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自清袋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风除尘与气力输送技术领域,特别是适用于饲料加工、粮食加工、水泥和化工等生产厂捕集灰尘净化空气的自清袋除尘器。其国际专利分类号为B01D。
除尘器在性能上应具有除尘效率高、易于排尘等特点。在本实用新型作出之前,作为现有技术的袋式除尘器,如机械振打袋式除尘器,虽结构简单,安装操作方便,但只适用于小的尘源点,处理风量不能太大,除尘效率低;反吹风除尘器虽可在清灰的同时继续滤尘,处理风量较大,不足之处是结构陋重、外形尺寸高、安装运输困难、检修更换布袋时,操作者需进入除尘器内,劳动条件恶劣、传动设备多、尘土在自由下落至锥体时出口易堵,且动力消耗大,内部工作状况不易观察(谭天祜工业通风除尘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苏汝维工业通风与防尘工程学,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
本实用新型,就是克服上述不足而设计的一种除尘效率高,可自动清理灰尘,结构简单、合理,可观察内部工作状况,便于运输、安装操作和维护方便的自清袋除尘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措施来达到除尘器外壳为圆形筒体,筒体与机架分节制造,然后用法兰连接成整体。筒体周围镶嵌三个便于观察和方便更换布袋的弧形玻璃窗,筒体上部连接顶盖箱,顶盖箱上部安装直立式风机,风机的出口管与主轴环套的下端装置旋吹管。筒体上部连接弧形蜗壳的蜗旋进风口。筒体内装置n个安装布袋的布袋内筋架,布袋内筋架的上部用法兰与清理孔板连接,布袋自下而上套至法兰上,用绳带捆扎。筒体的下部设置与布袋内筋架配合更换布袋用的定位松脱框匣。筒体下底部设置平底集尘箱。筒体的中心设置主轴,主轴的上下两端分别用螺栓连接上半轴和下半轴,在集尘箱处装置刮灰板和挡尘罩。
筒体下部集尘箱的出口处连接防堵关风器,底部装置齿轮变速器,防堵关风器的叶轮轴装置链轮,通过链条传动齿轮变速器,从而带动主轴转动。
具体地来说,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下述措施来达到
用金属材料分节制成筒体,每节之间用钢法兰连接,筒体四周设置n个便于观察和方便更换布袋的弧形玻璃窗,钢法兰和弧形玻璃窗的四周均装有密封材料。筒体的上顶部装置用紧固件连接的顶盖箱,顶盖箱的平面上装置清理风机。筒体上部固定有清理孔板,下部设置布袋定位松脱机构,清理孔板与布袋定位松脱机构的孔相对应。清理孔板下面安装用法兰盘、密封垫与紧固件固定截面为梯形的12个布袋内筋架。布袋由下套入内筋架,上口由绳带捆扎在清理孔板下部与内筋架连接的法兰盘上。装有布袋的内筋架下端再套上定位框匣,定位框匣的一端用销轴与固定环架连接,另一端用螺栓与固定环架定位。当拉开销钉,定位框匣可向下旋转90°。
筒体的中心装置主轴,主轴的上下两端分别用螺栓连接上半轴和下半轴。筒体顶部的旋吹管与垂直轴套连接固定在上半轴的顶部,旋吹管的进气口与风机的出风垂直管相对,风机的垂直出风口固定不动,旋吹管随主轴旋转。此处为间隙配合,旋吹管的出气口对应平面清理孔板的孔,圆形清理孔板固定在筒体上部。由主轴带动弧形刮尘板,挡尘罩、旋吹风管旋转工作。
筒体下部连接有平底集尘箱,周围均匀镶嵌三个弧形玻璃窗。集尘箱的灰尘由安装在主轴上的弧形刮灰板出尘。灰尘出口处连接防堵关风器排尘。筒体底部中心处装置齿轮减速器,防堵关风器的叶轮轴装置链轮,通过链条传动使齿轮减速器减速,从而带动主轴转动,再由主轴带动弧形刮尘板、挡尘罩和旋吹管转动。
清理风机的启动和停止由自动控制系统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含尘空气由蜗旋进气口进入除尘器,部分大颗粒灰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分离下沉(降),小颗粒灰尘随气流被布袋阻留在布袋外表面,净化的空气在风机压力的作用下经空气出口排出,随着过滤的不断进行,沉附在布袋表面尘粒不断增加,滤袋阻力也逐步升高,当阻力升到一定值时,自控系统即启动清理风机,清理风机将高压气流由旋吹管通过清理孔板对每个布袋逐一喷吹清灰,此时克服过滤气流的压力,布袋由负压变成正压,布袋由瘦扁型变为胀鼓形,从而使沉附在布袋表面的灰尘抖落,沉降在集尘箱内,由弧形刮尘板,刮落至防堵关风器排出。当布袋阻力下降到一定值后,自动控制系统控制清理风机停止工作。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是1、为饲料、粮食、水泥、化工等工厂提供了高效的自动除尘设备。
2、结构简单、合理,除尘器内工况透明度好,便于操作和维护。
3、分节组装,便于运输、安装,整机体积小,占地面积和占用空间小。
4、除尘效率高,整机密闭性好。
5、优化传动装置,生产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
6、可根据用户需要制成不同规格的系列产品。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详述本实用新型。
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布袋定位松脱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弧形刮尘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清理布袋自动控制电路原理图。
上述附
