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合磷酸盐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81985发布日期:2024-02-20 21:37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合磷酸盐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磷酸盐制备,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聚合磷酸盐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1、硝酸磷肥是优质的磷复肥品种,氮磷比例结构合理,适合大多数农作物对n和p2o5的比例需求,据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调研分析,我国将有3000万吨硝酸磷肥的容量,可以替代800万吨磷铵,每年可减少2000万吨磷石膏的排放、减少400万吨硫磺的消耗。

2、硝酸磷肥的制备工艺中,聚合磷酸盐的制备是必不可少的,现有技术中,聚合磷酸盐的制备通常采用单级反应釜制备聚合磷酸盐,导致磷酸盐的聚合效率低,产品的产率低,从而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聚合磷酸盐生产系统,解决了当前产量低,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保证了产品的生产效率,节约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结构中,所述聚合磷酸盐生产系统包括第一聚合槽、第二聚合槽、进料管、第一出料管、第二出料管、蒸汽管和冷凝液管;

3、所述第一聚合槽包括第一聚合槽体、第一搅拌装置以及第一加热管线;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一加热管线均置于所述第一聚合槽体中;所述第二聚合槽包括第二聚合槽体、第二搅拌装置以及第二加热管线;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和第二加热管线均置于所述第二聚合槽体中;

4、所述进料管的一端通物料,另一端通入所述第一聚合槽体底部;所述第一出料管的一端与第一聚合槽体的侧边连接,另一端通入所述第二聚合槽体的底部;所述第二出料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聚合槽体的侧边连接,另一端排料;所述蒸汽管通蒸汽与所述第一加热管线以及第二加热管线连接;所述冷凝液管与所述第一聚合槽体以及第二聚合槽体连接并排出冷凝液。

5、在上述结构中,所述进料管的另一端至第一聚合槽体底部距离为0.2~0.4m;所述第一出料管的另一端至第二聚合槽体底部距离为0.2~0.4m。

6、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一搅拌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一搅拌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置于第一聚合槽体上方,所述第一搅拌桨置于所述第一聚合槽体内;所述第一搅拌桨上设置有两层第一桨叶,所述第一桨叶倾斜度设计为30度;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包括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二搅拌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第二搅拌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置于第二聚合槽体上方,所述第二搅拌桨置于所述第二聚合槽体内;所述第二搅拌桨上设置有两层第二桨叶,所述第二桨叶倾斜度设计为30度。

7、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聚合槽还包括第一人孔,第二聚合槽还包括第二人孔,所述第一人孔置于所述第一聚合槽体顶部,第二人孔置于所述第一聚合槽体顶部。

8、在上述结构中,所述聚合磷酸盐生产系统还包括第一溢流管和第二溢流管;所述第一溢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人孔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聚合槽体顶部连接;所述第二溢流管的一端与第二人孔连接,另一端排料,所述第一溢流管和第二溢流管的端口为喇叭口状。

9、在上述结构中,所述聚合磷酸盐生产系统还包括第一排料管和第二排料管;所述第一排料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聚合槽体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聚合槽体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二排料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聚合槽体的底部连接,另一端排料。

10、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磷酸盐系统包括洗涤管,所述洗涤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聚合槽体的顶部以及第二聚合槽体的顶部连接,另一端通洗涤水。

11、在上述结构中,所述聚合磷酸盐生产系统还包括控温组件,所述温控组件包括第一温度控制阀、第一洗涤管控制阀以及第一蒸汽管控制阀,所述第一温度控制阀与所述第一洗涤管控制阀、第一蒸汽控制阀以及第一聚合槽体连接,所述第一洗涤管控制阀与所述洗涤管连接,所述第一蒸汽控制阀与所述蒸汽管连接。

12、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温控组件还包括第二温度控制阀、第二洗涤管控制阀以及第二蒸汽管控制阀,所述第二温度控制阀与所述第二洗涤管控制阀、第二蒸汽控制阀以及第二聚合槽体连接,所述第二洗涤管控制阀与所述洗涤管连接,所述第二蒸汽控制阀与所述蒸汽管连接。

