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56811发布日期:2025-01-24 20:53阅读:17来源:国知局
除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输电工程的,特别是涉及一种除湿装置。


背景技术:

1、ct(current transformer)二次接线盒是电力系统中的一种重要设备,由于密封不良、温差导致的凝露等原因,ct二次接线盒的内部容易潮湿,影响ct二次接线盒的电气绝缘性能以及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2、传统技术中,通常采用在ct二次接线盒的内部放置干燥剂的方式来吸收ct二次接线盒内部的水汽和凝结水,从而保持ct二次接线盒内部干燥,然而,这种方式需要工作人员定期对干燥剂进行更换,更换过程中会向ct二次接线盒内引入新的水汽,除湿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技术中工作人员在更换干燥剂时,会向二次接线盒引入新的水汽,导致除湿效果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除湿装置。

2、其技术方案如下:

3、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湿装置,用于对电气设备进行除湿,所述电气设备设有相连通的第一通气口和第二通气口,所述除湿装置包括:

4、通风机构,所述通风机构具有相连通的第一进风部和第一出风部,所述第一进风部用于与所述第一通气口连通;

5、除湿机构,所述除湿机构具有相连通的除湿腔、第一入口以及第一出口,所述除湿腔内设有除湿介质,所述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一出风部连通,所述第一出口用于与所述第二通气口连通;以及

6、烘干机构,所述烘干机构与所述除湿腔连通并用于对所述除湿介质进行烘干。

7、上述的除湿装置,当需要对电气设备进行除湿时,通风机构运行,以将电气设备内含有水汽的气体依次通过第一通气口、第一进风部、第一出风部以及第一入口后引入除湿腔,除湿腔内的除湿介质能够对气体内的水汽进行吸收以得到干燥的气体,干燥的气体随后通过第一出口和第二通风口回流至电气设备内,以对电气设备内气体进行循环干燥;通风机构长时间运行后,除湿腔内的除湿介质已经吸收了过多水汽,导致除湿介质的含水率饱和,水汽吸收能力大幅降低,此时,打开烘干机构,对除湿介质进行烘干并消除除湿介质内的水汽,以使除湿介质恢复干燥状态,确保除湿介质后续的除湿效率。与传统技术相比,上述的除湿装置能够对除湿介质进行烘干,无需工作人员定期对ct二次接线盒内的干燥剂进行更换,从而避免向ct二次接线盒内引入新的水汽的情况发生。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烘干机构包括热风机,所述除湿机构还具有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入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均与所述除湿腔连通,所述热风机与所述第二入口连通。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除湿机构包括除湿容器、进气管路以及出气管路,所述除湿容器具有所述除湿腔,所述进气管路的一端设于所述除湿容器并与所述除湿腔连通,所述进气管路的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所述出气管路的一端设于所述除湿容器并与所述除湿腔连通,所述出气管路的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除湿装置还包括第一湿度监测件、第二湿度监测件以及控制件,所述第一湿度监测件设于所述进气管路,所述第二湿度监测件设于所述出气管路,所述第一湿度监测件、所述第二湿度监测件、所述通风机构以及所述烘干机构均与所述控制件电连接。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风机具有相连通的第二进风部和第二出风部,所述第二进风部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除湿装置还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一阀体以及第二阀体,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风部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入口连通,所述第一阀体设于所述第一管路并能够控制所述第一管路的介质流量,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口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第二阀体设于所述第二管路并能够控制所述第二管路的介质流量。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除湿装置还包括第三管路、第四管路、第三阀体以及第四阀体,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风部连通,所述第三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入口连通,所述第三阀体设于所述第三管路并能够控制所述第三管路的介质流量,所述第四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四管路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通气口连通,所述第四阀体设于所述第四管路并能够控制所述第四管路的介质流量。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除湿装置还包括安装柜,所述安装柜具有安装腔,所述通风机构、所述除湿机构以及所述烘干机构均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柜还设有柜门,所述安装柜具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开口,所述柜门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除湿装置还包括安装抱箍,所述安装抱箍设于所述安装柜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柜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与所述安装腔连通。



技术特征:

1.一种除湿装置,用于对电气设备进行除湿,所述电气设备设有相连通的第一通气口和第二通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机构包括热风机,所述除湿机构还具有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入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均与所述除湿腔连通,所述热风机与所述第二入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构包括除湿容器、进气管路以及出气管路,所述除湿容器具有所述除湿腔,所述进气管路的一端设于所述除湿容器并与所述除湿腔连通,所述进气管路的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所述出气管路的一端设于所述除湿容器并与所述除湿腔连通,所述出气管路的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装置还包括第一湿度监测件、第二湿度监测件以及控制件,所述第一湿度监测件设于所述进气管路,所述第二湿度监测件设于所述出气管路,所述第一湿度监测件、所述第二湿度监测件、所述通风机构以及所述烘干机构均与所述控制件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机具有相连通的第二进风部和第二出风部,所述第二进风部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除湿装置还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一阀体以及第二阀体,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风部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入口连通,所述第一阀体设于所述第一管路并能够控制所述第一管路的介质流量,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口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第二阀体设于所述第二管路并能够控制所述第二管路的介质流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装置还包括第三管路、第四管路、第三阀体以及第四阀体,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风部连通,所述第三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入口连通,所述第三阀体设于所述第三管路并能够控制所述第三管路的介质流量,所述第四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四管路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通气口连通,所述第四阀体设于所述第四管路并能够控制所述第四管路的介质流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装置还包括安装柜,所述安装柜具有安装腔,所述通风机构、所述除湿机构以及所述烘干机构均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柜还设有柜门,所述安装柜具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开口,所述柜门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装置还包括安装抱箍,所述安装抱箍设于所述安装柜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柜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与所述安装腔连通。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除湿装置,包括通风机构、除湿机构以及烘干机构,通风机构具有相连通的第一进风部和第一出风部,第一进风部用于与第一通气口连通;除湿机构具有相连通的除湿腔、第一入口以及第一出口,除湿腔内设有除湿介质,第一入口与第一出风部连通,第一出口用于与第二通气口连通;烘干机构与除湿腔连通并用于对除湿介质进行烘干;与传统技术相比,上述的除湿装置能够对除湿介质进行烘干,无需工作人员定期对CT二次接线盒内的干燥剂进行更换,从而避免向CT二次接线盒内引入新的水汽的情况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王和喜,吴昊疆,蒙扬,欧先朋,臧源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海口分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5/1/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