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除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97488发布日期:2024-02-22 20:54阅读:15来源:国知局
过滤除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过滤除臭装置。


背景技术:

1、除臭是水处理的常规环节之一,常见的除臭方式是将一段导流管伸到容器的壳体内,并使导流管的底端位于液面以下,污水从导流管进入容腔,当污水发散出臭气时,因为导流管的底端位于液面以下,臭气无法通过污水到达导流管处,因此臭气堆积在容腔的顶端,然后通过风机或其他抽送装置将集中起来的臭气排出即可,然而因为污水和臭气处于同一容腔内,当液面过高时,用以容纳臭气的空间不足,臭气充满液面以上的空间后,污水内剩余待挥发的臭味物质难以继续挥发,导致污水除臭的效率较低。

2、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除臭装置。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过滤除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使壳体的内腔与外界连通,所述壳体的内腔底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壳体的内腔分为储气腔、储液腔、溢流腔,所述导流管位于储液腔内,所述第一隔板的顶端与壳体的顶端之间形成了溢气口,所述第二隔板上开设有低于溢气口的溢流口,所述溢流口高于导流管的底端。

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隔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二隔板自下而上距离第一隔板的距离逐渐增大。

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隔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的底端低于溢流口,所述第三隔板与与第二隔板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第三隔板的顶端高于溢流口。

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管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滤网,所述滤网低于第三隔板的底端。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网的截面呈梯形,所述滤网顶端的面积小于滤网底端的面积。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网的外沿贴合储液腔的内侧壁。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管的顶端可拆卸连接有拦截网。

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溢气口,使臭气从储液腔的顶端流动到储气腔内,减小储液腔的液面上方臭气的密度,通过溢流口,当液面高于溢流口时,污水从储液腔流动到溢流腔内,减少液面的高度,增加了臭气的体积,进一步减少了臭气的密度,拦截网减少了杂物进入导流管,导致导流管堵塞。



技术特征:

1.一种过滤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使壳体的内腔与外界连通,所述壳体的内腔底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壳体的内腔分为储气腔、储液腔、溢流腔,所述导流管位于储液腔内,所述第一隔板的顶端与壳体的顶端之间形成了溢气口,所述第二隔板上开设有低于溢气口的溢流口,所述溢流口高于导流管的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二隔板自下而上距离第一隔板的距离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的底端低于溢流口,所述第三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第三隔板的顶端高于溢流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滤网,所述滤网低于第三隔板的底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滤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的截面呈梯形,所述滤网顶端的面积小于滤网底端的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滤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的外沿贴合储液腔的内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的顶端可拆卸连接有拦截网。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过滤除臭装置,涉及水处理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壳体,壳体的内腔底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壳体的内腔分为储气腔、储液腔、溢流腔,导流管位于储液腔内,第一隔板的顶端与壳体的顶端之间形成了溢气口,第二隔板上开设有低于溢气口的溢流口,溢流口高于导流管的底端。本技术通过溢气口,使臭气从储液腔的顶端流动到储气腔内,减小储液腔的液面上方臭气的密度,通过溢流口,减少液面的高度,进一步减少了臭气的密度,拦截网减少了杂物进入导流管,导致导流管堵塞。

技术研发人员:张锡峰,潘晓斌,何涛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绍兴市上虞区水务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8
技术公布日:2024/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