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相混合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06137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浓相混合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喷煤设备,具体为一种用在喷煤设备上的浓相混合器。
【背景技术】
[0002]浓相混合器是喷煤设备的重要部件,粉体气力输送工艺中,为了减少气体用量、降低管道阻力损耗、延长管道使用寿命,国内外普遍采用浓相输送技术,浓相混合器是浓相输送技术的关键设备。现有的浓相混合器的粉体输送管一端直接伸入混合器外壳的外锥形管内,大部分煤粉在外锥形管内与补充的空气进行混合,在实际应用中发现这种混合状态的气煤混合物的均匀度、稳定性不太好,工况波动大、同时该气煤混合物对混合器外壳的外锥形管磨损大,外锥形管易损坏,而且维修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浓相混合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0004]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浓相混合器包括补气管,混合器外壳,调节密封垫,粉体输送管,补气管一端与混合器外壳相通,混合器外壳一端通过调节密封垫与粉体输送管上的定位块相连接,粉体输送管一端伸入混合器外壳的外锥形管内,粉体输送管一端与内锥形管相连。
[0006]内锥形管的锥度大于等于1:1.75,小于等于1: 1.2。
[0007]内锥形管的锥度与外锥形管的锥度相同。
[0008]内锥形管与外锥形管的间距大于等于20mm,小于等于30mm。
[0009]内锥形管与外锥形管的间距等于25.5mm。
[0010]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11]1.混合区域前移,煤粉对外锥形管磨损小、浓相混合器使用寿命长、故障率低。
[0012]2.粉体与气体混合效果好。
[0013]3.输送固、气二相流时不会产生脉动现象。
[0014]4.合适的内锥形管与外锥形管的间距,提高了粉体与气体混合后的稳定性和均匀度。
[0015]5.方便对粉体与气体的混合浓度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浓相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内锥形管与外锥形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I一混合器外壳,2—调节密封垫,3—粉体输送管,4一补气管,5—内锥形管,6—外锥形管,7—定位块,8—混合区域,L一间距,F—锥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20]如图1、图2所示,浓相混合器包括补气管4,混合器外壳I,调节密封垫2,粉体输送管3,补气管4 一端与混合器外壳I相通,混合器外壳I 一端通过调节密封垫2与粉体输送管3上的定位块7相连接,粉体输送管3—端伸入混合器外壳I的外锥形管6内,粉体输送管3—端与内锥形管5相连。
[0021 ]定位块7—般为焊接在粉体输送管3上的法兰。
[0022]内锥形管的锥度大于等于1:1.75,小于等于1: 1.2。
[0023]内锥形管的锥度与外锥形管的锥度相同。
[0024]内锥形管与外锥形管的间距大于等于20mm,小于等于30mm。
[0025]内锥形管与外锥形管的间距等于25.5mm。
[0026]通过增加调节密封垫2的个数或改变调节密封垫2的厚度可以改变粉体输送管3上的内锥形管5与混合器外壳I上的外锥形管6的间距L和粉体与气体的混合区域8的位置。合适的间距L和混合区域8对粉体与气体混合的浓度、均匀度、稳定性和对外锥形管的磨损起关键作用。
[0027]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发明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发明包含。
【主权项】
1.浓相混合器,包括补气管,混合器外壳,调节密封垫,粉体输送管,补气管一端与混合器外壳相通,混合器外壳一端通过调节密封垫与粉体输送管上的定位块相连接,粉体输送管一端伸入混合器外壳的外锥形管内,其特征在于:粉体输送管一端与内锥形管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相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内锥形管的锥度大于等于1:1.75,小于等于1: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相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内锥形管的锥度与外锥形管的锥度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浓相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内锥形管与外锥形管的间距大于等于20mm,小于等于30m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浓相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内锥形管与外锥形管的间距等于.25.5mm.
【专利摘要】浓相混合器包括补气管,混合器外壳,调节密封垫,粉体输送管,补气管一端与混合器外壳相通,混合器外壳一端通过调节密封垫与粉体输送管上的定位块相连接,粉体输送管一端伸入混合器外壳的外锥形管内,粉体输送管一端与内锥形管相连。该装置解决了混合状态的气煤混合物的均匀度、稳定性不太好,工况波动大、同时该气煤混合物对混合器外壳的外锥形管磨损大,外锥形管易损坏,而且维修困难等问题。
【IPC分类】B05B7/14
【公开号】CN205217193
【申请号】CN201521078541
【发明人】吴宪勇
【申请人】衡阳市协达机械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