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激光加热,特别是涉及一种激光加热模组及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1、钙钛矿电池对环境中的水分、氧气等因素敏感,在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对钙钛矿电池进行封装。业界通常采用防水胶对钙钛矿电池进行双玻封装,在防水胶封装后需要采用红外光或蓝光激光光源对防水胶进行加热固化。然而,传统用于对防水胶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难以适应不同加热需求的防水胶,导致加热固化制程的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加热装置难以适应不同加热需求的防水胶,导致加热固化制程的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激光加热模组及加热装置。
2、一种激光加热模组,包括:
3、基板;
4、多个激光芯片,间隔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以及,
5、匀光组件,包括多个反射元件,多个反射元件在所述基板设有所述激光芯片的一侧依次连接,并共同围绕所述激光芯片设置,所述反射元件朝向所述激光芯片的表面被设置为反射面,其中至少两个反射元件相对设置,至少两个相对的所述反射元件之间的距离可调节。
6、上述激光加热模组,集成有多个激光芯片,多个激光芯片发射的激光经过匀光组件的匀化后能够实现大面积、高照度且均匀性良好的加热光线,能够满足防水胶的大面积、高效率加热固化的需求。同时,至少两个相对的反射元件之间的距离可调节,通过调节相对的两个反射元件之间的距离,能够调节激光加热模组发射的光线照度,以及光线在该两个反射元件的连线方向上的光斑尺寸,能够适应不同加热面积、不同加热照度的需求,适应不同的加热固化场景。并且,上述激光加热模组在实现加热面积、加热照度可调节效果的同时,结构简单,设置成本低,占用尺寸小。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匀光组件包括依次相连接的第一反射元件、第二反射元件、第三反射元件以及第四反射元件,所述第一反射元件和所述第三反射元件相对,所述第二反射元件和所述第四反射元件相对,其中:
8、所述第一反射元件和所述第三反射元件与所述基板相对固定,所述第二反射元件和所述第四反射元件能够相对靠近或远离;或者,
9、所述第一反射元件连接所述第二反射元件,所述第三反射元件连接所述第四反射元件,所述第二反射元件与所述第三反射元件朝向所述第一反射元件的表面滑动配合,所述第四反射元件与所述第一反射元件朝向所述第三反射元件的表面滑动配合,所述第二反射元件和所述第四反射元件能够相对靠近或远离。如此设置,能够调节激光加热模组发射的光线照度以及光斑在第二反射元件和第四反射元件连线方向上的尺寸,适应不同加热面积的需求,且调节简便。并且,当第一反射元件与第二反射元件连接,第三反射元件与第四反射元件连接时,第一反射元件和第三反射元件能够对第二反射元件和第四反射元件的相对运动提供限位,提升距离调节的可靠性。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反射元件和所述第四反射元件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反射元件和所述第三反射元件的长度,多个所述激光芯片在所述第一反射元件指向所述第三反射元件的方向上依次间隔设置。如此设置,激光芯片与匀光组件的设置能够相互适应,提升匀光效果并充分利用多个激光芯片发射的激光进行加热。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匀光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反射元件和第四反射元件,所述激光加热模组还包括调节元件,所述调节元件包括调节部以及杆部,所述杆部穿设所述第二反射元件,所述调节部在所述第二反射元件背向所述第四反射元件的一侧连接于所述杆部,所述调节部能够带动所述杆部绕轴线转动,以驱使所述第二反射元件和所述第四反射元件相对靠近或远离。设置调节元件调节第二反射元件和第四反射元件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发射光线的照度和光斑面积,结构简单,设置成本低,且调节更加简便。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激光加热模组还包括第一螺杆座和第二螺杆座,所述第一螺杆座设于所述第二反射元件背向所述调节部的一侧并抵接于所述第二反射元件,所述第二螺杆座固定于所述第四反射元件上,所述杆部与所述第一螺杆座螺纹配合,并与所述第二螺杆座转动配合。如此设置,通过两个螺杆座与调节元件的配合即可提供稳定可靠地照度和加热面积调节机制,结构简单,设置成本低,且调节简便。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激光加热模组还包括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设于所述第一螺杆座和所述第二螺杆座之间,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抵紧于所述第一螺杆座和所述第二螺杆座。设置弹性元件抵紧第一螺杆座和第二螺杆座,能够提升转动调节元件的扭力,使得第二反射元件和第四反射元件之间距离的调节更加可控,提升照度和光斑面积的调节精度,同时能够避免第一螺杆座松动,提升调节机制的可靠性。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元件包括弹簧,所述弹性元件套设于所述杆部位于所述第一螺杆座和所述第二螺杆座之间的部分;和/或,
15、所述第一螺杆座和所述第二螺杆座的材质包括塑料;和/或,
16、所述第一螺杆座和所述第二螺杆座在所述杆部的轴向上的尺寸小于或等于2.5mm。
