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淋式脱硫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14261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淋式脱硫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锅炉、窑炉烟气湿法净化脱硫除尘技术。
目前国内现有的湿法烟气净化脱硫除尘有诸多型式来实现。使用较好的是单筒体旋风水膜除尘,筒体内腔有筛板流化床,另外通过一个脱水装置来实现烟气脱水。上述装置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筛板流化床阻力大,不耐蚀,再增加一个脱水装置后,设备整体复杂、造价高。其他现有的国内诸多型式不足之处主要是主体寿命短、维修成本高。还因酸性液滴进入尾部设备造成尾部金属烟道腐蚀严重,引风机风叶挂灰、振动。经国内信息检索,现有的湿法脱硫除尘装置,同时具备除尘脱硫效率高且耐腐蚀双重特点是一个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脱硫、除尘、脱水效果好,烟气阻力小,使用寿命长的湿法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从而解决了湿法脱硫除尘装置防腐问题的难点。
上述目的实现方法是如附


图1所示,进气烟道由总烟道段2分出两个分支段3,位于筒体下部且沿主筒体4切断面的切线方向插入主筒体见附图2,总烟道段2内部安装喷淋装置18。
主筒体顶部由上盖板9封住,并被隔板5分为上、下两腔10、16。在隔板上安装若干垂直竖立的双层筒7、8。主筒体上、下两腔通过安装在隔板上的若干双层筒的内筒腔来连通,双层筒的内筒下端面上安装旋流片6。隔板5上安装地漏14,使隔板的上板面通过地漏、地漏管道15,通到主筒体底部。
隔板5下方安装由若干喷淋头组成的喷淋装置19。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附图2、切向进气示意图图面说明1主筒体(上部);2总烟道段;3两个分支段;4主筒体(下部);5隔板;6旋流片;7内筒;8外筒;9上盖板;10主筒体上腔;11集液槽;12出烟口;13集液槽排液口;14地漏;15地漏管道;16主筒体下腔;17总排污口;18喷淋装置(单向);19喷淋装置(双向)。
7内筒,8外筒,11集液槽,组成双筒体。

图1所示,本装置的主筒体是由麻石砌筑或由耐酸水泥贴石板现浇注。含尘、二氧化硫的烟气经总烟道段内部安装的喷淋装置后,成为湿烟气,喷淋头喷出的是混有脱硫剂的水溶液,经分支段3切向进入主筒体下腔16。
由于采用双切向进气口形式,从而使烟气中二氧化硫、烟尘与混有脱硫剂的水溶液充分接触,以提高脱硫、除尘效率。淋湿、降温后的烟气进入主筒体下腔后,由于隔板下方喷淋装置19的作用,使烟气中二氧化硫、烟尘与脱硫剂水溶液再进行充分的混合接触、洗涤,进入双层筒,在双层筒下端旋流片6下方有喷淋头向旋流片喷射脱硫剂水溶液,在旋流片周围,气—液—固三相更进一步混合。
上述过程使二氧化硫、烟尘在与液雾的接触中被吸收和发生酸碱中和反应,脱除的尘粒和二氧化硫与吸收液形成污水,落入主筒体底部由排污口17排出。还有一部分污水溶剂经旋流片在旋风的作用下,进入双层筒内,高速旋转上升。在离心力作用下,污水在内筒7壁形成并朝上方流动的液膜,进入双层筒的夹层空间集液槽11,并经集液槽排液口13流入上隔板底部,经地漏导入主筒体底部,由排污口排出。
上述过程的脱污水效果,集中体现了双层筒的独特功能,并且装置简单。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不仅除尘、脱硫、脱污水效果好,而且除喷淋装置外,其他部分采用麻石、耐酸水泥、铸石等材料制作。由于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因此本装置除喷淋装置外,其余部分与工业锅炉、窑炉可以等同寿命使用。
权利要求1.喷淋式脱硫除尘装置由进气烟道段、主筒体、隔板、双层筒、地漏、喷淋装置所组成,其特征是进气烟道前段设置喷淋装置,总烟道分出两支段烟道位于筒体下部,并双切向插入主筒体下腔,主筒体顶部由上盖板封口,其内腔被隔板分为上、下两腔,在中隔板上安装若干垂直竖立的双层筒,主筒体上、下腔通过该双层筒连通,双层筒的内筒下端面装有旋流片,隔板上安装有地漏,使隔板上面的污水通过地漏、地漏管道引入主筒体底部,隔板下安装由若干喷头组成的喷淋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淋式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是隔板下的喷头对准双层筒中心,是上、下喷射型,对上喷射双层筒、对下喷射主筒体下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淋式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是双层筒的内层筒低于外层筒,外筒和内筒的下部由两筒的夹层间组成集液槽,外层筒的下端部有开口。
专利摘要喷淋式脱硫除尘装置属于工业锅炉、窑炉烟气湿法脱硫除尘技术。现有的诸多型式不足之处在于使用寿命短,脱硫除尘脱水效果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特征是用隔板把主筒体分为上、下两腔,隔板上安装若干双层筒,其内腔使主筒体上下腔联通。这种构造使装置的脱硫除尘脱水效果好,结构简单,易于采用耐腐非金属材料制作,使用寿命长。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锅炉、窑炉烟气脱硫除尘,也可用于其他需要净化烟气的场合。
文档编号B01D47/06GK2392593SQ9922143
公开日2000年8月23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30日
发明者孙伊凡, 高立斌 申请人:济南机车车辆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