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搅拌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生产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搅拌罐。
【背景技术】
[0002]搅拌罐也可叫水相罐,广泛应用于涂料、医药、建材、化工、颜料、树脂、食品、科研等行业。该设备可根据用户产品的工艺要求选用碳钢、不锈钢等材料制作,以及设置加热、冷却装置,以满足不同的工艺和生产需要。加热形式有夹套电加热、盘管加热,该设备结构设计合理、工艺先进、经久耐用,并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是理想的投资少、投产快、收益高的化工设备;搅拌形式一般有锚式、桨式、涡轮式、推进式或框式等,搅拌装置在高径比较大时,可用多层搅拌桨叶,也可根据用户的要求任意选配。并在搅拌罐夹套可通过外循环进行换热。加热方式有电加热、热水加热、导热油循环加热、远红外加热、内或外盘管加热等,冷却方式为夹套冷却和釜内盘管冷却,搅拌桨叶的形式等,支承座有支承式或耳式支座等,当转速较高时宜使用齿轮减速机。
[0003]专利文件中申请号为200920234298.7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鼓泡式反应釜,在反应釜釜体外壁设有蒸汽夹套,在蒸汽夹套的上部侧壁设有蒸汽进口,下部底壁设有蒸汽冷凝水出口,蒸汽从蒸汽进口进入夹套,其目的是给反应釜内部加热,蒸汽进入之后开始往底壁上冷凝水出口下沉,下沉的同时气体变成液体,进行放热反应,液体以及部分蒸汽从冷凝水出口排出,使用该种加热的方式比较容易造成反应釜的局部加热,加热覆盖面积只有50%-60%左右,加热效果不佳且蒸汽浪费严重;
[0004]现有技术中也存在如图1所述的搅拌罐,在搅拌罐的壳体外壁设有夹套,在夹套的上部侧壁设有蒸汽入口(15),其蒸汽入口(15)设置有两个,两个蒸汽入口(15)的轴线同轴设置,且以反应釜的中心轴线呈对称设置,同样的在壳体下部底壁设有蒸汽冷凝水出口
(16),在加热搅拌罐内部时,采取两侧同时通蒸汽的方式来达到均匀加热的目的,虽然解决了局部受热、加热效果不佳的问题,但是该方式增加了一个蒸汽入口(15)势必还需要增加一台产生蒸汽的设备和通蒸汽的管道,而搅拌罐的加热不是随时随地都需要进行的,在不需要使用时,需要拆卸掉通蒸汽的一系列装置,该方式增加了安装和拆卸的工序时间,使用较为繁琐,灵活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搅拌罐,该搅拌罐使用简单方便,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蒸汽利用率。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搅拌罐,包括外壳体、内壳体以及构成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的夹套层,所述外壳体侧壁上部设有与夹套层相连通的蒸汽进口,所述外壳体底部还设有与夹套层相连通的冷凝水出口,所述夹套层内设有与蒸汽进口相连通的导流件,导流件上设有通孔,所述导流件呈环状设置,且套设所述内壳体,所述导流件位于夹套层上部。
[000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位于导流件背对泠凝水出口一侧。
[000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件与内壳体外壁固定连接。
[000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件为环形圆管。
[00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件为环形凹槽。
[001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件相对于蒸汽进口所在平面呈向下倾斜设置。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中专利文件的现有技术相比,在夹套层内设置与蒸汽进口相连通的导流件,当蒸汽从蒸汽口进入时,不是直接下沉流向冷凝水出口,而是在导流件内循环,然后通过导流件上的通孔,蒸汽在夹套层内至上而下通过通孔下流,有效的增大了循环加热面积,大大增强了蒸汽的覆盖面积,避免局部加热,有利于提高加热效果避免蒸汽浪费,同时与现有技术中两个蒸汽进入口的情况相比,不必要增加其余的设备以及连接管道,节省了安装和拆卸的工序时间,使用较为简单,灵活性较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搅拌罐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搅拌罐的I部放大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搅拌罐导流件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1、外壳体;2、内壳体;3、夹套层;4、蒸汽进口;5、盖体;6、入料口; 7、支座;8、出料口 ;9、环形圆管;10、冷凝水出口; 11、通孔;12、电机座;13、搅拌轴;14、电机;15、蒸汽入口; 16、蒸汽冷凝水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搅拌罐做进一步说明。
[0019]如图1、图2所示,一种搅拌罐,其整体呈空心圆柱体状,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2以及构成外壳体I和内壳体2之间的夹套层3,在外壳体I上方还设置有与外壳体1、内壳体2相配合的盖体5,盖体5上固定安装有电机座12,电机座12上安置由电机14,电机14转动端连接有搅拌杆13,所述的搅拌杆13伸入内壳体2内部,在盖体5上还设有入料口 6,外壳体I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出料口 8,在外壳体I侧壁周向均匀分布有4个用于将搅拌罐支撑起一定高度时所需要使用到的支座7。
