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栅双槽集温集雾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63280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栅双槽集温集雾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雾状混合物回收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栅双槽集温集雾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生产场合中,经常会用到锅炉装置。锅炉的作用主要是产生蒸汽和热水用于生产、生活。但是,就目前的技术状况来看,对锅炉产生的热量的利用还不够。多数情况下,锅炉产生的余热和余蒸汽都是直接外排到环境中,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0003]有些用户也在尝试着采用余热发电、塔式喷淋、管式热交换等方式来利用余热。但这些方式也分别存在着不足之处:
[0004]余热发电,仅限于蒸汽规模大的场合,蒸汽规模小了就没法应用;
[0005]塔式喷淋,体积大,占地面积大;
[0006]管式热交换,需要的冷凝介质量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栅双槽集温集雾装置,可用于解决对蒸汽余热以及冷凝水的收集利用问题,也可以用于其他的雾状混合物的处理。
[0008]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0009]—种栅双槽集温集雾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从左到右通过隔板一、隔板二、隔板三分隔成四个腔室,分别为冷凝介质回收室、冷凝液回收室、冷凝收集室和冷凝介质分配室,所述冷凝收集室底部为雾状混合物入口,冷凝收集室顶部为尾气排放口,冷凝收集室内在左右方向平行设置若干向左下方向倾斜的栅槽管,每根所述栅槽管顶部内凹形成纵向的冷凝液收集槽,内部为冷凝介质通道。所述栅槽管左端穿过隔板二、隔板一后进入冷凝介质回收室,右端穿过隔板三进入冷凝介质分配室,且栅槽管在冷凝介质回收室和冷凝介质分配室中的部分均无冷凝液收集槽,所述冷凝介质回收室侧壁上设置冷凝介质出口,所述冷凝介质分配室的侧壁上设置冷凝介质入口。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栅槽管顶部设置冷凝液收集槽之后,当雾状混合物从冷凝管下方上升时,在冷凝液收集槽上方形成低压区,雾状混合物在该区内速度明显减慢,运动不规贝1J,呈旋风状。因此,雾状混合物中的液粒很容易在其自身的表面张力作用下沾附到冷凝液收集槽中。冷凝液收集槽中的冷凝液体又进一步加强了吸附液粒的能力。收集的冷凝液体向左下方流动进入冷凝液回收室,然后从回收液出口排出。
[0011]作为优选,所述冷凝收集室内还设置一块竖直刮板,刮板上开设若干冷凝管横穿的孔,所述刮板右侧还固定连接拉杆且拉杆右端穿过冷凝介质分配室后穿出壳体。刮板的作用在于,当栅槽管底部有附着物时,用刮板将其刮去。
[0012]作为优选,每根所述栅槽管,可以为单槽结构,也可以是双槽结构。
[0013]为单槽时,栅槽管为实心,顶部内凹形成纵向的冷凝液收集槽;为双槽结构时,栅槽管为双槽中空,上部内凹形成纵向的冷凝液收集槽,内部为冷凝介质通道(即另一个槽)。
[0014]冷凝介质通道与栅槽管顶部的冷凝液收集槽共同形成双槽结构,可以进一步加强冷凝水收集管吸附液粒的能力。冷凝介质从冷凝介质入口进入冷凝介质分配室,然后均匀分配给各栅槽管,从栅槽管内部的冷凝介质通道向左穿过冷凝收集室、冷凝液回收室然后在冷凝介质回收室内汇集,从冷凝介质出口排出。
[0015]所述冷凝液回收室侧壁下部设置回收液出口。
[0016]作为优选,所述栅槽管分层布置且相邻两层栅槽管之间错位排列。多层错位布置,加强雾状混合物在上升的过程中的绕流过程,冷凝收集效果更好。
[0017]作为优选,所述拉杆右端设置方便抓握的把手。
[0018]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9]1、利用特别设计的栅槽管对雾状混合物中的液粒进行充分的收集,而不会再出现大量雾状混合物排放到外部环境中的情况,尽量避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0020]2、本装置具有体积小,安装方便、维护简单、运行成本低的特点,且应用场合广泛,只要有雾状混合物外排的场合不论规模大小都可以用上;
