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能耗炭黑后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66226发布日期:2023-11-17 22:24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能耗炭黑后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炭黑后处理的,具体涉及一种低能耗炭黑后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1、炭黑是一种无定形碳,轻、松而极细的黑色粉末,表面积非常大。传统炭黑的干燥装置基本上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油、气等洁净燃料在烯炉中燃烧,燃烧后的热气直接对炭黑物料进行干燥,或者直接利用电加热方式,加热炭黑料浆生成所需的产品。

2、现有的炭黑后处理装置在进行干燥的尾气处理时,难以更加充分的对尾气中的炭黑进行收集过滤掉,过滤操作较为单一,容易漏掉一部分炭黑颗粒排放出装置,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性。

3、申请号为202120726078.7的中国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特种炭黑后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室,处理室的一侧面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的一侧设置有引风机,引风机的一侧设置有烟囱,处理室的一侧面下端位置设置有排水管,处理室的下端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排污管;处理室的内部另一侧位置设置有尾气进口,处理室的内部上端位置设置有过滤机构,过滤机构包括有滤板、引导杆、承接管、拨杆与驱动机构,滤板固定连接在处理室的内表面,引导杆固定连接在滤板的下端面,承接管固定连接在处理室的内壁,且承接管与滤板之间固定连接,拨杆位于滤板的上端面,具有多重的尾气过滤操作,能够大大提高尾气的处理质量,且同时也不会影响尾气的处理效率,较为实用。

4、上述装置在实际使用的时候,通过其中的喷头对尾气中的杂质进行吸附,可以进行多重尾气过滤处理,其中产生的废水通过引导杆进行引导排出,存在的问题是:

5、引导杆在对废水进行引导的时候,废水易在引导杆上直接聚集出现滴落情况,而滴落的废水直接集中在下层滤板表面,影响下次对尾气的吸附处理,以及影响下次尾气吸附处理之后的向下导送,且尾气中的杂质在经过喷洒处理之后易出现残留情况,不利于后续清理的同时易形成循环,导致后续的尾气处理不彻底;

6、同时其中通过多组锥形齿形成联动,带动拨杆转动对滤板实现清理,增加整个处理装置的能耗和成本。

7、针对于现有炭黑后的处理操作,如何避免尾气在处理装置内部出现残留的同时达到高效低能耗的处理过滤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低能耗炭黑后处理装置,设置多组过滤结构和导送结构,对尾气进行过滤处理的同时对其中夹杂的炭黑颗粒进行多次筛选,以保证处理过程中炭黑颗粒的收集分离,整个过程采取干燥处理。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低能耗炭黑后处理装置,包括排放主体和处理主体,处理主体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风机机构和进气管道,排放主体和处理主体之间固定连接有排出管道;

4、处理主体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滤板、第一净化层、第二净化层和集中底腔,集中底腔的正面固定开设有提取窗口,第一净化层和第二净化层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板;

5、处理主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配套设置的安装板和导送管道。

6、进一步的,滤板整体在处理主体的内部倾斜设置三组,三组滤板沿“z”状分布设置。

7、进一步的,导送通道整体呈弧形管道设置三组,和滤板配套设置,且导送通道的两端开口位置对应不同位置的滤板设置。

8、进一步的,第一净化层对第二净化层包围设置,第一净化层和第二净化层通过卡板进行叠加固定。

9、进一步的,第一净化层对第二净化层位于顶部滤板和下组滤板之间位置,位于导送通道内侧位置。

10、进一步的,集中底腔和最底部位置的导送通道相通连接,且集中底腔靠近导送通道的一侧设置隔离板。

11、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尾气通过进气管道进入处理主体内部,首先通过顶部滤板达到对其进行过滤处理的效果,尾气中的炭黑颗粒经过该滤板拦截过滤进入一侧对应的导送通道中,此时通过导送通道达到对炭黑颗粒进行分离输送的效果。

13、本实用新型,经过初次过滤处理的尾气在分离出炭黑颗粒之后通过净化层结构实现加强过滤净化的效果。

14、本实用新型,循环处理之后的尾气通过集中底腔一侧向排出管道向排放主体中进行导出,分离之后的炭黑颗粒最终集中在靠近导送通道位置的集中底腔中,通过提取窗口取出。



技术特征:

1.一种低能耗炭黑后处理装置,包括排放主体(1)和处理主体(2),处理主体(2)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风机机构(3)和进气管道(4),排放主体(1)和处理主体(2)之间固定连接有排出管道(5),其特征在于:处理主体(2)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滤板(6)、第一净化层(10)、第二净化层(11)和集中底腔(12),集中底腔(12)的正面固定开设有提取窗口(13),第一净化层(10)和第二净化层(11)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能耗炭黑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板(6)整体在处理主体(2)的内部倾斜设置三组,三组滤板(6)沿“z”状分布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能耗炭黑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送通道(8)整体呈弧形管道设置三组,和滤板(6)配套设置,且导送通道(8)的两端开口位置对应不同位置的滤板(6)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能耗炭黑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净化层(10)对第二净化层(11)包围设置,第一净化层(10)和第二净化层(11)通过卡板(9)进行叠加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能耗炭黑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净化层(10)对第二净化层(11)位于顶部滤板(6)和下组滤板(6)之间位置,位于导送通道(8)内侧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能耗炭黑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底腔(12)和最底部位置的导送通道(8)相通连接,且集中底腔(12)靠近导送通道(8)的一侧设置隔离板。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炭黑后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能耗炭黑后处理装置,包括排放主体和处理主体,处理主体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风机机构和进气管道,排放主体和处理主体之间固定连接有排出管道,其特征在于:处理主体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滤板、第一净化层、第二净化层和集中底腔,集中底腔的正面固定开设有提取窗口,第一净化层和第二净化层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板。尾气通过进气管道进入处理主体内部,首先通过顶部滤板达到对其进行过滤处理的效果,尾气中的炭黑颗粒经过该滤板拦截过滤进入一侧对应的导送通道中,此时通过导送通道达到对炭黑颗粒进行分离输送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吴士雄,孙珍,邓强,李雪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疆峻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