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转子混合机构及混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55174发布日期:2023-12-14 03:07阅读:17来源:国知局
双转子混合机构及混合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合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双转子混合机构及混合机。


背景技术:

1、现时的双转子混合机构是采用两个螺杆同向转动,从而对料筒内的物料进行混合并沿轴向输送,但在对物料进行混合时,由于物料的粘性比较大,物料因静电和其自身的粘附力,容易在螺纹的沟槽部发生粘附堆积,形成滞留,因两个转子组件的螺纹是对称分布的,两螺杆的螺纹在工作时无法将包裹在螺纹沟槽处的物料破碎带出向前输送,当加料口在不断地往装置内输送物料,而包裹在螺纹上的物料无法及时排出,会出现料筒内部拥堵、螺杆抱死等现象,导致混合装置无法工作。另外,包裹在螺纹沟槽内的物料因长时间无法排出,会在装置内形成死料,而进入混合装置内的物料都是固定的配比,当包裹在螺纹上的物料无法往前输送,就无法与其他物料充分混合,从而会影响浆料的配比和混合效果。因此,亟需解决现时的双转子混合机构容易出现物料堵塞、螺杆抱死的问题,从而提高混合装置的混合效果以及提高混合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转子混合机构及混合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3、双转子混合机构,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包括沿其轴向依次设置的输送段、捏合段与成浆段,所述转子组件外侧位于所述输送段的位置设置有输送螺纹,所述输送螺纹沿所述转子组件的轴向螺旋延伸,一个所述转子组件内所述输送螺纹的牙顶与另一个所述转子组件内所述输送螺纹的牙底以非接触的方式相互啮合。

4、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工作时,两个转子组件由外设的旋转驱动源带动转动,两个转子组件对其所在空间内的物料进行混合输送,物料沿着转子组件的轴向依次在输送段处实现初次的挤压混合、在捏合段实现进一步的捏合、熔融与混合、在成浆段处实现再次挤压混合,其中,当物料经过两个转子组件的输送段时,由于一个转子组件的输送螺纹牙顶正对于另一个转子组件内输送螺纹的牙底,两者以非接触式地相互啮合,使得位于一个转子组件内输送螺纹牙底内的物料可以被另一个转子组件内输送螺纹的牙顶挤压剪切,有效解决物料会包裹粘黏于螺纹沟槽处容易堵塞的问题,从而对物料不断混合并持续沿轴向输送,有利于提高对物料的混合效果,保证物料的混合质量。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子组件外侧位于所述捏合段的位置设置有螺棱,所述螺棱沿所述转子组件的轴向螺旋延伸,两个所述转子组件内所述螺棱的螺旋方向相反。物料在捏合段内由螺棱捏合、熔融和混合,由于一个转子组件内螺棱的螺旋方向与另一个转子组件内螺棱的螺旋方向相反,两个螺棱可带动团聚的物料向两个螺纹段之间的间隙位置处聚拢,物料在此间隙位置内受到较大的捏合力,有利于物料的捏合,如此在两个螺棱的作用下,对物料进行不断的揉捏,物料受到螺棱的摩擦与所在空间的内壁摩擦温度升高,从而相互熔融与混合,如此实现在捏合段内对物料不断的捏合与沿轴向输送。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子组件位于其轴线两侧位置呈中心对称地设置有两个所述螺棱。在转子组件位于捏合段的外侧位置凸起形成有两个螺棱,两个螺棱分别位于转子组件的轴线两侧,如此可增加对物料的揉捏混合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物料的捏合效果。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经过所述转子组件的轴线并垂直于两个所述螺棱连线的平面为基准面,所述螺棱远离转子组件的端面与所述基准面之间具有倾斜夹角。螺棱内的端面倾斜设计,可以使位于相邻两个螺棱之间缝隙内的物料与螺棱与所在空间内壁之间缝隙内的物料流动由平行层状纯剪切流动变为收敛拉伸流动,进一步强化了对缝隙区域内物料的压延效应和拉伸作用,另外,螺棱倾斜的端面与转子组件上凸起形成螺棱的推进面一起构成了一个逐步收敛的聚合物熔体的流动流道,这样可以保证所在空间内的聚合物熔体有序地顺序通过高剪切区,防止物料随转子组件空转,同时,还减少了聚合物在高剪切流道内的停留时间,对于防止聚合物由于过度高剪切所导致的降解和大分子链过度断裂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倾斜夹角的取值范围为8度至20度之间。螺棱倾斜的端面在此倾斜夹角的范围下,可使该区域的熔体体积流率和通过次数提高了20%,有效提高对物料的捏合效果。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位于同一个所述转子组件上的所述螺棱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螺旋方向。螺棱在转子组件上螺旋延伸时其螺旋方向会发生变化,一个螺棱会在螺旋变化位置会形成一个转折的凸起,而另一个螺棱由于螺旋方向与其相反,会在螺旋变化位置形成一个转折的凹陷位置,在混合物料时,两个螺棱在凸起与凹陷的位置可团聚有更多的物料被捏合,然后分散,如此可在捏合段实现不同的捏合,进一步提高对物料的捏合分散效果。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子组件外侧位于所述成浆段的位置设置有成浆螺纹,所述成浆螺纹沿所述转子组件的轴向螺旋延伸,一个所述转子组件内所述成浆螺纹的牙顶与另一个所述转子组件内所述成浆螺纹的牙底以非接触的方式相互啮合。成浆段上可同样实现对物料的挤压剪切、混合与输送,由于两个转子组件内成浆螺纹的牙顶与牙底分别相互正对,有效解决了物料在螺纹沟槽内堆积的问题,提高对捏合后的物料进一步挤压混合的效果。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成浆螺纹的螺距小于所述输送螺纹的螺距。将成浆螺纹的螺距缩小,能够使粉状物料与液体物料更快更好的完成混合,并增加了成浆螺纹对物料的挤压次数,使得制成的浆料混合更加均匀。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子组件上还设置有输出段,所述输出段位于所述成浆段远离所述捏合段的一侧,所述转子组件外侧位于所述输出段的位置设置有输出螺纹,所述输出螺纹沿所述转子组件的轴向螺旋延伸。浆料在运动到输出段时,能够通过输出螺纹继续对浆料进行混合,可实现一边混合一边将物料输送至下一个工序中,从而将制备好的浆料不间断排出。