[0021]3、通过冷凝收集的液体不与原雾状混合物通过相互影响,通过专门的路径收集排出。
[0022]4、本装置利用了液体表面张力来捕获雾化混合物的液粒,不同于一般的热交换,大大降低了用于热交换的介质量,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002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立体图。
[002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的组装立体图。
[0026]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3中标记为6的栅槽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标记为6的栅槽管的横截面示意图。
[0028]图中标记:1为冷凝介质出口,2为隔板一,3为隔板二,4为刮板,5为拉杆,6为栅槽管,7为隔板三,8为把手,9为冷凝介质入口,10为尾气排放口,11为雾状混合物入口,12为回收液出口,61为冷凝介质通道,62为冷凝液收集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0030]实施例1:
[0031]—种栅双槽集温集雾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从左到右通过隔板一 2、隔板二 3、隔板三7分隔成四个腔室,分别为冷凝介质回收室、冷凝液回收室、冷凝收集室和冷凝介质分配室,所述冷凝收集室底部为雾状混合物入口 11,冷凝收集室顶部为尾气排放口10,冷凝收集室内在左右方向平行设置若干向左下方向倾斜的栅槽管6,每根所述栅槽管6为单槽结构,其顶部内凹形成纵向的冷凝液收集槽62,所述冷凝管6左端穿过隔板二 3、隔板一 2后进入冷凝介质回收室,右端穿过隔板三7进入冷凝介质分配室,且栅槽管6在冷凝介质回收室和冷凝介质分配室中的部分均无冷凝液收集槽62,所述冷凝介质回收室侧壁上设置冷凝介质出口 1,所述冷凝介质分配室的侧壁上设置冷凝介质入口 9。
[0032]所述拉杆5右端设置方便抓握的把手8。
[0033]所述冷凝液回收室侧壁下部设置回收液出口 12。
[0034]所述栅槽管6分层布置且相邻两层栅槽管6之间错位排列。
[0035]实施例2:
[0036]本实施例的结构如图1、2、3所示。一种栅双槽集温集雾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从左到右通过隔板一 2、隔板二 3、隔板三7分隔成四个腔室,分别为冷凝介质回收室、冷凝液回收室、冷凝收集室和冷凝介质分配室,所述冷凝收集室底部为雾状混合物入口 11,冷凝收集室顶部为尾气排放口 10,冷凝收集室内在左右方向平行设置若干向左下方向倾斜的栅槽管6。每根所述栅槽管6内部为冷凝介质通道61,顶部内凹形成纵向的冷凝液收集槽62,如图4、5所示。所述栅槽管6左端穿过隔板二 3、隔板一 2后进入冷凝介质回收室,右端穿过隔板三7进入冷凝介质分配室,且栅槽管6在冷凝介质回收室和冷凝介质分配室中的部分均无冷凝液收集槽62,所述冷凝介质回收室侧壁上设置冷凝介质出口 1,所述冷凝介质分配室的侧壁上设置冷凝介质入口 9。
[0037]所述拉杆5右端设置方便抓握的把手8。
[0038]所述冷凝液回收室侧壁下部设置回收液出口 12。
[0039]所述栅槽管6分层布置且相邻两层栅槽管6之间错位排列。
[0040]实施例3:
[0041]本实施例的结构如图1、2、3所示。一种栅双槽集温集雾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从左到右通过隔板一 2、隔板二 3、隔板三7分隔成四个腔室,分别为冷凝介质回收室、冷凝液回收室、冷凝收集室和冷凝介质分配室,所述冷凝收集室底部为雾状混合物入口 11,冷凝收集室顶部为尾气排放口 10,冷凝收集室内在左右方向平行设置若干向左下方向倾斜的栅槽管6。每根所述栅槽管6内部为冷凝介质通道61,顶部内凹形成纵向的冷凝液收集槽62,如图4、5所示。所述栅槽管6左端穿过隔板二 3、隔板一 2后进入冷凝介质回收室,右端穿过隔板三7进入冷凝介质分配室,且栅槽管6在冷凝介质回收室和冷凝介质分配室中的部分均无冷凝液收集槽62,所述冷凝介质回收室侧壁上设置冷凝介质出口 1,所述冷凝介质分配室的侧壁上设置冷凝介质入口 9。
