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洁滤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10989发布日期:2025-02-21 16:53阅读:3来源:国知局
自清洁滤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滤网清洁,尤其涉及一种自清洁滤网结构。


背景技术:

1、核回路系统冲洗是核岛一回路相关系统调试的先决条件,相关系统冲洗的进度和质量对整个调试周期的影响重要作用。其中部分大口径管道和系统(如设备冷却水系统、正常余热排出系统等)在安装完毕后,利用所构成的闭路对系统进行循环冲洗。在系统中的泵或设备入口装设临时锥形滤网,以便除去异物或固体杂质,避免造成水泵、换热器等正式设备的损坏。目前核回路系统冲洗所使用的锥形滤网结构简单,通过管道法兰进行固定,没有自清洁功能。

2、每次启动系统冲洗运行一段时间后,锥形滤网便会被系统内的异物或固体杂质完全堵塞,此时需停运系统,卸开管道法兰螺栓,取出锥形滤网进行人工清洗,清洗干净后再将锥形滤网及相关管道进行回装,整个过程费时费力,并且频繁清洗滤网的过程将整个核回路冲洗工作肢解成非连续作业的状态,严重制约核回路系统冲洗的正常连续开展。

3、因此,亟需一种自清洁滤网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自清洁滤网结构,能够对锥形滤网进行自清洁,保证核回路冲洗工作的连续性。

2、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自清洁滤网结构,包括:

4、锥形滤网,设置于管道内,所述锥形滤网用于过滤冲洗水;

5、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锥形滤网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锥形滤网沿管道的中心轴转动;

6、导流刮板,设置于所述锥形滤网内,所述导流刮板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长工作侧壁,沿所述锥形滤网的转动方向,至少位于下游的所述长工作侧壁与所述锥形滤网的内壁贴合设置;

7、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一端与所述锥形滤网的小端连接,所述导流刮板与所述锥形滤网围成的区域与所述排污管连通以将杂质导流至所述排污管内。

8、作为上述自清洁滤网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污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管道。

9、作为上述自清洁滤网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污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气动排污阀。

10、作为上述自清洁滤网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组件包括限位筒、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电机,所述限位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套设于所述排污管一端并嵌设于所述第一锥齿轮内,所述限位筒套设于所述排污管的一端并穿设于所述第一锥齿轮内,所述导流刮板伸入所述第一锥齿轮内并与所述排污管连通,所述锥形滤网的小端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管道外,所述限位筒、所述第一锥齿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均设置于所述管道内。

11、作为上述自清洁滤网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锥齿轮通过传动轴连接。

12、作为上述自清洁滤网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手轮,所述手轮固定设置于所述电机的主体远离所述输出轴的一端。

13、作为上述自清洁滤网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流刮板与所述排污管焊接连接。

14、作为上述自清洁滤网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流刮板包括弧形板和引导管,所述引导管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锥形滤网围成的区域内,且所述引导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污管连通,所述弧形板设置于所述锥形滤网围成的区域内并与引导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长工作侧壁设置于所述弧形板的相对两侧,所述弧形板沿所述锥形滤网的长度方向延伸。

15、作为上述自清洁滤网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定时器,所述定时器与所述电机电连接。

16、作为上述自清洁滤网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压差变送器,所述压差变送器的引压管一端采集所述锥形滤网上游的水,另一端采集所述锥形滤网下游的水。

17、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转动组件能够带动锥形滤网转动,由于导流刮板的两个相对设置的长工作侧壁中至少位于下游的长工作侧壁与锥形滤网贴合设置,这样在锥形滤网转动过程中,被锥形滤网过滤的杂质被导流刮板覆盖,由于水流从锥形滤网的大端向小端流动,水流通过锥形滤网的网孔流出,而锥形滤网被导流刮板覆盖的位置的水压小于锥形滤网其他位置的水压,这样从锥形滤网的网孔流出的水流会流入到锥形滤网与导流刮板形成的区域内,通过网孔流出的水流压力大于锥形滤网与导流刮板形成的区域内的水流压力,这样水流会反向流回锥形滤网内,进而将附着在锥形滤网上的杂质冲入到锥形滤网与导流刮板形成的区域内,实现自清洁的目的,导流刮板至少位于下游的长工作侧壁与锥形滤网贴合设置,锥形滤网在转动过程中,导流刮板也会将杂质向锥形滤网与导流刮板形成的区域内刮动,使杂质能够在导流刮板的导向下流向排污管,进一步提高自清洁的效率。



技术特征:

1.自清洁滤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清洁滤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管道(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清洁滤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4)的另一端设置有气动排污阀(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清洁滤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2)包括限位筒(21)、第一锥齿轮(22)、第二锥齿轮(23)和电机(24),所述限位筒(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套设于所述排污管(4)一端并嵌设于所述第一锥齿轮(22)内,所述限位筒(21)套设于所述排污管(4)的一端并穿设于所述第一锥齿轮(22)内,所述导流刮板(3)伸入所述第一锥齿轮(22)内并与所述排污管(4)连通,所述锥形滤网(1)的小端与所述第一锥齿轮(2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23)与所述电机(24)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22)与所述第二锥齿轮(23)啮合,所述电机(24)设置于所述管道(100)外,所述限位筒(21)、所述第一锥齿轮(22)和所述第二锥齿轮(23)均设置于所述管道(100)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清洁滤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4)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锥齿轮(23)通过传动轴(25)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清洁滤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刮板(3)与所述排污管(4)焊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清洁滤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刮板(3)包括弧形板(31)和引导管(32),所述引导管(32)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锥形滤网(1)围成的区域内,且所述引导管(32)的一端与所述排污管(4)连通,所述弧形板(31)设置于所述锥形滤网(1)围成的区域内并与引导管(3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长工作侧壁设置于所述弧形板(31)的相对两侧,所述弧形板(31)沿所述锥形滤网(1)的长度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清洁滤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时器,所述定时器与所述电机(24)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清洁滤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差变送器,所述压差变送器的引压管(6)一端采集所述锥形滤网(1)上游的水,另一端采集所述锥形滤网(1)下游的水。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滤网清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清洁滤网结构。转动组件能够带动锥形滤网转动,由于导流刮板的两个相对设置的长工作侧壁中至少位于下游的长工作侧壁与锥形滤网贴合设置,这样在锥形滤网转动过程中,被锥形滤网过滤的杂质被导流刮板覆盖,由于水流从锥形滤网的大端向小端流动,由于锥形滤网被导流刮板覆盖的位置的水压小于锥形滤网其他位置的水压,水流会反向流回锥形滤网内,进而将附着在锥形滤网上的杂质冲入到锥形滤网与导流刮板形成的区域内,实现自清洁的目的,锥形滤网在转动过程中,导流刮板会将杂质向锥形滤网与导流刮板形成的区域内刮动,使杂质能够在导流刮板的导向下流向排污管,进一步提高自清洁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博,杨庆学,高峰,白宇轩,刘兵,孙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核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326
技术公布日:2025/2/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