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53613发布日期:2023-10-25 20:46阅读:20来源:国知局
移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自动移液,具体提供一种移液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化实验室的研究工作面对的是更为复杂的研究对象和不断增多的样品数量,传统的手工操作已经不能满足高通量样本处理过程中所要求的高效性、准确性和安全性,实验操作流程中部分流程或整体流程的自动化运行已成为必然趋势。

2、为了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市面上出现了可实现自动化操作的移液装置,以实现自动化加样。

3、现有的移液装置中通常设置密封圈来将移液管进行夹紧和密封,由于移液管的加工误差,无法保证在连接每个移液管后的密封性都是完美的,从而使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因密封性不好而导致漏液以及移液不准确的现象。

4、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的移液装置存在因密封性不好而导致漏液以及移液不准确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液装置,所述移液装置包括注射泵、密封连接器和移液管,所述注射泵与所述密封连接器连接,且所述注射泵通过所述密封连接器与所述移液管连通,所述密封连接器设置成能够将所述移液管中的粗管部分的上端部夹紧和密封。

3、在上述移液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移液装置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顶端与所述注射泵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底端与所述密封连接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内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连接件,所述密封连接器内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移液管的容纳腔;在所述密封连接器夹紧所述移液管的情形下,移液管插入到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连接件抵接,且所述通气孔与移液管连通。

4、在上述移液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通气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一通气孔位于所述第二通气孔的上方,所述第一通气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通气孔的孔径。

5、在上述移液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件的顶端与所述注射泵螺纹连接。

6、在上述移液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密封连接器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活塞、密封环柱和气管接头;所述连接件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固定件的顶端连接;所述容纳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开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内,所述第二容纳腔开设于所述第二固定件内,所述密封环柱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且所述密封环柱的底面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底壁抵接;所述活塞的上端部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活塞的下端部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密封环柱的顶壁抵接,所述活塞内设有能够使所述移液管贯穿的竖直孔;所述第一固定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进气通道,所述气管接头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件上并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所述气管接头用于与外界压缩气源连接。

7、在上述移液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固定件的顶端螺纹连接。

8、在上述移液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件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顶端螺纹连接。

9、在上述移液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密封环柱的内环径大于所述移液管的粗管部分的管径。

10、在上述移液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移液装置还包括保护盖板和保护壳体,所述保护壳体内设有保护腔体,所述保护腔体在所述保护壳体的顶面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保护盖板套设在所述连接件外侧,所述保护盖板与所述保护壳体连接并将所述第一开口封堵;所述密封连接器位于所述保护腔体内且所述气管接头贯穿所述保护盖板,所述保护盖板与所述第一固定件连接;所述保护腔体在所述保护壳体的底面上设有第二开口。

11、在上述移液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移液装置还包括检测件,所述检测件安装在所述保护壳体的底壁上,所述检测件能够检测所述密封连接器上是否连接有所述移液管。

12、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移液装置包括注射泵和密封连接器,密封连接器用于将注射泵和移液管进行连接,密封连接器设置成能够将移液管中的粗管部分的上端部夹紧和密封;这样的设置方式,密封连接器将移液管的夹紧和密封的位置位于移液管的粗管部分的上端部,从而能够提高密封连接器对移液管的密封效果和夹紧效果,避免因移液管的细管和粗管之间焊接点的加工误差而影响连接的密封性,不存在漏液情况,进而保证移液精度。

13、进一步地,通过设置连接件将注射泵和密封连接器连接,并且在将移液管组装时,使移液管与连接件抵接,这样的设置方式,方便将注射泵与密封连接器进行组装,同时也方便将移液管安装到位,只要将移液管插入到密封连接器的容纳腔内,直至与连接件抵接即可,方便操作。

14、又进一步地,使通气孔由上到下包括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并且使第一通气孔的直径较小,这样的设置方式,在进行移液操作时,能够使注射泵的气量均匀地通过通气孔,其给予到移液管的抽吸力和推出力均匀稳定,方便应用且有利于保证移液精度。

15、又进一步地,使连接件的顶端与注射泵螺纹连接,方便将连接件和注射泵进行组装和拆卸,从而方便进行维修。

16、又进一步地,密封连接器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活塞、密封环柱和气管接头;这样的设置方式,在使用时,通过气管接头向容纳腔内充入压缩气体,以使活塞向下移动挤压密封环柱变形,从而将移液管夹紧和密封,其夹紧强度高、密封效果好;并且密封环柱上方具有一定的空间容纳移液管的细管部分,从而使夹紧密封位置处于粗管部分,从而进一步提高夹持效果和密封效果;此外,整体结构简单,方便生产制备以及组装使用。

17、又进一步地,使第一固定件的底端与第二固定件的顶端螺纹连接,方便组装和拆卸,从而方便将第二固定件拆下,以更换新的密封环柱,应用更便捷。

18、又进一步地,使连接件的底端与第一固定件的顶端螺纹连接,方便将连接件与第一固定件进行组装,以便于应用,并且组装后的连接稳定性更好。

19、又进一步地,使密封环柱的内环径大于移液管的粗管部分的管径,在将移液管进行安装时,避免移液管与密封环柱发生摩擦,方便将移液管安装到位,不会对移液管和密封环柱造成损伤,此外也能够保护将夹持移液管进行组装的机械夹爪,避免机械夹爪磨损。

20、又进一步地,通过在密封连接器的外侧设置保护壳体和保护盖板,用于保护密封连接器不被损坏,也便于安装检测件。

21、又进一步地,在保护壳体的底壁上设置检测件,用于检测密封连接器上是否存在移液管,以便于识别移液管,从而更好地进行移液操作。



技术特征:

1.一种移液装置,特征在于,包括注射泵、密封连接器和移液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顶端与所述注射泵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底端与所述密封连接器连接,所述连接件内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连接件,所述密封连接器内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移液管的容纳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一通气孔位于所述第二通气孔的上方,所述第一通气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通气孔的孔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顶端与所述注射泵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连接器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活塞、密封环柱和气管接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固定件的顶端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顶端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柱的内环径大于所述移液管的粗管部分的管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盖板和保护壳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件,所述检测件安装在所述保护壳体的底壁上,所述检测件能够检测所述密封连接器上是否连接有所述移液管。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自动移液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移液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移液装置存在因密封性不好而导致漏液以及移液不准确的问题。为此,本技术的移液装置包括注射泵和密封连接器,所述注射泵与所述密封连接器连接,所述密封连接器内设有用于容纳移液管的容纳腔,所述密封连接器设置成能够将移液管中的粗管部分的上端部夹紧和密封。本技术的移液装置将移液管的粗管部分进行夹紧和密封,其密封性好,能够保证移液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郭培臣,张守兵,王广生,曲攀,周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海尔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