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机喷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72665发布日期:2023-12-06 20:03阅读:23来源:国知局
干燥机喷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干燥机喷液,具体为干燥机喷液装置。


背景技术:

1、喷雾干燥可以使溶液、乳化液、悬浮液、糊状液的物料,经过喷雾干燥成为粉状、细、小颗粒的制品。通过干燥工艺将液体直接变粉状、颗粒状固体产品,适合热敏性物料。

2、常规的干燥机雾化用喷液头为单个喷头结构,单位时间内的喷液量有待提高,且单个喷头结构只能够做旋转运动,干燥机喷液结构的使用灵活性较低,干燥机的干燥效率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干燥机喷液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干燥机喷液装置,包括雾化干燥塔、喷液雾化组件和轴向驱动组件,所述喷液雾化组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下端安装有三组喷液头,所述基座的上端安装有第一电动驱动座和滑柱。

3、其中,所述轴向驱动组件包括立板,且立板上安装有第二电动驱动座,所述第二电动驱动座的前端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上焊接固定有凸块,所述凸块上套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滑杆,所述立板上安装有滑套,且滑杆贯穿滑套,并与滑套之间滑动连接。

4、其中,所述喷液雾化组件与轴向驱动组件之间安装有驱动臂。

5、其中,三组所述喷液头的上端均安装有同步轮,且同步轮位于基座的内部,相邻的所述同步轮之间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

6、其中,所述基座后端面的一侧设置有进液口。

7、其中,所述雾化干燥塔上端的一侧安装有料液输送泵,所述料液输送泵的两端均安装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一端嵌入进液口的内部,并与进液口之间密封固定连接。

8、其中,所述雾化干燥塔的一侧设置有热风加热机构。

9、其中,所述雾化干燥塔的另一侧设置有成品收集机构。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本实用新型的喷液头设置为三组,三组喷液头同时喷液并进行旋转雾化,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喷液量,即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与热空气并流接触的雾滴量,进而提高了雾化干燥效率,提高了单位时间内干燥成型的成品量。

12、2.本实用新型在轴向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喷液雾化组件可相对于雾化干燥塔做快速轴向往复运动,提高了干燥机喷液结构的使用灵活性,提高了单位时间内雾滴与热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干燥过程中的传热速率,即进一步提高了雾化干燥效率。



技术特征:

1.干燥机喷液装置,包括雾化干燥塔(1)、喷液雾化组件(2)和轴向驱动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液雾化组件(2)包括基座(4),所述基座(4)的下端安装有三组喷液头(14),所述基座(4)的上端安装有第一电动驱动座(5)和滑柱(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机喷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驱动组件(3)包括立板,且立板上安装有第二电动驱动座(7),所述第二电动驱动座(7)的前端安装有转盘(8),所述转盘(8)上焊接固定有凸块(9),所述凸块(9)上套设有滑块(10),所述滑块(10)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滑杆(11),所述立板上安装有滑套(12),且滑杆(11)贯穿滑套(12),并与滑套(12)之间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机喷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液雾化组件(2)与轴向驱动组件(3)之间安装有驱动臂(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机喷液装置,其特征在于:三组所述喷液头(14)的上端均安装有同步轮(15),且同步轮(15)位于基座(4)的内部,相邻的所述同步轮(15)之间通过同步带(16)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机喷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4)后端面的一侧设置有进液口(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燥机喷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干燥塔(1)上端的一侧安装有料液输送泵(17),所述料液输送泵(17)的两端均安装有输送管(18),所述输送管(18)的一端嵌入进液口(21)的内部,并与进液口(21)之间密封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机喷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干燥塔(1)的一侧设置有热风加热机构(1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机喷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干燥塔(1)的另一侧设置有成品收集机构(20)。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干燥机喷液装置,包括雾化干燥塔、喷液雾化组件和轴向驱动组件,所述喷液雾化组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下端安装有三组喷液头,所述基座的上端安装有第一电动驱动座和滑柱;本技术的喷液头设置为三组,三组喷液头同时喷液并进行旋转雾化,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喷液量,即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与热空气并流接触的雾滴量,进而提高了雾化干燥效率,提高了单位时间内干燥成型的成品量,在轴向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喷液雾化组件可相对于雾化干燥塔做快速轴向往复运动,提高了干燥机喷液结构的使用灵活性,提高了单位时间内雾滴与热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干燥过程中的传热速率,即进一步提高了雾化干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涂志强,陶红斌,熊志伟,董旺林,董志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汉江药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