[0020]如图2、图3所示,所述外壳体I侧壁上部靠近盖体5—侧设有与夹套层3相连通的蒸汽进口4,所述外壳体I上还设有与夹套层3相连通的冷凝水出口 10,所述的冷凝水出口 10位于外壳体I底部,所述夹套层3内设有与蒸汽进口4相连通的导流件,所述导流件呈环状设置,且套设所述内壳体2,所述导流件位于夹套层3上部。
[0021]如图4所示,所述导流件为环形圆管9,在环形圆管9侧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通孔11,由于需要加热的物质位于内壳体2内,出于蒸汽的直接接触的利用效率考虑,将上述的环形圆管9固定连接内壳体2外壁上,也可以内壳体2和外壳体I之间放置若干连杆,直接将环形圆管9架设在连杆上。当环形圆管9固定时,通孔11位于导流件背对泠凝水出口 10—侧。
[0022]出于方便蒸汽导入的目的考虑,所述的环形圆管9相对于蒸汽进口4所在平面呈向下倾斜设置,即环形圆管9和蒸汽进口4连接的位置是整根环形圆管9的最高点,在夹套层3内以蒸汽进口 4背面的位置,该位置的环形圆管9的高度是最低点,形成一个高度的落差,以便于蒸汽的通入。
[0023]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导流件也可以为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具体可以有一块L型的呈环状的连接板和外壳体I的内壁或者内壳体2的外壁组合而成,也可以整个环形凹槽直接固定在外壳体I的内壁或者内壳体2的外壁,使环形凹槽和蒸汽进口 4相连通,不需要在凹槽内设置通孔,蒸汽进入环形凹槽之后,可以环形凹槽上端的开口溢出。
[0024]处于蒸汽利用以及加热的效果考虑,本实用新型选用环形圆管9。
[0025]与【背景技术】中专利文件的现有技术相比,在夹套层3内设置与蒸汽进口4相连通的导流件,当蒸汽从蒸汽口进入时,不是直接下沉流向冷凝水出口 10,而是在环形圆管9内循环,然后通过环形圆管9上的通孔11,蒸汽在夹套层3内至上而下通过通孔11下流,有效的增大了循环加热面积,大大增强了蒸汽的覆盖面积,避免局部加热,有利于提高加热效果避免蒸汽浪费,同时与现有技术中两个蒸汽进入口的情况相比,不必要增加其余的设备以及连接管道,节省了安装和拆卸的工序时间,使用较为简单,灵活性较高。
[0026]具体工作方式:当搅拌罐需要加热时,蒸汽从蒸汽进口4内进入,打开冷凝水出口1,使蒸汽流向冷凝水出口 10,该过程中气态的蒸汽变成液态的水,并放出热量加热,液态的水以及一部分蒸汽从冷凝水出口 10流出,蒸汽从蒸汽进口4内进入,然后流至环形圆管9内部,由于蒸汽流通时通孔11是位于导流件背对泠凝水出口 10—侧的,所以蒸汽先会完整的填充满整根环形圆管9,随后再从通孔11溢出,从夹套层3的最上端流向夹套层3的底部,最后液态的水和部分蒸汽从冷凝水出口 1流出。
[002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搅拌罐,包括外壳体、内壳体以及构成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的夹套层,所述外壳体侧壁上部设有与夹套层相连通的蒸汽进口,所述外壳体底部还设有与夹套层相连通的冷凝水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套层内设有与蒸汽进口相连通的导流件,导流件上设有通孔,所述导流件呈环状设置,且套设所述内壳体,所述导流件位于夹套层上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搅拌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位于导流件背对泠凝水出口 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搅拌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与内壳体外壁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搅拌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为环形圆管。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搅拌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为环形凹槽。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搅拌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相对于蒸汽进口所在平面呈向下倾斜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搅拌罐,包括外壳体、内壳体以及构成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的夹套层,所述外壳体侧壁上部设有与夹套层相连通的蒸汽进口,所述外壳体底部还设有与夹套层相连通的冷凝水出口,所述夹套层内设有与蒸汽进口相连通的导流件,导流件上设有通孔,所述导流件呈环状设置,且套设所述内壳体,所述导流件位于夹套层上部。在夹套层内设置与蒸汽口相连通的导流件,当蒸汽从蒸汽口进入时,不是直接下沉流向冷凝水出口,而是在导流件内循环,然后通过导流件上的通孔,蒸汽在夹套层内至上而下通过通孔下流,有效的增大了循环加热面积,大大增强了蒸汽的覆盖面积,避免局部加热,有利于提高加热效果避免蒸汽浪费。
【IPC分类】B01F7/16, B01J19/18, B01F15/06
【公开号】CN205235896
【申请号】CN201520998889
【发明人】周珈仪, 陈军华, 陈建强, 魏晓来, 查青玲, 郭会峰, 邱永侠, 查显跃
【申请人】北京太平洋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