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景区的三废联合处理处置系统

文档序号:36151754发布日期:2023-11-23 02:44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景区的三废联合处理处置系统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景区的三废联合处理处置系统。


背景技术:

1、由于旅游交通的频繁和汽车、游艇等交通工具排放量增大,旅游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增加,而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不能进行有效地、及时地处置,严重破坏了景区的水体、大气甚至是居民的生活环境。

2、景区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餐饮类、黑水(粪便污水)和灰水、淋浴废水以及一些娱乐用水。景区餐饮废水含大量油脂、cod含量较高,容易引起污水管网堵塞;景区厕所污水中黑水占比大、氨氮污染物含量高,容易引起恶臭;常规生活污水灰水占比大,各污染物浓度相对较低。同时,由于在景区,废水具有分散的特点,且其水量也跟季节和旅游高峰时段有关,水量和污染物种类波动性大。

3、目前对于景区污水的处理模式多样:附近建有污水处理厂集中纳网处理;小型景区分散处理,旅游小镇集中处理。

4、对于景区废水的处理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

5、(1)普通生活废水:生活污水→化粪池→集水池→调节池→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达标排放;

6、(2)含油脂餐饮废水:含油废水→隔油池→化粪池→调节池→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达标排放;

7、(3)集中废水处理:景区废水→格栅→沉砂调节池→mbr系统处理池→消毒池→达标排放;

8、对于景区废水现有的处理工艺主要有以下缺点:

9、(1)现有工艺仅针对单一态污染物进行处理,没有实现“三废”联合处理。

10、(2)处理对象单一,只针对景区生产的常规废水,对于含水量较大的固体废渣所产生的渗滤水不能及时处理。

11、(3)设备造价高,占地面积大,且不能根据实际场地要求灵活多变。

12、(4)工艺流程复杂,运行成本较高。

13、(5)污水处理工艺适用性较低。景区受地势、季节以及客流量的影响,污水总量和污水特征的变化较大,现有工艺存在抗冲击、抗低温能力弱等问题。

14、(6)工艺处理不完善,对于工艺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和污泥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对于景区废水处理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景区的三废联合处理处置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2、一种应用于景区的三废联合处理处置系统,包括废气管、废液管和固废箱,所述三废联合处理处置系统包括废气转液装置、固废转液装置和废水处理装置,废气管与废气转液装置的废气入口连通,废液管与废水处理装置的废液入口连通,固废箱设置在固废转液装置的上方;

3、所述废气转液装置和固废转液装置的废液出口分别与废水处理装置的废液入口连通。

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废气转液装置主要用来将废气中污染物转化进入水中,废气转液装置具备以下基本功能:洗浴水回用、减少药剂使用在该装置中使用的喷淋水是生活中产生的洗浴用水,里面含有大量的表面活性剂,这些表面活性剂对于吸收厨房、车辆等产生的含有vocs的有机废气具有很好的性能,减少了废弃吸收中药剂的投加,节约资源、节省处理成本;

5、固废转液装置主要是实现将易腐固废转化到水中进行处理,处理固废实现固废转液将易腐的固体废弃物通过易腐垃圾处理后,将处理后转化的污染物通过排水管排入废水处理装置,通过废水处理工艺完成固体废弃物的最终处理,能够对产生的餐厨垃圾进行及时处理,减少了运输途中产生的污染问题;

6、废水处理装置将汇集于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根据散居点和聚集点废水进行集中处理,经过消毒后将水用于人工湿地,人工湿地建造初步设计为潜流式和植物配置式人工湿地。

7、可选的,所述废气转液装置包括喷淋塔和废气回收管,所述废气回收管的一端分别与固废转液装置和废水处理装置顶部的废气出口连通,另一端通过废气管与喷淋塔的废气入口连通,所述喷淋塔底部的废液出口与废水处理装置的废液入口连通。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净化废气实现废气转液,经过喷淋塔进行处理后,废气中的污染物转化到废水中,净化后的废气外排,转化到废水中的污染物可以通过废水处理装置处理掉。

9、可选的,所述固废转液装置包括破碎机、热解炉和隔油池,所述破碎机的顶部入口设置在固废箱的下方,所述热解炉的入口设置在破碎机的下方,所述隔油池设置在热解炉的下方,所述隔油池的出口与废水处理装置的废液入口连通。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固废转液装置由破碎机、热解炉和隔油池组成,能够将厨房中产生的固废直接处理掉,节约了固废运输处理的费用。

