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管杂物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58009发布日期:2023-08-27 13:23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管杂物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水过滤,具体涉及一种水管杂物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1、在进行物化水处理时,通常会在水泵的前端设置一个杂物过滤器,来将水中的例如树叶、杂草、纤维、金属、转头等杂质过滤掉,从而起到保护水泵的作用。然而,现有的物化水管杂物过滤器,其进水管是水平连接在过滤器的上部,出水管则是垂直连接在过滤器的底部。当含有杂质的水流入过滤器内部时,是以从上往下直流的方式进行过滤,水中的杂质与过滤器中滤芯的接触并不充分,并且这种过滤器的出水直接从底部流出,底部没有沉淀区,过滤下来的杂质很容易从出水口再次混入水中一同流出,从而导致过滤效果不佳。同时,过滤器的底部也没有可供清理过滤器内部的阀门,每次清理维护时,都需要从过滤器的顶部开口或将出水管拆卸下来后才可以对过滤器的内部进行清洗,操作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管杂物过滤装置,以提升水管中水的过滤效果,并简化清理的操作过程。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水管杂物过滤装置,包括一个外筒,所述外筒的顶部设置有端盖,所述外筒的底部设置有清污阀,所述外筒的右侧下部开设有进水口,且所述进水口的位置高出所述外筒底端一定距离,以在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外筒底端之间形成沉淀区,所述进水口上对接有向上倾斜的进水斜管,所述外筒的左侧上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上对接有向下倾斜的出水斜管,所述外筒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筒网,所述过滤筒网的底端向下延伸至所述清污阀,所述过滤筒网的顶端与所述端盖的下表面相抵,所述过滤筒网的截面呈两端为尖头,两侧为弧面的枣核型,且所述过滤筒网的两个尖头分别与所述外筒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连接,所述过滤筒网的两个弧面分别与所述外筒的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之间留有距离。

4、进一步的,所述端盖与所述外筒的顶部通过螺纹配合拧紧。

5、进一步的,所述端盖的上表面设置有便于所述端盖旋转的把手。

6、进一步的,所述端盖的侧壁与所述外筒的上开口外壁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

7、进一步的,所述进水斜管和所述出水斜管的倾斜角度均为45度。

8、进一步的,所述进水斜管和所述出水斜管分别外接有进水连接管和出水连接管,且所述进水连接管和所述出水连接管上分别设置有进水阀和出水阀。

9、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筒网呈可拆卸式地安装在所述外筒的内部。

10、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筒网的两端尖头处分别设置有插条,所述外筒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插条相配合的插槽,所述过滤筒网通过所述插条与所述插槽的配合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外筒的内部。

11、进一步的,所述清污阀通过法兰与所述外筒的底部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清污阀为气动法兰阀闸或手动法兰阀闸。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本实用新型首先将进水管倾斜地设计在过滤器下部,出水管倾斜地设计在过滤器的上部,水流进入过滤器时可以形成向上的涡流,让水流以不断打旋的方式向上流动,这可以让水中的树叶、纤维等较轻的杂质更好地吸附在过滤筒网上,其次在进水口与过滤器的底部之间设计沉淀区,这使得水中如铁钉、铁块、转头等较重的沉淀物可以沉入过滤器的底部,不会被带入位于上部的出水管,从而大幅提升了过滤效果。

15、本实用新型将过滤筒网设计成可拆卸式,并且在过滤器的底部设置了清污阀,这使得只需打开端盖,抽出过滤筒网便可进行清洗,同时只需打开清污阀,便可对过滤器内部进行清理,操作十分方便。

16、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技术特征:

1.一种水管杂物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外筒(1),所述外筒(1)的顶部设置有端盖(2),所述外筒(1)的底部设置有清污阀(5),所述外筒(1)的右侧下部开设有进水口,且所述进水口的位置高出所述外筒(1)底端一定距离,以在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外筒(1)底端之间形成沉淀区,所述进水口上对接有向上倾斜的进水斜管(6),所述外筒(1)的左侧上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上对接有向下倾斜的出水斜管(7),所述外筒(1)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筒网(10),所述过滤筒网(10)的底端向下延伸至所述清污阀(5),所述过滤筒网(10)的顶端与所述端盖(2)的下表面相抵,所述过滤筒网(10)的截面呈两端为尖头,两侧为弧面的枣核型,且所述过滤筒网(10)的两个尖头分别与所述外筒(1)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连接,所述过滤筒网(10)的两个弧面分别与所述外筒(1)的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之间留有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管杂物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与所述外筒(1)的顶部通过螺纹配合拧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管杂物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的上表面设置有便于所述端盖(2)旋转的把手(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管杂物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的侧壁与所述外筒(1)的上开口外壁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管杂物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斜管(6)和所述出水斜管(7)的倾斜角度均为45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管杂物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斜管(6)和所述出水斜管(7)分别外接有进水连接管(8)和出水连接管(9),且所述进水连接管(8)和所述出水连接管(9)上分别设置有进水阀(11)和出水阀(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管杂物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筒网(10)呈可拆卸式地安装在所述外筒(1)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管杂物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筒网(10)的两端尖头处分别设置有插条,所述外筒(1)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插条相配合的插槽(13),所述过滤筒网(10)通过所述插条与所述插槽(13)的配合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外筒(1)的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管杂物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污阀(5)通过法兰与所述外筒(1)的底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管杂物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污阀(5)为气动法兰阀闸或手动法兰阀闸。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管杂物过滤装置,包括一外筒,外筒的顶部设有端盖,外筒的底部设有清污阀,外筒的右侧下部开设有进水口,且出水口的位置高出外筒底端一定距离,以在进水口与外筒底端之间形成沉淀区,进水口上对接有向上倾斜的进水斜管,外筒的左侧上部开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上对接有向下倾斜的出水斜管,外筒的内部设有过滤筒网,过滤筒网的底端向下延伸至清污阀,过滤筒网的顶端与端盖的下表面相抵,过滤筒网的截面呈两端为尖头,两侧为弧面的枣核型,且过滤筒网的两个尖头分别与外筒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连接,过滤筒网的两个弧面分别与外筒的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之间留有距离。本技术可以大幅提升过滤效果,而且清理操作便捷。

技术研发人员:吴承凯,俞益辉,盛秉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太湖中法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