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微流控芯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88920发布日期:2025-02-11 12:40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微流控芯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微流控,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微流控芯片。


背景技术:

1、专利申请cn112221545a公开了一种多通道微流控加样装置及其应用。该加样装置(也被称为芯片)包括:本体;开口位于所述本体表面用于接收液体样品的上样孔;间隔设置在本体内部的多个毛细分样通道,毛细分样通道的第一端与上样孔相通;间隔设置在本体的一侧并延伸至本体内部的多个穿刺管,穿刺管的位于本体内部的第一端分别与毛细分样通道的第二端相通。

2、上述加样装置能够在高速离心下通过上样孔与毛细分样通道实现样本自动分离。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样本可能会在毛细分样通道的进入处产生堵塞,从而导致分样不完全或分样不均,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因此,当前亟需一种能够在离心过程中进行防堵分样的微流控芯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微流控芯片,部分地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能够有效缓解微流控芯片在分样过程中的堵塞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所提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微流控芯片,其包括:

4、本体;

5、加样孔,所述加样孔的开口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上表面;至少一个与所述加样孔相连通的分样通道,且所述分样通道和所述加样孔之间设置有防堵区域;其中,所述防堵区域包括:

6、沿所述加样孔的边缘设置且位于所述本体的下表面的过渡区间,所述过渡区间上间隔地布置有朝向所述本体下表面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凸起,其中,相邻所述第一凸起之间形成有第一过渡通道,且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过渡区间的第一侧边之间形成有第二过渡通道;其中,当对所述微流控芯片进行离心时,位于所述加样孔的样本将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过渡通道、第二过渡通道进入所述分样通道。

7、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凸起对应于一个所述分样通道的分样入口布置,其中,所述第一凸起对应于所述分样入口的一侧的宽度大于所述分样入口的宽度,以在所述分样入口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边配合形成两个所述第二过渡通道。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渡通道的宽度小于第一过渡通道的宽度。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渡通道的入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过渡通道的通道宽度。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呈梯形设计,其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起之间形成的第一过渡通道沿其过渡入口至过渡出口的方向逐渐增大。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相邻所述第一凸起之间的间距大于预设间距时,在相邻的所述第一凸起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分别与两侧的所述第一凸起的相配合以形成第一补充通道和第二补充通道。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起的形状呈梯形或三角形,所述第一补充通道或第二补充通道沿其入口至出口的方向宽度逐渐增大。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堵区域呈环形设置。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的高度为0.05-0.20mm。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渡通道的数量大于所述分样通道的数量。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渡通道ii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分样通道的数量的两倍。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渡通道ii的宽度范围为0.05-0.25mm。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渡通道i的入口的宽度范围为0.05-0.25mm。

19、有益技术效果:

20、为了缓解或避免微流控离心分样过程中的分样通道堵塞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具有多过渡通道设计的防堵区域,其能够使得样本在分样过程中至少经过第一过渡通道,以及至少经过一个第二过渡通道,进而在离心过程中对样本进行有效过滤。

21、进一步地,第一过渡通道、第二过渡通道分别能够对样本进行大尺寸过滤、小尺寸过滤,以在确保过滤有效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缓解过滤过程可能产生的堵塞问题。同时,至少两次过滤操作能够进一步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凸起对应于一个所述分样通道的分样入口布置,其中,所述第一凸起对应于所述分样入口的一侧的宽度大于所述分样入口的宽度,以在所述分样入口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边配合形成两个所述第二过渡通道(ii)。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渡通道(ii)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过渡通道的宽度;和/或,所述第一过渡通道(i)的入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过渡通道(i)的通道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通道(i)的入口的宽度为0.05-0.2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呈梯形设计,其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起之间形成的第一过渡通道沿其入口至出口的方向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的高度范围为0.05-0.2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当相邻所述第一凸起(132)之间的间距大于预设间距时,在相邻的所述第一凸起(132)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凸起(133),所述第二凸起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分别与两侧的所述第一凸起的相配合以形成第一补充通道和第二补充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133)的形状呈梯形或三角形,所述第一补充通道或所述第二补充通道沿其入口至出口的方向宽度逐渐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区域呈环形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通道(i)的数量大于所述分样通道的数量;和/或,所述第二过渡通道(ii)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分样通道的数量的两倍。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微流控芯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微流控芯片,包括:本体;加样孔,加样孔的开口设置在本体的上表面;至少一个与加样孔相连通的分样通道,且分样通道和加样孔之间设置有防堵区域;其中,防堵区域包括:沿加样孔的边缘设置且位于本体的下表面的过渡区间,过渡区间上间隔地布置有朝向本体下表面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凸起,其中,相邻第一凸起之间形成有第一过渡通道,且第一凸起与过渡区间的第一侧边之间形成有第二过渡通道。本申请采多凸起布局所形成的双过渡通道设计有效地缓解了离心分样过程中的纤维堵塞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岳晓宇,王伟权,黄志刚,王秀柱,郝进学,王丽,刘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德祥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424
技术公布日:2025/2/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