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控温化工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43936发布日期:2023-09-23 20:02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控温化工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具体为一种智能控温化工反应釜。


背景技术:

1、化工反应釜是用于对化工产品进行反应的容器,它通常具备混合、加热、催化、静置等作用,在石油、农业、肥料、医药、燃料等化工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常见的化工反应釜多采用在反应釜壁内设置加热管的方式进行加热,对大型反应釜而言,会导致与釜壁接触或离釜壁较近的反应物温度高,而离釜壁较远的反应物温度低,这会导致反应物受热不均匀,反应速率低下,生成的产品质量差,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控温化工反应釜。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控温化工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体、加热水箱、底盘和支撑柱,所述反应釜体与所述加热水箱均位于所述底盘上,且与所述底盘固定连接,所述底盘的下侧与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

3、所述反应釜体包括反应腔、管道腔和电机,所述管道腔位于所述反应腔的外侧,所述电机位于所述反应釜体的上侧,且与所述反应釜体固定连接;

4、所述反应腔内设置有转轴、螺旋刀片、第一套管、第一出水管、第二套管和第一入水管,所述转轴的内部设置有水流通道,且所述转轴的上端与下端均封闭,所述转轴的上端侧壁设置有出水孔,所述转轴的下端侧壁设置有入水孔,且所述出水孔和所述入水孔均与所述水流通道连通;

5、所述第一套管为圆柱形腔体,所述第一套管活动套接于所述转轴上,且所述出水孔位于所述第一套管内,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壁直径大于所述转轴的直径,所述第一套管的上侧壁与所述反应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管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第二套管为圆柱形腔体,所述第二套管活动套接于所述转轴上,且所述入水孔位于所述第二套管内,所述第二套管的内壁直径大于所述转轴的直径,所述第二套管的底壁与所述反应腔的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入水管的一端贯穿所述反应釜体与所述第二套管固定连通,所述转轴的顶端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套管、所述反应腔与所述电机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底端伸入所述第二套管内,且不与所述第二套管的底壁连接;

6、所述螺旋刀片固定套接于所述转轴上,所述螺旋刀片上设置有第一盘管,所述第一盘管与所述水流通道相连通。

7、具体的,所述管道腔内设置有第二盘管、第二出水管和第二入水管,所述第二盘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相连通,下端与所述第二入水管相连通。

8、具体的,所述加热水箱内设置有加热丝、抽水泵、第三出水管、第三入水管和温度调节面板,所述加热水箱为中空圆柱形腔体,所述加热丝位于所述加热水箱内,且与所述加热水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抽水泵与所述底盘的底壁固定连接,且所述抽水泵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底盘、所述加热水箱的底壁与所述加热水箱相连通。

9、具体的,所述第三出水管为“l”型水管,所述第三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抽水泵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入水管垂直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出水管的中间部位与所述第二入水管垂直固定连接。

10、具体的,所述第三入水管为“l”型水管,所述第三入水管的一端贯穿所述加热水箱的上侧壁与所述加热水箱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水管垂直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入水管的中间部位与所述第二出水管垂直固定连接。

11、具体的,所述温度调节面板位于所述加热水箱的上端面。

12、具体的,所述反应腔还包括入料孔和出料管,所述入料孔位于所述反应釜体的上端面,且与所述反应腔相连通,所述出料管位于所述反应釜体的下端面,且与所述反应腔相连通。

13、具体的,所述支撑柱至少设置有5个。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5、本实用新型不仅在反应釜体的管道腔内设置了第二盘管,还在螺旋刀片上设置了第一盘管,使得螺旋刀片在搅拌混合的同时也能对反应腔内的反应物进行加热,使得反应腔内的反应物均能得到有效的加热,使得反应物受热更加均匀,提高了反应速率,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此外,通过在反应腔内设置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以及在转轴上设置出水孔和入水孔,使得转轴在带动螺旋刀片转动的同时也不会妨碍水流的流动;最后,单独设置有加热水箱,可以实现水流的循环加热,既保证了反应釜体内的温度,又能节约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控温化工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体、加热水箱、底盘和支撑柱,所述反应釜体与所述加热水箱均位于所述底盘上,且与所述底盘固定连接,所述底盘的下侧与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温化工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腔内设置有第二盘管、第二出水管和第二入水管,所述第二盘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相连通,下端与所述第二入水管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控温化工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水箱内设置有加热丝、抽水泵、第三出水管、第三入水管和温度调节面板,所述加热水箱为中空圆柱形腔体,所述加热丝位于所述加热水箱内,且与所述加热水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抽水泵与所述底盘的底壁固定连接,且所述抽水泵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底盘、所述加热水箱的底壁与所述加热水箱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控温化工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出水管为“l”型水管,所述第三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抽水泵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入水管垂直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出水管的中间部位与所述第二入水管垂直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控温化工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入水管为“l”型水管,所述第三入水管的一端贯穿所述加热水箱的上侧壁与所述加热水箱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水管垂直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入水管的中间部位与所述第二出水管垂直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控温化工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面板位于所述加热水箱的上端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温化工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腔还包括入料孔和出料管,所述入料孔位于所述反应釜体的上端面,且与所述反应腔相连通,所述出料管位于所述反应釜体的下端面,且与所述反应腔相连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温化工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至少设置有5个。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控温化工反应釜。本技术不仅在反应釜体的管道腔内设置了第二盘管,还在螺旋刀片上设置了第一盘管,使得螺旋刀片在搅拌混合的同时也能对反应腔内的反应物进行加热,使得反应腔内的反应物均能得到有效的加热,使得反应物受热更加均匀,提高了反应速率,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此外,通过在反应腔内设置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以及在转轴上设置出水孔和入水孔,使得转轴在带动螺旋刀片转动的同时也不会妨碍水流的流动;最后,单独设置有加热水箱,可以实现水流的循环加热,既保证了反应釜体内的温度,又能节约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技术研发人员:王统庆,车远云,王统洲,朱孔波,李其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隆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7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