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芯更换结构及真空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76866发布日期:2025-02-11 12:27阅读:11来源:国知局
滤芯更换结构及真空泵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真空泵,具体涉及滤芯更换结构及真空泵。


背景技术:

1、油封式旋片真空泵在抽真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油雾,油雾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油封式旋片真空泵需配备油雾过滤器。

2、油雾过滤器分为外置和内置两种。传统的外置油雾过滤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卧式挂在储油腔室侧面,另一种是立式安装在储油腔室上面。当用户维护保养时,以上两种形式都需要把整个过滤器拆下来,拆卸螺钉后再更换滤芯,有些滤芯不易或不能拆卸的还需更换整个过滤器,维护不便,用户体验较差。传统的内置油雾过滤器,安装在储油腔室内部,维护时通常也需要拆卸螺钉或用到专用工具,同样维护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油封式旋片真空泵滤芯更换不方便的不足,提供滤芯更换结构,维护时无需拆下油雾过滤器,无需拆螺丝或用到专用工具,更不必更换整个过滤器,大大提升维护滤芯时的便利性,提升用户体验。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采用此滤芯更换结构的真空泵。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滤芯更换结构,所述滤芯更换结构包括:

3、过滤器外壳,具有滤芯安装腔体,所述滤芯安装腔体的外端形成第一螺纹部,内端开设进气孔;

4、油雾滤芯,具有与所述过滤器外壳的第一螺纹部配合的第二螺纹部和外露于所述过滤器外壳的操控部;

5、通过旋转操作所述操控部,连接或分离所述油雾滤芯和所述过滤器外壳,当所述油雾滤芯安装在所述过滤器外壳上,所述油雾滤芯的内端与所述滤芯安装腔体的内端密封,所述油雾滤芯的外端与所述滤芯安装腔体的外端密封。

6、本实用新型的滤芯更换结构,包括过滤器外壳和油雾滤芯,过滤器外壳的滤芯安装腔体的外端形成第一螺纹部,油雾滤芯具有与过滤器外壳的第一螺纹部配合的第二螺纹部和外露于过滤器外壳的操控部,通过旋转操作操控部,即可连接或分离油雾滤芯和过滤器外壳,无需拆卸螺钉等螺纹紧固件,也可无需借助工具,滤芯的拆卸和安装非常方便。

7、作为改进,所述过滤器外壳与所述油雾滤芯的外端间通过外密封圈密封;所述过滤器外壳与所述油雾滤芯的内端间通过内密封圈密封。

8、作为改进,所述外密封圈被径向压缩;所述内密封圈被轴向压缩。

9、作为改进,所述过滤器外壳的端部形成外侧密封环,所述油雾滤芯具有外密封环槽部,所述外密封环槽部的开口径向向外设置,所述外密封圈安装于所述外密封环槽部中,所述外侧密封环和所述外密封环槽部径向压缩所述外密封圈并实现密封。

10、作为改进,所述外密封圈具有基部,所述基部的径向端面开设形变槽,所述基部的径向外侧向外延伸形成外凸起部,所述基部的径向内侧向内延伸形成内凸起部;

11、所述外凸起部、所述内凸起部与所述形变槽在径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12、所述外凸起部、所述内凸起部呈锥形;

13、所述形变槽呈敞口状。

14、作为改进,所述油雾滤芯具有内密封环槽部,所述内密封环槽部的开口轴向设置,所述内密封圈安装于所述内密封环槽部中;所述滤芯安装腔体的内端部开设密封平面,所述密封平面和所述密封环槽部轴向压缩所述内密封圈。

15、作为改进,油雾滤芯包括装配为一体的过滤主体、内端盖和外端盖,所述过滤主体中心形成进气口,所述外端盖上形成所述第二螺纹部、所述操控部,所述内端盖与所述滤芯安装腔体间密封,所述外端盖与所述滤芯安装腔体间密封,所述内端盖具有插入所述进气孔中的插入部;

16、所述滤芯安装腔体上设有泄压阀;

17、所述过滤器外壳上设有排气阀;

18、所述油雾滤芯水平设置。

19、真空泵,包括油箱,所述真空泵还包括前述的滤芯更换结构,所述过滤器外壳固定在所述油箱外,或者,所述油箱形成所述过滤器外壳。

20、作为真空泵的改进,所述过滤器外壳固定在所述油箱外,所述滤芯安装腔体位于所述油箱的径向外侧,所述过滤器外壳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形成横向的l形气流通道,所述下壳形成竖向气流通道,所述进气孔形成在所述竖向气流通道的侧壁上;

21、所述油箱上端开设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中设有出气件,所述出气件与所述油箱和所述上壳均密封,所述出气件包括上封闭部、中间气孔和多个侧面气孔,所述出气件上端还形成受力部,所述出气件与所述油箱螺纹连接,所述出气件与所述油箱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出气件与所述过滤器外壳间设有密封圈。