13、一种混合机,包括料筒、驱动电机与上述的双转子混合机构,两个所述转子组件均转动连接于所述料筒内,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齿轮传动连接于两个所述转子组件,两个所述转子组件的旋转方向相反。

14、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物料在料筒内由双转子混合机构进行混合输送,两个转子组件的旋转方向相反,可加剧物料在料筒内的相互碰撞混合,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物料的混合效果,物料可不间断地在输送段实现挤压混合、在捏合段实现进一步的捏合、熔融与混合、在成浆段处实现再次挤压混合等配料动作,进而形成混合均匀、稳定的浆料供给下一道工序进行涂布,可以不间断的供应物料给下一道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特征:

1.双转子混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转子组件(100),所述转子组件(100)包括沿其轴向依次设置的输送段(110)、捏合段(120)与成浆段(130),所述转子组件(100)外侧位于所述输送段(110)的位置设置有输送螺纹(111),所述输送螺纹(111)沿所述转子组件(100)的轴向螺旋延伸,一个所述转子组件(100)内所述输送螺纹(111)的牙顶与另一个所述转子组件(100)内所述输送螺纹(111)的牙底以非接触的方式相互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子混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100)外侧位于所述捏合段(120)的位置设置有螺棱(121),所述螺棱(121)沿所述转子组件(100)的轴向螺旋延伸,两个所述转子组件(100)内所述螺棱(121)的螺旋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转子混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100)位于其轴线两侧位置呈中心对称地设置有两个所述螺棱(1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转子混合机构,其特征在于:以经过所述转子组件(100)的轴线并垂直于两个所述螺棱(121)连线的平面为基准面,所述螺棱(121)远离转子组件(100)的端面与所述基准面之间具有倾斜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转子混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夹角的取值范围为8度至20度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转子混合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个所述转子组件(100)上的所述螺棱(121)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螺旋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子混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100)外侧位于所述成浆段(130)的位置设置有成浆螺纹(131),所述成浆螺纹(131)沿所述转子组件(100)的轴向螺旋延伸,一个所述转子组件(100)内所述成浆螺纹(131)的牙顶与另一个所述转子组件(100)内所述成浆螺纹(131)的牙底以非接触的方式相互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转子混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成浆螺纹(131)的螺距小于所述输送螺纹(111)的螺距。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子混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100)上还设置有输出段(140),所述输出段(140)位于所述成浆段(130)远离所述捏合段(120)的一侧,所述转子组件(100)外侧位于所述输出段(140)的位置设置有输出螺纹(141),所述输出螺纹(141)沿所述转子组件(100)的轴向螺旋延伸。

10.一种混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料筒(210)、驱动电机(220)与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转子混合机构,两个所述转子组件(100)均转动连接于所述料筒(210)内,所述驱动电机(220)通过齿轮传动连接于两个所述转子组件(100),两个所述转子组件(100)的旋转方向相反。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双转子混合机构及混合机,其中双转子混合机构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包括沿其轴向依次设置的输送段、捏合段与成浆段,所述转子组件外侧位于所述输送段的位置设置有输送螺纹,所述输送螺纹沿所述转子组件的轴向螺旋延伸,一个所述转子组件内所述输送螺纹的牙顶与另一个所述转子组件内所述输送螺纹的牙底以非接触的方式相互啮合,本技术有效解决物料会包裹粘黏于螺纹沟槽处容易堵塞的问题,从而对物料不断混合并持续沿轴向输送,有利于提高对物料的混合效果,保证物料的混合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吕柏良,王召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红运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