11、可选的,所述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化粪池、缺氧生物滤池、好氧生物滤池、砂滤池和紫外消毒器,所述废气转液装置和固废转液装置的废液出口分别与化粪池的废液入口连通,所述缺氧生物滤池的进液口与化粪池的出液口连通,所述好氧生物滤池的进液口与缺氧生物滤池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砂滤池的进液口与好氧生物滤池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紫外消毒器的进液口与砂滤池的出液口连通。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废水处理装置将汇集于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根据散居点和聚集点废水的特点将废水处理分为两个流程:一,散居点,散居点的废气、废水及固废量特别少,因此产生的废水可以直接转到化粪池后面进行缺氧好氧处理。二,聚集点废水成分比较复杂,水量较大,污染物种类和数量波动较大,因此在化粪池后面依次连接缺氧生物滤池和好氧生物滤池对废水进行生物处理,生物滤池能够保证生物量、抗冻抗冲击能力强,解决了一些景区由于地势原因废水处理不方便的问题。因好氧生物滤池出来的泥不多,在好氧生物滤池后选用砂滤池进行处理,最后经过紫外消毒器紫外消毒后将水用于人工湿地,人工湿地建造初步设计为潜流式和植物配置式人工湿地。

13、可选的,所述废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排泥池,所述排泥池的进泥口分别与化粪池、缺氧生物滤池和好氧生物滤池底部的排泥口连通。

14、可选的,所述废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消解罐和堆肥箱,所述排泥池污泥出口与消解罐的进泥口连通,所述消解罐的出泥口与堆肥箱的入口连通。

15、可选的,所述堆肥箱顶部设有废气出口,并通过管道与废气管连通。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废水处理装置的化粪池、缺氧生物滤池和好氧生物滤池底部会有污泥的沉降,散居点产生的污泥量少,因此选择将产生的污泥干化后再处理用于土地回用。而聚集点产生污泥量大,选择将产生的污泥进行消解罐厌氧消解后进入具有自动充氧功能的堆肥箱进行无臭堆肥,产生的肥料可以用于景观培育。

1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套可以同步处理景区环境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三大环境问题的系统,并且将处理后的产生的污泥再利用于无臭堆肥培育景观植物以及建造人工湿地用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景区的三废联合处理处置系统,包括废气管(1)、废液管(2)和固废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废联合处理处置系统包括废气转液装置、固废转液装置和废水处理装置,废气管(1)与废气转液装置的废气入口连通,废液管(2)与废水处理装置的废液入口连通,固废箱(3)设置在固废转液装置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景区的三废联合处理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转液装置包括喷淋塔(31)和废气回收管(32),所述废气回收管(32)的一端分别与固废转液装置和废水处理装置顶部的废气出口连通,另一端通过废气管(1)与喷淋塔(31)的废气入口连通,所述喷淋塔(31)底部的废液出口与废水处理装置的废液入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景区的三废联合处理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废转液装置包括破碎机(41)、热解炉(42)和隔油池(43),所述破碎机(41)的顶部入口设置在固废箱(3)的下方,所述热解炉(42)的入口设置在破碎机(41)的下方,所述隔油池(43)设置在热解炉(42)的下方,所述隔油池(43)的出口与废水处理装置的废液入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景区的三废联合处理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化粪池(51)、缺氧生物滤池(52)、好氧生物滤池(53)、砂滤池(54)和紫外消毒器(55),所述废气转液装置和固废转液装置的废液出口分别与化粪池(51)的废液入口连通,所述缺氧生物滤池(52)的进液口与化粪池(51)的出液口连通,所述好氧生物滤池(53)的进液口与缺氧生物滤池(52)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砂滤池(54)的进液口与好氧生物滤池(53)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紫外消毒器(55)的进液口与砂滤池(54)的出液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景区的三废联合处理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排泥池(56),所述排泥池(56)的进泥口分别与化粪池(51)、缺氧生物滤池(52)和好氧生物滤池(53)底部的排泥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景区的三废联合处理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消解罐(57)和堆肥箱(58),所述排泥池(56)污泥出口与消解罐(57)的进泥口连通,所述消解罐(57)的出泥口与堆肥箱(58)的入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景区的三废联合处理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堆肥箱(58)顶部设有废气出口,并通过管道与废气管(1)连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景区的三废联合处理处置系统,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废气管、废液管和固废箱,所述三废联合处理处置系统包括废气转液装置、固废转液装置和废水处理装置,废气管与废气转液装置的废气入口连通,废液管与废水处理装置的废液入口连通,固废箱设置在固废转液装置的上方;所述废气转液装置和固废转液装置的废液出口分别与废水处理装置的废液入口连通。本技术提供一套可以同步处理景区环境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三大环境问题的系统,并且将处理后的产生的污泥再利用于无臭堆肥培育景观植物以及建造人工湿地用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平,邵添情,龚诚,李玉兰,龙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工商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53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