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和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中1-清理风机2-空气出口3-旋吹管4-清理孔板5-上半轴6-布袋内筋架7-布袋8-布袋定位松脱机构9-挡尘罩10-弧形刮尘板11-防堵关风器12-齿轮减速器13-小密封圈14-小弧形玻璃窗15-集尘箱16-下半轴17-大弧形玻璃窗18-大密封圈19-筒体20-法兰21-主轴22-蜗旋进风口23-顶盖箱24-固定环架25-梯形框匣26-销轴27-螺栓在
图1中,清理风机(1)与电机直联,并垂直连接在顶盖箱(23)上,顶盖箱呈阶梯形,清理风机的出口与空气出口(2)保持水平(见图2所示)。清理风机的出口至上半轴(5)轴头上的旋风管(3)管口处止,为一固定在顶盖箱上呈90°的风管,风管与旋吹管(3)接口处为间隙配合。旋吹管(3)对应是一固定清理孔板(4),旋吹管(3)出口与清理孔板也为间隙配合。清理孔板(4)平面内沿周围均匀开孔,下面固定法兰管口,中心装有上轴承座。
选用普通钢板分节制成圆形筒体(19),每节之间用法兰连接,每节筒体的周围均匀镶嵌便于观察和方便更换布袋的三个大弧形玻璃窗(17),法兰和大弧形玻璃窗(17),法兰和大弧形玻璃窗的四周均配有大密封圈(18),筒体上部侧面用螺栓连接可拆卸更换的蜗旋进风口(22),(如图2所示),布袋内筋架(6)用螺栓与清理孔板(4)管口连接。布袋(7)由下套入布袋内筋架(6),上口用绳带捆扎在清理孔板(4)管口上。筒体(19)下部装置(如图3所示),布袋定位松脱机构(8),布袋内筋架(6)底部套入梯形框匣(25),梯形框匣(25)内端用销轴(26)与固定环架(24)连接,外端用螺栓(27)与固定环架(24)定位。当需要更换布袋时,只要松开螺栓,定位框匣往下旋转90°,从上往下拉下布袋即可。
除尘器下部设置平底集尘箱(15),周围均匀装有三个小弧形玻璃窗(14),四周用小密封圈(13)密封,集尘箱中心处主轴装有下半轴(16),在轴上固定挡尘罩(9),弧形刮尘板(10),(见图4)。集尘箱(15)出口处配置防堵关风器(11)排尘,集尘箱(15)底部连接齿轮减速器(12)。防堵关风器(11)用行星齿轮减速电机直联传动。防堵关风器(11)的叶轮轴端装置链轮,由链条传动齿轮减速器(12)带动主轴(21)转动,再由主轴(21)带动弧形刮尘板(10)、挡尘罩(9)和旋吹管(3)转动,上、下半轴(5、16)为实心轴,中间连接部分为空心钢管。
图5所示是清理布袋自动控制电路原理图,在喁旋进风口(22)中装置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输出端与控制变压器BK连接,当除尘器工作时,含尘空气慢慢进入布袋(7)内,粉尘吸附在布袋(7)表面,且逐步增厚,此时蜗旋进风口(22)压力增大,通过压力传感器输出电压信号,中间经电器KS闭合并自锁KA,使延时继电器KJ工作计时,交流接触器KA吸合,清理风机(1)运转,将高压气流由旋吹管(3)穿过清理孔板(4)对每个布袋逐一喷吹清灰。当延时继电器KS工作至定值、及压力下降时,自动断开KM,解除自锁KA,当压力再次升高时,控制将重复上述过程,本装置可实现自动控制Z和手动控制S,电器原件组合安装在控制箱内,安装在便于操作的位置。
权利要求1.一种除尘器,由筒体(19)、布袋(7)、清理风机(1)和齿轮减速器(12)等组成,其特征在于筒体(19)的上部连接有顶盖箱(23),顶盖箱(23)的上部装置清理风机(1),清理风机(1)的出口管与主轴上端环套连接有旋吹管(3),筒体(19)的上部,紧贴旋吹管(3)的出口设置清理孔板(4),筒体(19)内装置均布的布袋内筋架(6),布袋内筋架(6)的上部用法兰与清理孔板(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器,其特征在于筒体(19)的下部装置与布袋内筋架(6)配合更换布袋用的,由固定环架(24)、梯形框匣(25)、螺栓(27)和销轴(26)组成的定位松脱机构(8)和装有弧形刮板(15)、挡尘罩(9)的集尘箱(1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尘器,其特征在于筒体(19)中装置传动弧形刮尘板(15)、挡尘罩(9)和旋吹管(3)的主轴(2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尘器,其特征在于筒体(19)和集尘箱(15)镶嵌有玻璃窗(17)和(14)。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尘器,其特征在于防堵关风器(11)的输出轴装置了传动链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风除尘的自清袋除尘器。该除尘器由筒体、清理孔板、布袋内筋架、布袋、布袋定位松脱机构、集尘箱、弧形刮尘板、主轴、旋吹风管、防堵关风器、齿轮减速器、清理风机等组成。含尘空气由蜗旋进风口入除尘器,经布袋滤尘后,空气由上部排出,布袋表面的积尘由清理风机自旋吹管喷吹,沉积在集尘箱内的灰尘由主轴带动的弧形刮尘板自出口经关风器排出,清理风机由自控系统控制启动和停机。
文档编号B01D46/02GK2173645SQ9321169
公开日1994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1993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1993年5月11日
发明者徐新武 申请人:徐新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