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过流系数圆弧啮合式网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38851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过流系数圆弧啮合式网框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高过流系数圆弧啮合式网框结构,包括边框,边框的顶部安装有上横梁,边框的底部安装有下横梁,边框的一端面安装有过滤网面,位于上横梁处通过螺栓和压板将过滤网面锁紧,位于下横梁处同样通过螺栓和压板将过滤网面锁紧;上横梁的结构为:包括水平横板,水平横板的背水端延伸有向框外的背水侧折边,水平横板的迎水端延伸有向框外的迎水侧圆弧折边;下横梁的结构为:包括倾斜板,倾斜板的背水端向下延伸有背水侧直角边,背水侧直角边的端部延伸背水侧圆弧边,倾斜板的迎水端向下延伸有迎水侧直角边。加宽了网面的有效过滤宽度,网面的宽度大,过流系数大,通流能力强,设备负载大为降低,设备磨损减缓整机寿命延长,效益十分明显。
【专利说明】
一种高过流系数圆弧啮合式网框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化工、电力水工设备的过滤装置,尤其是一种高过流系数圆弧啮合式网框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市政、化工、电力水工设备上设置的旋转滤网,以拦截水中的杂草、水生物、各种杂质等。通常,旋转滤网设备,都是采用链传动机构驱动网框上升。同时,旋转滤网是一种针对江河湖海等自然环境的水源进行过滤且过滤精度相对要求较高的过滤设备。旋转滤网工作时,过滤网框通过紧固件挂接在工作链条上,工作链条在椭圆形的导轨上运行,经过导轨圆弧处,相邻两块过滤网框受导轨形状弯曲而发生转向,为保证相邻两块网框之间不发生干涉,相邻两块过滤网框之间都设计有一定的间隙。国内普遍采用的《D-SB95旋转滤网典型设计》中,为了避免网框横梁在转弯时相互干涉,网框安装过滤网的折边朝向框内,而且位于底部的下横梁为成水平设计。其结构简单,安装简便,但是存在如下缺陷:
[0003](I)过滤网框上下横梁的啮合圆弧均设置在迎水侧,安装网面的压板距啮合圆心较远具有较大的转动半径,当网框经过导轨圆弧段时,相互啮合的上下横梁绕啮合圆心相对转动,由于较大的转动半径产生较大的转动行程,使横梁的背水边相互靠得非常近,为了不使啮合处的横梁在背水侧相互干涉,安装网面的折边只能朝向网框内侧,这样虽然避免了相互啮合网框之间的干涉,但是也占用了过滤网面的空间,缩短了过滤网面的有效宽度,从而导致过流系数减小,过流能力降低。
[0004](2)下横梁水平且安装网面的折边朝向框内,在网框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框内的折边阻挡了该部分的水向网面方向流动,这样,被阻挡部分的水只能向网框外流动,框内的滤渣容易随水流滑落,不易被网框携带起而被冲洗掉,导致携污效果差。
[0005](3)过滤网框存在冲洗死角,当网框向上运动经过冲洗水时,由于框内折边的遮挡,使下横梁上有一块三角区域内滤渣无法被冲洗水冲掉,未被冲落的滤渣重新返回了水中,影响了过滤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
【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高过流系数圆弧啮合式网框结构,改变了网框横梁上啮合圆弧段的所处位置,避免了网框上安装网面的折边朝向框外引起干涉,从而加宽了网面的有效过滤宽度,增大了过流系数和通流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改变了折边方向和横梁角度,还能提高携污能力和避免冲洗出现死角。
[0007]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种高过流系数圆弧啮合式网框结构,包括边框,所述边框的顶部安装有上横梁,所述边框的底部安装有下横梁,所述边框的一端面安装有过滤网面,位于上横梁处通过螺栓和压板将过滤网面锁紧,位于下横梁处同样通过螺栓和压板将过滤网面锁紧;所述上横梁的结构为:包括水平横板,所述水平横板的背水端延伸有向框外的背水侧折边,所述水平横板的迎水端延伸有向框外的迎水侧圆弧折边;所述下横梁的结构为:包括倾斜板,所述倾斜板的背水端向下延伸有背水侧直角边,所述背水侧直角边的端部延伸背水侧圆弧边,所述倾斜板的迎水端向下延伸有迎水侧直角边。
[0009]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0010]两个网框结构啮合时,上部网框的下横梁的背水侧圆弧边与下部网框的上横梁的迎水侧圆弧折边啮合;
[0011 ]倾斜板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向上的夹角;
[0012]所述过滤网面采用纺织网、冲孔网或者工程塑料网;
[0013]所述过滤网面的背水侧安装有反冲洗喷嘴;
[0014]网框结构的过水方向为从网框外向网框内流动,滤渣积聚在网框内部。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安装与制作方便,加宽了网面的有效过滤宽度,网面的宽度大,过流系数大,通流能力强,设备负载大为降低,设备磨损减缓整机寿命延长,效益十分明显。
[001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滤网框没有冲洗死角,过滤效果好。
[001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滤网框是旋转滤网设备上的过滤元件,其过滤系数直接影响设备的过水流量。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另一视角)。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横梁的截面图。
[00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横梁的截面图。
