特征:

1.一种沉淀池的行走吸泥机,其特征在于:包含底架(1),底架(1)为主桁梁(22)和设置在主桁梁两端的端梁(21)构成的工字形结构,每个端梁(21)的两端通过行走轮架(25)分别设置行走轮(23),行走轮(23)在轨道上行走;所述端梁(21)与行走轮架(25)之间设有滑动的燕尾槽结构(26),燕尾槽结构(26)的滑动方向与行走轮(23)轴平行;行走轮(23)可沿着轨道方向前进,当遇到轨道偏宽或者偏窄时,行走轮(23)随行走轮架(25)又可沿着燕尾槽结构(26)产生横向微量移动,进行横向位置的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淀池的行走吸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23)的外沿为单边结构(27),也就是行走轮的外沿两侧,只有一个侧边与轨道定位,另一侧边与行走轮表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沉淀池的行走吸泥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桁梁(22)上安装空间交叉的两根调节钢管(24),每根调节钢管(24)中间设有可调节长度的螺杆结构,两根调节钢管(24)的四个端部分别固定在主桁梁(22)与两端端梁(21)之间的四个连接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沉淀池的行走吸泥机,属于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所述端梁(21)与行走轮架(25)之间设有滑动的燕尾槽结构(26),燕尾槽结构(26)的滑动方向与行走轮(23)轴平行;当遇到轨道偏宽或者偏窄时,行走轮(23)随行走轮架(25)又可沿着燕尾槽结构产生横向微量移动,进行横向位置的调节,避免了啃轨现象的发生。本技术的积极效果:通过机械方式对吸泥机车轮转动的不平衡状态及时调整,结构简单,成本低,且易于实现,可充分保证行车的运行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崔宝贵,贾树田,凌瑞红,崔程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绿之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4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