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一种射雾器,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超细雾子母射雾器。
背景技术:
1、当前,市场上的风送式喷雾降尘、抑尘类装备,是两种相互独立的造雾模式,即:单流体喷淋模式和二流体干雾模式。这两种造雾模式,分别同与之匹配的供水、供气机构、远程送风辅机单元等系统一起,组成单流体喷淋抑尘装备、和二流体干雾抑尘装备;两种装备针对的作业目标各有侧重、布设方式及应用场景差异明显、两种雾态作用功效也没有叠加效果。单独作业时,宏观效果虽然明显,但局限性也显然,因为:
2、单流体喷淋式造雾,侧重于针对大颗粒、中重度、开放性尘源类污染处理,耗水量大;
3、二流体干雾式造雾,侧重于针对中小微颗粒、可吸入性、中轻性、及封闭、半封闭环境的尘类污染处理。耗水量虽小,但增加了供气系统,工程相对复杂,投入成本及维护显高。
4、实验表明:相较于水雾抑降和干雾抑降,超细雾抑降对场域内尘粒的净化效果均有明显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耗水量小、雾粒密度大、兼用作业环境且抑降效果好的超细雾子母射雾器。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超细雾子母射雾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俯仰支架,在俯仰支架中心设有主风筒,在主风筒两侧的俯仰支架上对称设有两个副风筒,所述副风筒与主风筒的出风方向相同且副风筒轴线与主风筒轴线之间的夹角为5-10°。
3、在主风筒和副风筒的出风口处均设有造雾单元,所述造雾单元包括直流柱塞泵和双环形雾化喷嘴,所述双环形雾化喷嘴喷射角的外边与送风方向所成的夹角α为175-185°。
4、上述的一种超细雾子母射雾器中,所述俯仰支架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一铰接座,在第一铰接座上铰接有第一连板,所述主风筒和副风筒后端近端部通过法兰连接在第一连板上。
5、在主风筒和副风筒前端近端部通过法兰连接有第二连板;在位于主风筒出风口一侧的底座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二铰接座,在各第二铰接座上均铰接有与第二连板连接的俯仰气缸。
6、上述的一种超细雾子母射雾器中,所述双环形雾化喷嘴包括设置在风筒出风口一端近端部的两个环形水管,所述在两个环形水管上分别均布有若干个雾化喷嘴;所述环形水管通过布设在风筒外壁下方的输水管与直流柱塞泵连接。
7、上述的一种超细雾子母射雾器中,所述主风筒包括筒体,在筒体后端设有进风罩,在靠近进风罩一侧的筒体内设有进风风扇,在筒体出风口一端设有导风锥;所述副风筒结构与主风筒相同。
8、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直连式柱塞泵使液体实现低流量和高压化,经造雾喷嘴喷出,完成超细雾造雾。使设备整体在高效抑尘、除尘的同时,又实现了节水化,而且避免了大雾粒射雾对场景造成的喷淋效果,达到高质高效净化场域空气的治理需求。治理原理更科学,作业场景更泛化。
9、同时,主风筒与两个副风筒并排设置使抑降效果子母叠加,从而实现雾域的结构性倍增和雾粒密度的叠加式增大。
1.一种超细雾子母射雾器,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有俯仰支架(2),在俯仰支架(2)中心设有主风筒(3),在主风筒(3)两侧的俯仰支架(2)上对称设有两个副风筒(4),所述副风筒(4)与主风筒(3)的出风方向相同且副风筒(4)轴线与主风筒(3)轴线之间的夹角为5-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细雾子母射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俯仰支架(2)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的第一铰接座(2a),在第一铰接座(2a)上铰接有第一连板(2b),所述主风筒(3)和副风筒(4)后端近端部通过法兰连接在第一连板(2b)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细雾子母射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环形雾化喷嘴(6)包括设置在风筒出风口一端近端部的两个环形水管(6a),在各环形水管(6a)上分别均布有若干个雾化喷嘴(6b);所述环形水管(6a)通过布设在风筒外壁下方的输水管与直流柱塞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细雾子母射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筒(3)包括筒体(3a),在筒体(3a)后端设有进风罩(3b),在靠近进风罩(3b)一侧的筒体(3a)内设有进风风扇(3c),在筒体(3a)出风口一端设有导风锥(3d);所述副风筒(4)结构与主风筒(3)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