[0042]所述冷凝收集室内还设置一块竖直刮板4,刮板4上开设若干栅槽管6横穿的孔,所述刮板4右侧还固定连接拉杆5且拉杆5右端穿过冷凝介质分配室后穿出壳体。
[0043]所述拉杆5右端设置方便抓握的把手8。
[0044]所述冷凝液回收室侧壁下部设置回收液出口 12。
[0045]所述栅槽管6分层布置且相邻两层栅槽管6之间错位排列。
【主权项】
1.一种栅双槽集温集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从左到右通过隔板一(2)、隔板二(3)、隔板三(7)分隔成四个腔室,分别为冷凝介质回收室、冷凝液回收室、冷凝收集室和冷凝介质分配室,所述冷凝收集室底部为雾状混合物入口( 11 ),冷凝收集室顶部为尾气排放口(10),冷凝收集室内在左右方向平行设置若干向左下方向倾斜的栅槽管(6),每根所述栅槽管(6)顶部内凹形成纵向的冷凝液收集槽(62),所述栅槽管(6)左端穿过隔板二(3)、隔板一(2)后进入冷凝介质回收室,右端穿过隔板三(7)进入冷凝介质分配室,且栅槽管(6)在冷凝介质回收室和冷凝介质分配室中的部分均无冷凝液收集槽(62),所述冷凝介质回收室侧壁上设置冷凝介质出口( 1 ),所述冷凝介质分配室的侧壁上设置冷凝介质入口(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栅双槽集温集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收集室内还设置一块竖直刮板(4),刮板(4)上开设若干栅槽管(6)横穿的孔,所述刮板(4)右侧还固定连接拉杆(5 )且拉杆(5 )右端穿过冷凝介质分配室后穿出壳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栅双槽集温集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栅槽管(6)为双槽中空,顶部内凹形成纵向的冷凝液收集槽,内部为冷凝介质通道(6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栅双槽集温集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液回收室侧壁下部设置回收液出口( 1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栅双槽集温集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槽管(6)分层布置且相邻两层栅槽管(6)之间错位排列。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栅双槽集温集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5)右端设置方便抓握的把手(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栅双槽集温集雾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部从左到右通过隔板依次分隔成冷凝介质回收室、冷凝液回收室、冷凝收集室和冷凝介质分配室,冷凝收集室底部为雾状混合物入口,顶部为尾气排放口,冷凝收集室内设置若干向左下方向倾斜的栅槽管,每根栅槽管顶部内凹形成纵向的冷凝液收集槽,内部为冷凝介质通道,栅槽管左端进入冷凝介质回收室,右端进入冷凝介质分配室,且栅槽管在冷凝介质回收室和冷凝介质分配室中的部分均无冷凝液收集槽,冷凝介质回收室侧壁上设置冷凝介质出口,冷凝介质分配室的侧壁上设置冷凝介质入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特别设计的栅槽管在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对雾状混合物中的液粒进行充分的捕获收集,而不会再出现大量雾状混合物排放到外部环境中的情况,尽量避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IPC分类】F27D17/00, B01D5/00, F28B9/08, B01D47/00
【公开号】CN204973121
【申请号】CN201520699529
【发明人】戴伟
【申请人】乐山市红斯玛环保应急装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