13、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磷酸盐系统还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聚合槽体的顶部以及第二聚合槽体的顶部连接,另一端排气。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一方面采用第一聚合槽和第二聚合槽进行两级聚合反应,保证物料能够充分的进行聚合反应以提高聚合效率,另一方面搅拌桨采用两层桨叶,且桨叶倾斜度涉及为30度可将反应槽底部的物料下压,进一步提高聚合效率,从而保证了产品的生产效率,节约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聚合磷酸盐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磷酸盐生产系统包括第一聚合槽、第二聚合槽、进料管、第一出料管、第二出料管、蒸汽管和冷凝液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合磷酸盐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的另一端至第一聚合槽体底部距离为0.2~0.4m;所述第一出料管的另一端至第二聚合槽体底部距离为0.2~0.4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合磷酸盐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一搅拌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一搅拌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置于第一聚合槽体上方,所述第一搅拌桨置于所述第一聚合槽体内;所述第一搅拌桨上设置有两层第一桨叶,所述第一桨叶倾斜度设计为30度;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包括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二搅拌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第二搅拌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置于第二聚合槽体上方,所述第二搅拌桨置于所述第二聚合槽体内;所述第二搅拌桨上设置有两层第二桨叶,所述第二桨叶倾斜度设计为3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合磷酸盐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合槽还包括第一人孔,第二聚合槽还包括第二人孔,所述第一人孔置于所述第一聚合槽体顶部,第二人孔置于所述第一聚合槽体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聚合磷酸盐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磷酸盐生产系统还包括第一溢流管和第二溢流管;所述第一溢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人孔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聚合槽体顶部连接;所述第二溢流管的一端与第二人孔连接,另一端排料,所述第一溢流管和第二溢流管的端口为喇叭口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合磷酸盐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磷酸盐生产系统还包括第一排料管和第二排料管;所述第一排料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聚合槽体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聚合槽体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二排料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聚合槽体的底部连接,另一端排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合磷酸盐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盐生产系统包括洗涤管,所述洗涤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聚合槽体的顶部以及第二聚合槽体的顶部连接,另一端通洗涤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聚合磷酸盐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磷酸盐生产系统还包括控温组件,所述控温组件包括第一温度控制阀、第一洗涤管控制阀以及第一蒸汽管控制阀,所述第一温度控制阀与所述第一洗涤管控制阀、第一蒸汽控制阀以及第一聚合槽体连接,所述第一洗涤管控制阀与所述洗涤管连接,所述第一蒸汽控制阀与所述蒸汽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聚合磷酸盐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组件还包括第二温度控制阀、第二洗涤管控制阀以及第二蒸汽管控制阀,所述第二温度控制阀与所述第二洗涤管控制阀、第二蒸汽控制阀以及第二聚合槽体连接,所述第二洗涤管控制阀与所述洗涤管连接,所述第二蒸汽控制阀与所述蒸汽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合磷酸盐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盐生产系统还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聚合槽体的顶部以及第二聚合槽体的顶部连接,另一端排气。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聚合磷酸盐生产系统,涉及聚合磷酸盐制备技术领域;包括第一聚合槽、第二聚合槽、进料管、第一出料管、第二出料管、蒸汽管、冷凝液管;所述第一聚合槽包括第一聚合槽体、第一搅拌装置以及第一加热管线;所述第二聚合槽包括第二聚合槽体、第二搅拌装置以及第二加热管线;所述进料管的一端通物料,另一端通入所述第一聚合槽体底部;所述第一出料管的一端与第一聚合槽体的侧边连接,另一端通入所述第二聚合槽体的底部;所述第二出料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聚合槽体的侧边连接,另一端排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保证产品的生产效率,节约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方进,赵剑,冷为贵,曾薇,刘法安,张凌云,赵国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芭田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2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