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分析用加液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54305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验分析用加液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验分析用加液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上设有加液部,加液部内设有圆柱状的调节块,调节块的外表面为光滑面;所述加液部可旋转运动,调节块可随加液部旋转,调节块的转速小于加液部的转速;本实用新型装置能够实现逐滴加入,可根据需要调节并控制每滴加入的体积和加入的速度,配合加入的时间,可精确控制加入的液体总体积;在加入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加液管垂直,防止液体滴到容器内壁甚至容器外部;采用倾斜设置的加液通道,可增加每滴液体体积调节的范围;设置有第二加液孔且使第二加液孔底面直径大于加液通道的直径,可以防止加入粘稠度大的液体时出现堵塞现象。
【专利说明】
一种实验分析用加液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分析用加液管,属于教学用具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对试管、烧杯等容器中进行加液时,根据需要采用全部加入或逐滴加入等方式,逐滴加入时通常采用滴管加入。滴管分胖肚滴管和常用滴管,由橡皮乳头和尖嘴玻璃管构成。采用滴管加入时,需要用手指夹住橡胶乳头垂直使用,每次滴入的液体体积并不相同,且造成人手手腕的劳累,很容易出现滴管倾斜造成液体滴到容器内壁甚至容器外部,造成实验的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实验分析用加液管,具有能够实现逐滴加入、可调节并控制每滴加入的体积和加入的速度、可增加每滴液体体积调节的范围、能够保持加液管垂直和防止出现堵塞的优点。
[0004]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种实验分析用加液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上设有加液部,加液部内设有圆柱状的调节块,调节块的外表面为光滑面;
[0006]所述加液部可旋转运动,调节块可随加液部旋转,调节块的转速小于加液部的转速;
[0007]所述调节块上设有第二加液孔,第二加液孔的形状为圆锥形,第二加液孔的底面与调节块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二加液孔的轴线与调节块的轴线重合,
[0008]所述第二加液孔的圆锥面上联通有两个加液通道,两个加液通道对称设置,加液通道为圆形通道,其截面为圆弧状,加液通道的上口位于调节块的上表面,加液通道的直径小于第二加液孔的底面直径。
[0009]以下是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0010]所述调节块的上方设有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块与加液部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块上设有第一加液孔,第一加液孔上下贯穿第一固定块,第一加液孔垂直设置,第一加液孔的下口可与加液通道的上口联通。
[0011]所述调节块的下方设有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与加液部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块上设有第三加液孔,第三加液孔上下贯穿第二固定块,第三加液孔垂直设置,第三加液孔的上口与第二加液孔联通,下口联通有出液口。
[0012]所述加液通道和第一加液孔的直径相等;
[0013]所述第二加液孔的底面直径与第三加液孔的直径相等。
[0014]所述调节块、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均为圆柱体,调节块、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直径与加液部的内径相等。
[0015]所述管体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的上方连接有支撑座,转轴可绕支撑座旋转运动。
[0016]使用时,先转动管体,由于调节块的外表面并非绝对光滑,所以调节块也会随管体转动,由于调节块和加液部的转速不同,使第一加液孔和加液通道的位置错开,此时的状态作为初始状态,然后将需要加入的液体从管口内倒入管体中,液体储存在储液部和加液部内并进入到第一加液孔中;
[0017]然后将管体与固定装置、转轴等连接好,打开转轴,使管体旋转,在旋转过程中,由于调节块和加液部的转速不同,第一加液孔和加液通道会交替出现非联通和联通的状态,当位于联通状态时,液体从第一加液孔进入到加液通道中,并依次通过第二加液孔、第三加液孔和出液口滴到所加容器中;当位于非联通状态时,液体进入到第一加液孔中,并在第一加液孔中存储。
[0018]可根据转轴的转速、液体的粘稠度等因素确定转轴转速与所加液体的滴速、每滴的体积的关系,提前做出关系表,根据需要选择转速和停止时间。
[0019]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装置能够实现逐滴加入,可根据需要调节并控制每滴加入的体积和加入的速度,配合加入的时间,可精确控制加入的液体总体积;在加入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加液管垂直,防止液体滴到容器内壁甚至容器外部;采用倾斜设置的加液通道,可增加每滴液体体积调节的范围;设置有第二加液孔且使第二加液孔底面直径大于加液通道的直径,可以防止加入粘稠度大的液体时出现堵塞现象。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1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2是加液部的剖面图;
