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附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00477发布日期:2024-01-06 23:09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附塔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氢气提纯,尤其是涉及一种吸附塔。


背景技术:

1、针对多晶硅项目冷氢化装置驰放气的处理,现有吸附装置在吸附过程中,常见的吸附剂氯硅烷和氯化氢在分子筛上会被强烈的吸附,但在常温下无法完全解吸。常规psa专用活性炭能在一定程度上吸附氯硅烷,且在合理的工艺下解吸,但常规活性炭灰分较高,致使解吸出来的氯硅烷夹带一定量的碳粉,达不到回收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吸附塔,采用针对氯硅烷和氯化氢的椰壳炭吸附剂和n2专用分子筛,h2回收率更高,回收的氯硅烷和氯化氢粉尘更少。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吸附塔,包括:

4、塔体,所述塔体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塔体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塔体内从底部朝向其顶部依次设置有五层吸附装置,相邻两所述吸附装置之间通过钢丝网分隔开;位于第二层的吸附装置为椰壳炭吸附层;

5、气体分布器,设置在所述塔体内的底部,且与所述进气口连通;

6、气体收集器,设置在所述塔体内的顶部,且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7、可选地,所述塔体内第一层的吸附装置为活性氧化铝。

8、可选地,所述椰壳炭吸附层的椰壳炭为柱状或颗粒状,其中柱状的椰壳炭粒径为0.63-2.0mm;颗粒状的椰壳炭规格为10×30目。

9、可选地,所述塔体内第三层和第五层吸附装置均为5a分子筛。

10、可选地,所述塔体内第四层的吸附装置为高氮分子筛。

11、可选地,两所述吸附装置之间具有两层叠合设置的钢丝网,两层所述钢丝网的网孔错位设置。

12、可选地,所述塔体的外侧壁包裹有一层保温结构。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在吸附塔的第二层设置椰壳炭吸附层,具有改善气体在床层中各层吸附剂之间的气流分布。

15、2、吸附塔内均压会造成吸附剂床层互混且床层下沉,该吸附塔布置可大大延缓床层的下沉。



技术特征:

1.一种吸附塔,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内第一层的吸附装置为活性氧化铝。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椰壳炭吸附层的椰壳炭为柱状或颗粒状,其中柱状的椰壳炭粒径为0.63-2.0mm;颗粒状的椰壳炭规格为10×30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内第三层和第五层吸附装置均为5a分子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内第四层的吸附装置为高氮分子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塔,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吸附装置之间具有两层叠合设置的钢丝网,两层所述钢丝网的网孔错位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的外侧壁包裹有一层保温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吸附塔,涉及制氢技术领域。该吸附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塔体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塔体内从底部朝向其顶部依次设置有五层吸附装置,相邻两所述吸附装置之间通过钢丝网分隔开;位于第二层的吸附装置为椰壳炭吸附层;气体分布器,设置在所述塔体内的底部,且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气体收集器,设置在所述塔体内的顶部,且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本技术采用针对氯硅烷和氯化氢的椰壳炭吸附剂和N<subgt;2</subgt;专用分子筛,H<subgt;2</subgt;回收率更高,回收的氯硅烷和氯化氢粉尘更少。

技术研发人员:张济体,王业勤,叶根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亚联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8
技术公布日:2024/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