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粉收集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599703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粉收集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粉的气固两相分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粉收集装置,属于设备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微粉在气固两相分离后,必须要经过完整的收集才能有效利用以及后续的数据测量和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干法收集中往往因为收集装置而不能完全收集分离后的固体微粒。
[0003]在干法选矿中,需要收集全部的微粒才能精确测量分选后正负极产物的产率及灰分、硫分等元素组成成分,这种试验性的测量往往给料很少,而且要使用收集袋来收集产物。
[0004]目前收集试验产物主用是用尼龙布袋或使用金属为框架里面固定滤纸的收集装置。然而尼龙布袋的透气性很好,在实验中微粉矿物中细小的微粒容易透过布袋流失到空气中,造成其中矿物成分、产率测量数据不准确引起试验误差,同时细微颗粒有一部分会随气流穿过布袋进入空气中,会造成空气内悬浮颗粒增多,从而引起空气污染。而以金属为框架固定滤纸的收集装置虽然能解决一部分上述问题,但这种装置内部表面积较大,在收集时,部分微粒因为带静电而牢牢沾在滤纸上而不能取出,加之试验时微粒的给料量较少,故也难以精确测量其产率。

【发明内容】

[000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粉收集装置。在试验时可以有效收集粒度小于0.025mm (500目)的矿物微粒,而且能够轻松除去收集装置中残留矿物微粒,在后续测量矿物微粒的产率及矿物组成时更加精确。
[0006]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微粉收集装置由两个不同筛孔的筛网、卡箍、刚性金属管道、内部涂有防静电涂料的致密性收集袋、绳子及紧绳器组成。两个筛网中筛孔小的筛网直径为0.025mm,筛孔较大的筛孔直径不小于0.180_。两筛孔的直径比应不小于7:1。两筛网按筛孔大的在外部的方式通过卡箍与刚性管道连接在一起,刚性管道直径应为300mm,长度为200mm,卡箍在刚性管道一侧15mm,以英式喉箍。致密性收集袋直径应不小于刚性管道直径并固定在一起,长度应不小于1250_,收集袋内涂有防静电涂料,以防止微粒因静电吸附在收集袋中。收集袋的另一侧配有绳子及紧绳器,以便与摩擦电选试验装置连接。
[0007]本装置在试验时,分选后的矿物微粒随气流进入该装置,气流可以透过筛网,而矿物微粒则因由于其直径大于筛网筛孔,不能通过筛网,外部筛孔较大的筛网则是确保微粒不会因为速度过大而使内部筛网产生变形甚至破裂。试验完成后,由于管道为金属管道,收集袋内部有防静电涂料,所以不会因为静电而吸附在收集装置内。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9]一、成本低廉,易于制造;结构简单,维护方便
[0010]二、筛网可以更换,可以满足不同粒度要求的试验要求
[0011]三、可以精确测量分选后矿物组成成分和产率,尤其是正负极产物的产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标记:
[0014]1、筛片;2、卡箍;3、刚性管道;4、致密性收集袋;5、绳子;6、紧绳器;7、防静电涂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6]如图1所示,分选前,筛网I通过卡箍2与刚性管道3连接,刚性管道3是与收集袋4固定在一起,收集袋4的另一侧通过绳子5和紧绳器6与分选设备连接。
[0017]分选时,矿物微粒随气流进入收集袋4和刚性管道3,随后由于矿物微粒的粒径大于筛网的孔径,不能通过筛网1,而气流则顺利通过筛网,从而使筛网内的压力恒定。
[0018]分选结束后,产物从收集袋4的右侧倒出。
[0019]清除本装置中,筛网I的筛孔中若会残留有微粒,用毛刷可以方便清除。若用于不同粒级要求时可以更换筛网I。
【主权项】
1.一种微粉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不同筛孔的筛网通过卡箍与钢性金属管道一侧连接,其中筛孔小的筛网在里侧,卡箍压在筛网外部,刚性管道另一侧与致密性收集袋连接,致密性收集袋头部有绳子及紧绳器,收集袋内部涂有防静电涂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粉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收集袋为不透气型塑料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粉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内外两筛片的筛孔直径比应大于 7: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粉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具有两个不同筛孔的筛网通过卡箍与钢性金属管道一侧连接,其中筛孔小的筛网在里侧,卡箍压在筛网外部,刚性管道另一侧与致密性收集袋连接,致密性收集袋头部有绳子及紧绳器,收集袋内部涂有防静电涂料。本实用新型微粉收集装置具有以下优点:成本低廉,易于制造;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筛网可以更换,可以满足不同粒度要求的试验要求。最重要的是本装置收集的产物可以精确测量其矿物组成成分和产率,尤其是正负极产物的产率。
【IPC分类】B01D46-10
【公开号】CN204307470
【申请号】CN201420775940
【发明人】李超永, 吴开波, 杨豪, 何鑫, 武涛
【申请人】中国矿业大学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