[0023]附图3是调节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4是另一种加液部的剖面图;
[0025]图中,
[0026]1-管体,11-管口,12-储液部,13-加液部,14-出液口,15-第一固定块,16-调节块,17-第二固定块,151-第一加液孔,161-加液通道,162-第二加液孔,171-第三加液孔,2-固定装置,21-横杆,22-竖杆,23-弧形软板,24-螺柱,25-螺母,3-转轴,4-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实施例1,如图1、2和3所示,一种实验分析用加液管,包括管体I,管体I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管口 11、储液部12,加液部13和出液口 14,加液部13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固定块15、调节块16和第二固定块17,第一固定块15、调节块16和第二固定块17为圆柱体;
[0028]第一固定块15、调节块16和第二固定块17的直径与加液部13的内径相等,第一固定块15和第二固定块17固定连接,调节块16的外表面为光滑面。
[0029]加液部13可旋转运动,调节块16可随加液部13旋转,调节块16的转速小于加液部13的转速;
[0030]所述调节块16上设有第二加液孔162,第二加液孔162的形状为圆锥形,第二加液孔162的底面与调节块16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二加液孔162的轴线与调节块16的轴线重合,
[0031]所述第二加液孔162的圆锥面上联通有两个加液通道161,两个加液通道161对称设置,加液通道161为圆形通道,其截面为圆弧状,加液通道161的上口位于调节块16的上表面,加液通道161的直径小于第二加液孔162的底面直径。
[0032]第一固定块15与加液部13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块15上设有第一加液孔151,第一加液孔151上下贯穿第一固定块15,第一加液孔151垂直设置,第一加液孔151的下口可与加液通道161的上口联通。
[0033]第二固定块17与加液部13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块17上设有第三加液孔171,第三加液孔171上下贯穿第二固定块17,第三加液孔171垂直设置,第三加液孔171的上口与第二加液孔162联通,下口联通有出液口 14。
[0034]加液通道161和第一加液孔151的直径相等,第二加液孔162的底面直径与第三加液孔171的直径相等。
[0035]管体I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2,固定装置2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转轴3,转轴3的上方连接有支撑座4,转轴3可绕支撑座4旋转运动。
[0036]固定装置2包括横杆21,横杆21上方固定连接有转轴3,横杆2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竖杆22,竖杆22的下方螺纹连接有螺柱24,螺柱24的外部螺纹连接有弧形软板23,两个弧形软板23沿管体I的轴线对称设置,弧形软板23通过螺柱24紧固到管体I的外壁上,螺柱24的远离管口 11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25。
[0037]使用时,先转动管体I,由于调节块16的外表面并非绝对光滑,所以调节块16也会随管体I转动,由于调节块16和加液部13的转速不同,使第一加液孔151和加液通道161的位置错开,此时的状态作为初始状态,然后将需要加入的液体从管口 11内倒入管体I中,液体储存在储液部12和加液部13内并进入到第一加液孔151中,打开转轴3,使管体I旋转,在旋转过程中,由于调节块16和加液部13的转速不同,第一加液孔151和加液通道161会交替出现联通和非联通的状态,当位于联通状态时,液体从第一加液孔151进入到加液通道161中,并依次通过第二加液孔162、第三加液孔171和出液口 14滴到所加容器中;当位于非联通状态时,液体进入到第一加液孔151中,并在第一加液孔151中存储。
[0038]可根据转轴3的转速、液体的粘稠度等因素确定转轴3转速与所加液体的滴速、每滴的体积的关系,提前做出关系表,根据需要进行选择转速和停止时间。
[0039]实施例2,如图1、3和4所示,一种实验分析用加液管,包括管体I,管体I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管口 11、储液部12,加液部13和出液口 14,加液部13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固定块15、调节块16和第二固定块17,第一固定块15、调节块16和第二固定块17为圆柱体;
[0040]第一固定块15、调节块16和第二固定块17的直径与加液部13的内径相等,第一固定块15和第二固定块17固定连接。
[0041 ]调节块16与加液部13之间设有滚动转轴18,加液部13可旋转运动;
[0042]加液部13旋转运动时,在滚动转轴18的作用下,调节块16处于静止状态;
[0043]调节块16上设有第二加液孔162,第二加液孔162的形状为圆锥形,第二加液孔162的底面与调节块16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二加液孔162的轴线与调节块16的轴线重入
η ?