22、作为真空泵的改进,所述油箱包括储油腔室,所述储油腔室上设有液位观察结构;

23、所述储油腔室的侧壁开设油孔,所述油孔的外周形成观察密封槽,所述观察密封槽中设有观察密封圈,所述观察密封圈外侧设有透明块,所述透明块与所述储油腔室的侧壁的侧壁间具有空隙,所述透明块外侧设有压紧块,所述压紧块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储油腔室的侧壁上,所述压紧块透明或者开设与所述透明块对应的观察槽。

24、本实用新型的滤芯更换结构的有益效果是:滤芯更换结构包括过滤器外壳和油雾滤芯,过滤器外壳的滤芯安装腔体的外端形成第一螺纹部,油雾滤芯具有与过滤器外壳的第一螺纹部配合的第二螺纹部和外露于过滤器外壳的操控部,通过旋转操作操控部,即可连接或分离油雾滤芯和过滤器外壳,无需拆卸螺钉等螺纹紧固件,也可无需借助工具,滤芯的拆卸和安装非常方便。

25、本实用新型的真空泵,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滤芯更换结构,具有本实用新型的滤芯更换结构的全部有益效果。



技术特征:

1.滤芯更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更换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更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外壳(1)与所述油雾滤芯(2)的外端间通过外密封圈(3)密封;所述过滤器外壳(1)与所述油雾滤芯(2)的内端间通过内密封圈(4)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更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密封圈(3)被径向压缩;所述内密封圈(4)被轴向压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芯更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外壳(1)的端部形成外侧密封环(14),所述油雾滤芯(2)具有外密封环槽部(23),所述外密封环槽部(23)的开口径向向外设置,所述外密封圈(3)安装于所述外密封环槽部(23)中,所述外侧密封环(14)和所述外密封环槽部(23)径向压缩所述外密封圈(3)并实现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芯更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密封圈(3)具有基部(31),所述基部(31)的径向端面开设形变槽(32),所述基部(31)的径向外侧向外延伸形成外凸起部(33),所述基部(31)的径向内侧向内延伸形成内凸起部(34);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芯更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雾滤芯(2)具有内密封环槽部(24),所述内密封环槽部(24)的开口轴向设置,所述内密封圈(4)安装于所述内密封环槽部(24)中;所述滤芯安装腔体(11)的内端部开设密封平面(111),所述密封平面(111)和所述密封环槽部轴向压缩所述内密封圈(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更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油雾滤芯(2)包括装配为一体的过滤主体(2-1)、内端盖(2-2)和外端盖(2-3),所述过滤主体(2-1)中心形成进气口,所述外端盖(2-3)上形成所述第二螺纹部(21)、所述操控部(22),所述内端盖(2-2)与所述滤芯安装腔体(11)间密封,所述外端盖(2-3)与所述滤芯安装腔体(11)间密封,所述内端盖(2-2)具有插入所述进气孔(13)中的插入部(25);

8.真空泵,包括油箱(8),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滤芯更换结构,所述过滤器外壳(1)固定在所述油箱(8)外,或者,所述油箱(8)形成所述过滤器外壳(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外壳(1)固定在所述油箱(8)外,所述滤芯安装腔体(11)位于所述油箱(8)的径向外侧,所述过滤器外壳(1)包括上壳(1-1)和下壳(1-2),所述上壳(1-1)形成横向的l形气流通道(15)),所述下壳(1-2)形成竖向气流通道(16),所述进气孔(13)形成在所述竖向气流通道(16)的侧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8)形成所述过滤器外壳(1),所述油箱(8)包括通过螺钉固定的支架(82)和油箱外壳(83),所述支架(82)和所述油箱外壳(83)通过密封圈密封;所述油箱(8)中形成过滤通道(821)和泄压通道(822),所述过滤通道(821)和所述泄压通道(822)相互独立,所述过滤通道(821)连通至所述油雾滤芯(2)的内部,所述泄压通道(822)中设有泄压阀(5);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真空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滤芯更换结构及真空泵。针对现有油封式旋片真空泵滤芯更换不方便的不足,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滤芯更换结构,所述滤芯更换结构包括:过滤器外壳,具有滤芯安装腔体,所述滤芯安装腔体的外端形成第一螺纹部,内端开设进气孔;油雾滤芯,具有与所述过滤器外壳的第一螺纹部配合的第二螺纹部和外露于所述过滤器外壳的操控部;通过旋转操作所述操控部,连接或分离所述油雾滤芯和所述过滤器外壳,当所述油雾滤芯安装在所述过滤器外壳上,所述油雾滤芯的内端与所述滤芯安装腔体的内端密封,所述油雾滤芯的外端与所述滤芯安装腔体的外端密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滤芯的拆卸和安装非常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蒋友荣,狄德初,郑清波,赵华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飞越机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111
技术公布日:2025/2/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