[00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图。
[0024]其中:1、上横梁;101、背水侧折边;102、水平横板;103、迎水侧圆弧折边;2、压板;3、螺栓;4、过滤网面;5、边框;6、下横梁;601、背水侧直角边;602、倾斜板;603、背水侧圆弧边;604、迎水侧直角边;7、滚轮;8、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6]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高过流系数圆弧啮合式网框结构,包括边框5,边框5的顶部安装有上横梁I,边框5的底部安装有下横梁6,边框5的一端面安装有过滤网面4,位于上横梁I处通过螺栓3和压板2将过滤网面4锁紧,位于下横梁6处同样通过螺栓3和压板2将过滤网面4锁紧;上横梁I的结构为:包括水平横板102,水平横板102的背水端延伸有向框外的背水侧折边101,水平横板102的迎水端延伸有向框外的迎水侧圆弧折边103;下横梁6的结构为:包括倾斜板602,倾斜板602的背水端向下延伸有背水侧直角边601,背水侧直角边601的端部延伸背水侧圆弧边603,倾斜板602的迎水端向下延伸有迎水侧直角边604。
[0027]两个网框结构啮合时,上部网框的下横梁6的背水侧圆弧边603与下部网框的上横梁I的迎水侧圆弧折边103啮合。
[0028]倾斜板602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向上的夹角(C)。
[0029]过滤网面4采用纺织网、冲孔网或者工程塑料网。
[0030]过滤网面4的背水侧安装有反冲洗喷嘴。
[0031]网框结构的过水方向为从网框外向网框内流动,滤渣积聚在网框内部。
[0032]如图5所示,实际应用过程中,两个间隔设置的滚轮7,两个滚轮7之间安装链条8,过滤网框通过紧固件挂接在工作链条8上,工作链条8在椭圆形的导轨上运行,位于导轨圆弧处,相邻两块过滤网框受导轨形状弯曲而发生转向,为保证相邻两块网框之间不发生干涉,相邻两块过滤网框之间都设计有一定的间隙。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啮合圆弧段均设置在上、下横梁的迎水侧的结构形式,则将产生干涉,影响正常工作。
[0033]本实用新型加宽了网面的有效过滤宽度,在相同节距(节距是两个滚轮7之间的距离P)下网面的宽度B可以达到原设计的1.1倍,过滤面积为原设计的1.1倍,在相同流量的工况下流速是原设计的1/1.I,网框前后压差为原结构的1/1.21 (根据给排水设计手册公式,压差跟流速的平方成正比),设备负载大为降低,安全可靠性大为增加,设备磨损减缓整机寿命延长,效益十分明显。
[003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下横梁6向上成一定角度,在网框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下横梁6上水流向网面流动,滤渣不会滑落,携污效果好。
[0035]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主权项】
1.一种高过流系数圆弧啮合式网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框(5),所述边框(5)的顶部安装有上横梁(1),所述边框(5)的底部安装有下横梁(6),所述边框(5)的一端面安装有过滤网面(4),位于上横梁(I)处通过螺栓(3)和压板(2)将过滤网面(4)锁紧,位于下横梁(6)处同样通过螺栓(3)和压板(2)将过滤网面(4)锁紧;所述上横梁(I)的结构为:包括水平横板(102),所述水平横板(102)的背水端延伸有向框外的背水侧折边(101),所述水平横板(102)的迎水端延伸有向框外的迎水侧圆弧折边(103);所述下横梁(6 )的结构为:包括倾斜板(602),所述倾斜板(602)的背水端向下延伸有背水侧直角边(601),所述背水侧直角边(601)的端部延伸背水侧圆弧边(603),所述倾斜板(602)的迎水端向下延伸有迎水侧直角边(60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过流系数圆弧啮合式网框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网框结构啮合时,上部网框的下横梁(6)的背水侧圆弧边(603)与下部网框的上横梁(I)的迎水侧圆弧折边(103)啮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过流系数圆弧啮合式网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倾斜板(602)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向上的夹角(C)。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过流系数圆弧啮合式网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面(4)采用纺织网、冲孔网或者工程塑料网。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过流系数圆弧啮合式网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面(4)的背水侧安装有反冲洗喷嘴。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过流系数圆弧啮合式网框结构,其特征在于:网框结构的过水方向为从网框外向网框内流动,滤渣积聚在网框内部。
【文档编号】B01D33/50GK205627300SQ201620512811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31日
【发明人】何正道
【申请人】何正道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