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修复滤水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93321发布日期:2023-11-30 00:15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修复滤水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滤水池,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态修复滤水池。


背景技术:

1、生态修复是指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在生态修复过过程中,经常需要利用对污水进行过滤。

2、经检索,申请号为202222389360.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生态修复滤水池,具体涉及滤水池技术领域,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下方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电动升降柱;所述电动升降柱的顶端贯穿所述池体的底部延伸至所述池体内,所述电动升降柱的顶端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方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侧壁呈网状设置,所述进水管的外侧依次套设有一号滤芯、二号滤芯和三号滤芯;所述池体的顶部设置有可拆卸盖板,所述可拆卸盖板上开通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和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池体的侧壁靠近其底端端部位置连通有排水管。

3、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申请人发现,其在通过一号滤芯、二号滤芯和三号滤芯对污水进行过滤的过程中,由于缺乏防阻塞结构,一号滤芯、二号滤芯和三号滤芯很容易发生阻塞,进而需要人员频繁对一号滤芯、二号滤芯和三号滤芯进行更换,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生态修复滤水池。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2、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生态修复滤水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顶部通过支撑架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转动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套接固定有清理刷架,且清理刷架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毛刷,所述清理刷架沿着转轴从上到下等间距设置有三处,所述转轴两侧的池体中对称活动设置有半圆型滤筒,所述半圆型滤筒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滤板放置架,且滤板放置架沿着半圆型滤筒的内侧壁从上到下等间距设置有三处,三处所述滤板放置架上从上到下分别放置有第一滤板、第二滤板和第三滤板,所述池体外部的两侧对称固定安设有电液推杆,两个所述电液推杆的伸缩端贯穿池体的侧壁并分别与两个所述半圆型滤筒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池体的一侧固定安设有电源开关。

3、优选的,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池体内侧的顶部,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安设在支撑架顶部的中心位置处,所述伺服电机通过导线与电源开关电性连接。

4、优选的,三个所述清理刷架底部的毛刷分别与第一滤板的顶部、第二滤板的顶部和第三滤板的顶部有效接触。

5、优选的,所述电源开关通过导线与外部的电源电性连接,所述伺服电机和电液推杆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源开关电性连接。

6、优选的,所述半圆型滤筒顶部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滑柱,所述导向滑柱沿着池体内侧壁上水平开设的导向滑槽滑动,所述池体的下部固定设置有排水管。

7、优选的,所述滤板放置架的远离半圆型滤筒一侧的中部开设有用于避让转轴的弧形凹槽,所述滤板放置架的中部开设有通槽,所述滤板放置架的顶部开设有放置凹槽。

8、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9、本实用新型一种生态修复滤水池,通过驱动伺服电机带动转轴连同其上的三个清理刷架一同转动,能够通过清理刷架底部的毛刷分别对第一滤板、第二滤板和第三滤板的过滤端面进行清扫,能够避免第一滤板、第二滤板和第三滤板过快阻塞,进而能够延长对污水的过滤时长,无需人员频繁对滤板进行更换,同时通过驱动两个电液推杆带动两个半圆型滤筒朝着相反的方向移动分开,使得人员能够快捷地从上到下逐一将第一滤板、第二滤板和第三滤板从三个滤板放置架上的放置凹槽中取出,对滤板进行清理或者更换,操作起来更加的便捷。



技术特征:

1.一种生态修复滤水池,包括池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的顶部通过支撑架(11)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3),所述伺服电机(3)的转动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轴(6),所述转轴(6)上套接固定有清理刷架(7),且清理刷架(7)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毛刷(71),所述清理刷架(7)沿着转轴(6)从上到下等间距设置有三处,所述转轴(6)两侧的池体(1)中对称活动设置有半圆型滤筒(2),所述半圆型滤筒(2)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滤板放置架(22),且滤板放置架(22)沿着半圆型滤筒(2)的内侧壁从上到下等间距设置有三处,三处所述滤板放置架(22)上从上到下分别放置有第一滤板(8)、第二滤板(9)和第三滤板(10),所述池体(1)外部的两侧对称固定安设有电液推杆(5),两个所述电液推杆(5)的伸缩端贯穿池体(1)的侧壁并分别与两个所述半圆型滤筒(2)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池体(1)的一侧固定安设有电源开关(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滤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1)设置在池体(1)内侧的顶部,所述伺服电机(3)固定安设在支撑架(11)顶部的中心位置处,所述伺服电机(3)通过导线与电源开关(4)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滤水池,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清理刷架(7)底部的毛刷(71)分别与第一滤板(8)的顶部、第二滤板(9)的顶部和第三滤板(10)的顶部有效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滤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开关(4)通过导线与外部的电源电性连接,所述伺服电机(3)和电液推杆(5)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源开关(4)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滤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型滤筒(2)顶部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滑柱(21),所述导向滑柱(21)沿着池体(1)内侧壁上水平开设的导向滑槽(12)滑动,所述池体(1)的下部固定设置有排水管(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滤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板放置架(22)的远离半圆型滤筒(2)一侧的中部开设有用于避让转轴(6)的弧形凹槽,所述滤板放置架(22)的中部开设有通槽(222),所述滤板放置架(22)的顶部开设有放置凹槽(221)。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修复滤水池,涉及滤水池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池体,池体的顶部通过支撑架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转动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上套接固定有清理刷架,且清理刷架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毛刷,清理刷架沿着转轴从上到下等间距设置有三处,转轴两侧的池体中对称活动设置有半圆型滤筒,半圆型滤筒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滤板放置架。本技术通过驱动伺服电机带动三个清理刷架底部的毛刷分别对第一滤板、第二滤板和第三滤板的过滤端面进行清扫,能够避免第一滤板、第二滤板和第三滤板过快阻塞,通过驱动两个电液推杆带动两个半圆型滤筒朝着相反的方向移动分开,能够方便人员对滤板进行清理或者更换。

技术研发人员:马立龙,蔡瑞庆,陈国栋,闫秀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大队
技术研发日:202306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