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垢喷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19976发布日期:2023-08-24 19:22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除垢喷帽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龙头喷帽的,尤其涉及一种除垢喷帽。


背景技术:

1、目前的出水喷帽大多应用于水龙头产品上,一般的喷帽使用时间长时,内部的水垢会沉积在喷帽内,会出现喷帽结垢堵塞的问题以及可能由喷帽堵塞引起其他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除垢喷帽,为实现解决喷帽结垢堵塞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2、一种除垢喷帽,包括喷帽主体、喷帽内盖以及封水胶件,喷帽主体包括内腔以及外腔,所述喷帽内盖上设置有沉垢槽,当水流进入所述喷帽内盖时,水垢下沉至所述沉垢槽底部,所述的沉垢槽侧壁阻挡所述水垢进入所述外腔;当流量变大时,所述喷帽内盖的水压增大,水流压动所述封水胶件下移,所述水垢跟随所述水流进入所述内腔,从所述喷帽主体排出。

3、与现有技术相比,当水流正常时,水垢从水箱进入到喷帽内盖时,水垢落到沉垢槽内,无法进入外腔从而堵住外腔,从而不会出现喷帽结垢堵塞的问题;当喷帽内流量增大时,封水胶件被水流压动后下移,水流能够从内腔流出,水垢也能够跟随排出,使得喷帽能够完成除垢的功能;且结构较为简单,安装成本较低。

4、进一步地,所述喷帽主体下端设置有若干大孔以及若干外孔,所述喷帽内盖包括若干内盖内孔以及内盖大孔;所述内盖内孔连通所述外腔,所述内盖大孔连通所述内腔;流量增大时,所述水流同时流入内腔和所述外腔,从所述外孔以及所述大孔排出。

5、通过以上改进,喷帽主体内设置有内腔与外腔,水压小时水流通过内盖内孔流入外腔,通过外孔流出;当需要大水流时,水流加大同时进入喷帽主体的内腔与外腔,可以根据需要来调节水流大小。

6、进一步地,所述外孔呈圆周阵列分布在所述喷帽主体下端,所述大孔呈扇环状,均匀阵列在所述喷帽主体下端。

7、通过以上改进,外孔呈圆周阵列分布以及大孔均匀阵列分布,使得出来的水流能够均匀的流出,防止水流排出不均影响体验,同时大孔呈扇环状,大孔的截面积远大于水垢面积,方便水垢从大孔排出。

8、进一步地,所述封水胶件设置在所述内腔,所述封水胶件内设置有配合槽,所述配合槽内安装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内腔的底端。

9、通过以上改进,在封水胶件的配合槽内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一端设置在配合槽内,另一端抵接在内腔底端,使得封水胶件能在内腔上下移动,当水压变大时,水流压动封水胶件使弹性件压缩,水流能够从内腔流出。

10、进一步地,所述封水胶件上端设置有锥形面,所述喷帽内盖上设置有斜面,所述弹性件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斜面与所述锥形面相抵。

11、通过以上改进,封水胶件上端设置有锥形面,以及在喷帽内盖下端设置有斜面,在弹性件处于初始状态时,斜面能与锥形面相抵,能够防止水流通过,使得在水压较小时水流无法从内腔通过;同时锥形面能够方便水流流向内腔,起到引流作用。

12、进一步地,所述喷帽内盖下端向下延伸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所述内腔外壁相抵。

13、通过以上改进,喷帽内盖下端向下延伸的定位板与喷帽主体的内腔外壁相抵,使得喷帽内盖更好地安装在喷帽主体上,使得两者间的连接更加紧密,提高了喷帽内的稳固性。

14、进一步地,所述喷帽内盖上端面向所述喷帽主体内壁方向延伸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端面与所述喷帽主体内壁相抵。

15、通过以上改进,喷帽内盖上端延伸有连接部,连接部与喷帽主体的内壁相抵,提高了喷帽的密封性,防止水流外溢影响使用体验。



技术特征:

1.一种除垢喷帽,其特征在于:包括喷帽主体(1)、喷帽内盖(2)以及封水胶件(3),喷帽主体(1)包括内腔(1.1)以及外腔(1.2),所述喷帽内盖(2)上设置有沉垢槽(2.1),当水流进入所述喷帽内盖(2)时,水垢下沉至所述沉垢槽(2.1)底部,所述沉垢槽(2.1)侧壁阻挡所述水垢进入所述外腔(1.2);当流量变大时,所述喷帽内盖(2)的水压增大,水流压动所述封水胶件(3)下移,所述水垢跟随所述水流进入所述内腔(1.1),从所述喷帽主体(1)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垢喷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帽主体(1)下端设置有若干大孔(1.3)以及若干外孔(1.4),所述喷帽内盖(2)包括若干内盖内孔(2.2)以及内盖大孔(2.3);所述内盖内孔(2.2)连通所述外腔(1.2),所述内盖大孔(2.3)连通所述内腔(1.1);流量增大时,所述水流同时流入内腔(1.1)和所述外腔(1.2),从所述外孔(1.4)以及所述大孔(1.3)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除垢喷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孔(1.4)呈圆周阵列分布在所述喷帽主体(1)下端,所述大孔(1.3)呈扇环状,均匀阵列在所述喷帽主体(1)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垢喷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水胶件(3)设置在所述内腔(1.1)中,所述封水胶件(3)内设置有配合槽(3.1),所述配合槽(3.1)内安装有弹性件(4),所述弹性件(4)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内腔(1.1)的底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除垢喷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水胶件(3)上端设置有锥形面(3.2),所述喷帽内盖(2)上设置有斜面(2.4),所述弹性件(4)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斜面(2.4)与所述锥形面(3.2)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垢喷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帽内盖(2)下端向下延伸有定位板(2.5),所述定位板(2.5)与所述内腔(1.1)外壁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垢喷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帽内盖(2)上端面向所述喷帽主体(1)内壁方向延伸形成连接部(2.6),所述连接部(2.6)的端面与所述喷帽主体(1)内壁相抵。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除垢喷帽,包括喷帽主体、喷帽内盖以及封水胶件,喷帽主体包括内腔以及外腔,喷帽内盖上设置有沉垢槽,当水流进入喷帽内盖时,水垢下沉至沉垢槽底部,的沉垢槽侧壁阻挡水垢进入外腔;当流量变大时,喷帽内盖的水压增大,水流压动封水胶件下移,水垢跟随水流进入内腔,从喷帽主体排出;与现有技术相比,当水流正常时,水垢从水箱进入到喷帽内盖时,水垢落到沉垢槽内,无法进入外腔从而堵住外腔,从而不会出现喷帽结垢堵塞的问题;当喷帽内流量增大时,封水胶件被水流压动后下移,水流能够从内腔流出,水垢也能够跟随排出,使得喷帽能够完成除垢的功能;且结构较为简单,安装成本较低。

技术研发人员:陈元博,潘进军,刘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飞羽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2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