17、一种加热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激光加热模组,所述激光加热模组设于所述壳体内。采用上述激光加热模组,加热装置能够满足大面积、高照度加热固化的需求,同时光线照度和光斑面积可调节,能够满足不同的加热需求,且结构简单,设置成本低。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散热部以及安装部,所述散热部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散热部内还设有连通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经水通道,所述安装部内设有收容腔,所述安装部还设有连通所述收容腔的出光口,所述激光加热模组设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基板背向所述激光芯片的一侧与所述散热部导热接触,所述激光芯片背向所述基板的一侧朝向所述出光口。散热部能够通过进水口和出水口外接循环冷却液对激光加热模组进行冷却,使得激光芯片能够稳定工作,提升加热装置的性能稳定性,安装部也能够对激光加热模组提供保护作用,提升结构可靠性。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匀光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反射元件和第四反射元件,所述第二反射元件固定于所述安装部,所述激光加热模组还包括调节元件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反射元件和所述第四反射元件之间的第一螺杆座和第二螺杆座,所述第一螺杆座抵接于所述第二反射元件,所述第二螺杆座固定于所述第四反射元件上,所述调节元件包括杆部和调节部,所述杆部依次穿设所述安装部、所述第二反射元件以及所述第一螺杆座,并插设于所述第二螺杆座,所述杆部与所述第一螺杆座螺纹配合,并与所述第二螺杆座转动连接,所述调节部在所述安装部背向所述第二反射元件的一侧连接所述杆部,所述调节部能够带动所述杆部绕轴线转动,以驱使所述第四反射元件沿所述杆部的轴向运动。如此设置,通过转动位于安装部外的调节部即可实现光线照度和光斑面积的调节,结构简单,设置成本低,且调节简便。
1.一种激光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匀光组件包括依次相连接的第一反射元件、第二反射元件、第三反射元件以及第四反射元件,所述第一反射元件和所述第三反射元件相对,所述第二反射元件和所述第四反射元件相对,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元件和所述第四反射元件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反射元件和所述第三反射元件的长度,多个所述激光芯片在所述第一反射元件指向所述第三反射元件的方向上依次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匀光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反射元件和第四反射元件,所述激光加热模组还包括调节元件,所述调节元件包括调节部以及杆部,所述杆部穿设所述第二反射元件,所述调节部在所述第二反射元件背向所述第四反射元件的一侧连接于所述杆部,所述调节部能够带动所述杆部绕轴线转动,以驱使所述第二反射元件和所述第四反射元件相对靠近或远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激光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加热模组还包括第一螺杆座和第二螺杆座,所述第一螺杆座设于所述第二反射元件背向所述调节部的一侧并抵接于所述第二反射元件,所述第二螺杆座固定于所述第四反射元件上,所述杆部与所述第一螺杆座螺纹配合,并与所述第二螺杆座转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激光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加热模组还包括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设于所述第一螺杆座和所述第二螺杆座之间,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抵紧于所述第一螺杆座和所述第二螺杆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激光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包括弹簧,所述弹性元件套设于所述杆部位于所述第一螺杆座和所述第二螺杆座之间的部分;和/或,
8.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激光加热模组,所述激光加热模组设于所述壳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散热部以及安装部,所述散热部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散热部内还设有连通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经水通道,所述安装部内设有收容腔,所述安装部还设有连通所述收容腔的出光口,所述激光加热模组设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基板背向所述激光芯片的一侧与所述散热部导热接触,所述激光芯片背向所述基板的一侧朝向所述出光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匀光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反射元件和第四反射元件,所述第二反射元件固定于所述安装部,所述激光加热模组还包括调节元件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反射元件和所述第四反射元件之间的第一螺杆座和第二螺杆座,所述第一螺杆座抵接于所述第二反射元件,所述第二螺杆座固定于所述第四反射元件上,所述调节元件包括杆部和调节部,所述杆部依次穿设所述安装部、所述第二反射元件以及所述第一螺杆座,并插设于所述第二螺杆座,所述杆部与所述第一螺杆座螺纹配合,并与所述第二螺杆座转动连接,所述调节部在所述安装部背向所述第二反射元件的一侧连接所述杆部,所述调节部能够带动所述杆部绕轴线转动,以驱使所述第四反射元件沿所述杆部的轴向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