[0044]第二加液孔162的圆锥面上联通有两个加液通道161,两个加液通道161对称设置,加液通道161为圆形通道,其截面为圆弧状,加液通道161的上口位于调节块16的上表面,加液通道161的直径小于第二加液孔162的底面直径。
[0045]第一固定块15与加液部13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块15上设有第一加液孔151,第一加液孔151上下贯穿第一固定块15,第一加液孔151垂直设置,第一加液孔151的下口可与加液通道161的上口联通。
[0046]第二固定块17与加液部13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块17上设有第三加液孔171,第三加液孔171上下贯穿第二固定块17,第三加液孔171垂直设置,第三加液孔171的上口与第二加液孔162联通,下口联通有出液口 14。
[0047]加液通道161和第一加液孔151的直径相等,第二加液孔162的底面直径与第三加液孔171的直径相等。
[0048]管体I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2,固定装置2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转轴3,转轴3的上方连接有支撑座4,转轴3可绕支撑座4旋转运动。
[0049]固定装置2包括横杆21,横杆21上方固定连接有转轴3,横杆2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竖杆22,竖杆22的下方螺纹连接有螺柱24,螺柱24的外部螺纹连接有弧形软板23,两个弧形软板23沿管体I的轴线对称设置,弧形软板23通过螺柱24紧固到管体I的外壁上,螺柱24的远离管口 11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25。
[0050]实施例2的装置使用方式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
[0051]本实用新型装置能够实现逐滴加入,可根据需要调节并控制每滴加入的体积和加入的速度,配合加入的时间,可精确控制加入的液体总体积;在加入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加液管垂直,防止液体滴到容器内壁甚至容器外部;采用倾斜设置的加液通道,可增加每滴液体体积调节的范围;设置有第二加液孔且使第二加液孔底面直径大于加液通道的直径,可以防止加入粘稠度大的液体时出现堵塞现象。
[0052]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实验分析用加液管,包括管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I)上设有加液部(13),加液部(13)内设有圆柱状的调节块(16),调节块(16)的外表面为光滑面; 所述加液部(13)可旋转运动,调节块(16)可随加液部(13)旋转,调节块(16)的转速小于加液部(13 )的转速; 所述调节块(16)上设有第二加液孔(162),第二加液孔(162)的形状为圆锥形,第二加液孔(162)的底面与调节块(16)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二加液孔(162)的轴线与调节块(16)的轴线重合, 所述第二加液孔(162)的圆锥面上联通有两个加液通道(161),两个加液通道(161)对称设置,加液通道(161)为圆形通道,其截面为圆弧状,加液通道(161)的上口位于调节块(16)的上表面,加液通道(161)的直径小于第二加液孔(162)的底面直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分析用加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块(16)的上方设有第一固定块(15),第一固定块(15)与加液部(13)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块(15)上设有第一加液孔(151),第一加液孔(151)上下贯穿第一固定块(15),第一加液孔(151)垂直设置,第一加液孔(151)的下口可与加液通道(161)的上口联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分析用加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块(16)的下方设有第二固定块(17),第二固定块(17)与加液部(13)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块(17)上设有第三加液孔(171),第三加液孔(171)上下贯穿第二固定块(17),第三加液孔(171)垂直设置,第三加液孔(171)的上口与第二加液孔(162)联通,下口联通有出液口( 14)。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分析用加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液通道(161)和第一加液孔(151)的直径相等; 所述第二加液孔(162 )的底面直径与第三加液孔(171)的直径相等。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分析用加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块(16)、第一固定块(15)和第二固定块(17)均为圆柱体,调节块(16)、第一固定块(15)和第二固定块(17)的直径与加液部(13)的内径相等。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分析用加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I)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2),固定装置(2)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转轴(3),转轴(3)的上方连接有支撑座(4),转轴(3)可绕支撑座(4)旋转运动。
【文档编号】B01L3/02GK205435780SQ201620287610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4月8日
【发明人】丁稼轩, 流金简
【申请人】丁稼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