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混合机构及燃烧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80289发布日期:2023-12-06 22:54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体混合机构及燃烧锅炉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燃烧锅炉,特别是一种气体混合机构及燃烧锅炉。


背景技术:

1、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器,它是利用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或其他热能将工质水或其他流体加热到一定参数的设备。现有的锅炉燃烧器普遍设置是:一个燃气喷口,并在其附近设置有空气喷口,燃气和空气一同进入燃烧腔,在燃烧腔内混合并燃烧。

2、现有技术因结构设置存在如下缺陷和不足:1.因为燃气未与空气进行充分混和,燃烧不充分,造成资源的浪费;2.燃烧过程中炉体内部产生的烟雾直接排放到空中,造成空气污染较为严重。故现在技术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鉴于上述或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3、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燃气未与空气进行充分混和就直接通入燃烧炉,使燃烧不充分,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体混合机构,包括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外筒、内筒、驱动件、通气管一、通气管二和泄压件,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连接,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内筒连接,所述通气管一与所述外筒连接,所述通气管二与所述内筒连接,所述泄压件与所述外筒连接。

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体混合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筒包括腔体一、腔体二、通气孔一和支撑板,所述腔体一设置于所述外筒内部,所述外筒的筒壁设置为双层结构,所述腔体二设置于所述外筒的双层筒壁之间,所述通气孔一设置于所述外筒的内侧筒壁上,所述腔体一和腔体二之间通过若干个所述通气孔一连通,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外筒的下端面,所述内筒置于所述腔体一内部,所述腔体二与所述通气管一相通。

6、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体混合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内筒包括腔体三和通气孔二,所述腔体三设置于所述内筒内部,所述通气孔二设置于所述内筒的壁体上,所述腔体一与所述腔体三之间通过通气孔二连通,所述通气管二与所述腔体三相通。

7、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体混合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和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外筒的上端面中部,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支架的上端面,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向下延伸至所述外筒内部并与所述内筒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体混合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泄压件包括管体一、管体二和输气管,所述管体一贯穿所述外筒底部并与所述腔体一相通,所述管体一下端底部呈密封状态,所述管体二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下侧并与所述管体一外圆周面固定连接,所述管体二下端连接有所述输气管;

9、所述管体一包括泄压腔一、活塞、弹簧和泄压孔一,所述泄压腔一设置于所述管体一内部,所述活塞滑动连接于所述泄压腔一内部,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泄压腔一的底部连接,所述管体一圆周面上并与所述泄压腔一连通,所述泄压孔一位于所述活塞下端;

10、所述管体二包括泄压腔二和泄压孔二,所述泄压腔二设置于所述管体二内部,所述泄压孔二设置于所述管体二圆周面并于所述泄压腔二连通,所述泄压孔一与所述泄压孔二连通。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体混合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内筒还包括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安装于所述内筒下端中部并与所述腔体三连通,所述旋转接头与所述通气管二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体混合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内筒还包括叶片,所述叶片设置有多个且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内筒的圆周面上。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体混合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叶片均呈弯叶状。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体混合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通气孔一和所述通气孔二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通气孔一等距分布在所述外筒圆周面的上半部分,多个通气孔二等距分布在所述内筒圆周面的上半部分。

1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有益效果:本装置可以在空气和燃气通入燃烧炉内部前充分将两种气体混合,利于燃烧的进行。

16、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燃烧过程中炉体内部产生的烟雾直接排放到空中,造成空气污染较为严重。

1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燃烧锅炉,包括燃烧炉,所述燃烧炉包括支柱、出烟筒、进气口和滤芯,所述支柱固定连接于所述燃烧炉底部,所述出烟筒设置于所述燃烧炉的顶部,所述滤芯活动插接于所述出烟筒内部,所述进气口设置于所述燃烧炉圆周面上。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对燃烧炉排出的烟雾进行过滤,除去烟雾中的杂志颗粒,减少对空气污染的程度。



技术特征:

1.一种气体混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混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01)包括腔体一(101a)、腔体二(101b)、通气孔一(101c)和支撑板(101d),所述腔体一(101a)设置于所述外筒(101)内部,所述外筒(101)的筒壁设置为双层结构,所述腔体二(101b)设置于所述外筒(101)的双层筒壁之间,所述通气孔一(101c)设置于所述外筒(101)的内侧筒壁上,所述腔体一(101a)和腔体二(101b)之间通过若干个所述通气孔一(101c)连通,所述支撑板(101d)设置于所述外筒(101)的下端面,所述内筒(102)置于所述腔体一(101a)内部,所述腔体二(101b)与所述通气管一(104)相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混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02)包括腔体三(102a)和通气孔二(102b),所述腔体三(102a)设置于所述内筒(102)内部,所述通气孔二(102b)设置于所述内筒(102)的壁体上,所述腔体一(101a)与所述腔体三(102a)之间通过通气孔二(102b)连通,所述通气管二(105)与所述腔体三(102a)相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混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103)包括电机(103a)和支架(103b),所述支架(103b)设置于所述外筒(101)的上端面中部,所述电机(103a)安装于所述支架(103b)的上端面,所述电机(103a)的输出轴向下延伸至所述外筒(101)内部并与所述内筒(10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混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件(106)包括管体一(106a)、管体二(106b)和输气管(106c),所述管体一(106a)贯穿所述外筒(101)底部并与所述腔体一(101a)相通,所述管体一(106a)下端底部呈密封状态,所述管体二(106b)位于所述支撑板(101d)的下侧并与所述管体一(106a)外圆周面固定连接,所述管体二(106b)下端连接有所述输气管(106c);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体混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02)还包括旋转接头(102d),所述旋转接头(102d)安装于所述内筒(102)下端中部并与所述腔体三(102a)连通,所述旋转接头(102d)与所述通气管二(105)连接。

7.如权利要求3~6任一所述的气体混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02)还包括叶片(102c),所述叶片(102c)设置有多个且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内筒(102)的圆周面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体混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102c)均呈弯叶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体混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一(101c)和所述通气孔二(102b)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通气孔一(101c)等距分布在所述外筒(101)圆周面的上半部分,多个通气孔二(102b)等距分布在所述内筒(102)圆周面的上半部分。

10.一种燃烧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气体混合机构,以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燃烧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气体混合机构及燃烧锅炉,包括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外筒、内筒、驱动件、通气管一、通气管二和泄压件,外筒与内筒连接,驱动件与内筒连接,通气管一与外筒连接,通气管二与内筒连接,泄压件与外筒连接,搅拌组件通过增大两种气体初次接触的接触面积,利于两种气体的初步混合;同时搅拌组件中的多个叶片转动可搅拌初步混合的两种气体,使两种气体的混合更加均匀,当腔体一内部的气体压强达到一定程度时,活塞下移,泄压孔一打开,混合气体从腔体一内流出,泄压件的设计一方面可以增大两种气体混合的时间,使混合效果更加优化,另一方面混合完成的气体会自动从装置中流出,不用人为的控制。

技术研发人员:刘官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内蒙古蒙电华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乌海发电厂
技术研发日:2023031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