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X射线的混合垃圾无害化处理装置

文档序号:31514873发布日期:2022-09-14 11:48阅读:30来源:国知局
基于X射线的混合垃圾无害化处理装置
基于x射线的混合垃圾无害化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自动分类处理装置,具体涉及基于x射线的混合垃圾无害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电池在我们生活中扮演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每天我们要生产大量的铅、镍、锌、锂系列的电池,但由于大家分类的意识淡薄,大量含有电池的混合垃圾流向垃圾焚烧厂、垃圾填埋场等等垃圾处理场,而通过这样的方式被处理掉的废旧电池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这就迫切的要求我们有新的方案去解决废旧电池的分类处理问题以及解决电池污染的燃眉之急。现在使用的最多的非全人工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装置种类繁多,其中包括,基于视觉系统的直接捕捉垃圾样貌进行识别等,这类装置存在可分类垃圾种类限制、无法识别被覆盖垃圾、无法甄别有害垃圾等缺陷,结合我国电池回收、喷雾罐等固态有害垃圾处理方案的缺失。现有垃圾分拣装置是采用机械搅拌,利用密度不同离心力不同等方法分离不同垃圾,因为混合垃圾的情况不确定性太大,在各种材料液体固体混合的情况下,磁铁棒无法避免会出现很多无法工作的情况,从而导致垃圾无法顺利分离。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基于x射线的混合垃圾无害化处理装置,使用x射线的可使用、可穿透、可成像、低危害的特点,根据不同材质对x射线吸收程度以及成像后的形状,用于识别并分类包含固态有害垃圾的混合生活垃圾,帮助处理垃圾中的有害垃圾的一部分。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基于x射线的混合垃圾无害化处理装置,包括宽开口窄通道的垃圾送入口、用于传输垃圾的传送带、用于穿透检视的x射线检视仓、用于分拣收集的分拣仓、有害垃圾收集桶和收集仓,垃圾通过设置在所述传送带一端的所述垃圾送入口后,经窄通道和传送带的摩擦下分摊开,通过设置在传送带上方的x射线检视仓标段出有害固体垃圾并送入有害垃圾收集桶,未标段的垃圾经过分拣仓分拣后进入固定在传送带另一端的收集仓内。
6.进一步优化,所述x射线检视仓包括x光管和x光机器的电源以及控制电路,其中x光管包括阴极灯丝、阳极靶和真空玻璃管,x光机器的电源包括高压电源和灯丝电源。
7.进一步优化,所述x射线检视仓内安装有包裹检测传感器和探测器,当混合垃圾进入检查通道,将遮住所述包裹检测传感器,检测信号被送到用于发射x射线信号的中空处理器,触发发射x射线,x射线经准直器形成扇形x射线束,穿过被检物品后到达探测器,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对再现包裹内物品的轮廓、构成及材料属性进行框选识别,从而建立常见有害固体数据库。
8.进一步优化,当已标段的垃圾到达分拣位置时,受设置在传送带的一侧的推送器推动作用被推出传送带,并落入设置在传送带另一侧的有害垃圾收集桶内,所述推送器与
传送带平行设置且位于传送带上方,推送器受中空处理器和伸缩杆控制,在接受到电信号后,伸缩杆向前推出,正面将坐标段内的垃圾推出传送带,且推送器底部有与传送带负距离的毛刷,可彻底将坐标段内的垃圾清出传送带。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0.本实用新型采用x光管和x光机器的电源和控制电路组成的检测机,通过电脑根据反射光深浅自动着色渲染、识别固态有害垃圾位置、再给予左标段的方式传递坐标信息,利用x光的穿透性和稳定性避免了目标垃圾不裸露表面的情况,再通过分拣机对左标段内垃圾推向一侧收集箱得到电池存在密度较大的一箱垃圾,然后对这箱垃圾进行二次重复处理筛选或直接进行安全处理,避免了精准分离目标垃圾存在的巨大困难,最终实现垃圾去除有害固体垃圾的目的。
附图说明
11.图1为基于x射线的混合垃圾无害化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基于x射线的混合垃圾无害化处理装置的俯视图;
13.图3为分拣仓的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设备处理整体流程示意图;
15.图中:1、垃圾送入口,2、传送带,3、x射线检视仓,4、分拣仓,5、收集仓,6、中控处理器,7、有害垃圾收集桶,8、推送器。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17.基于x射线的混合垃圾无害化处理装置,包括宽开口且窄通道的垃圾送入口1、用于传输垃圾的传送带2、用于穿透检视的x射线检视仓3、用于分拣收集的分拣仓4、有害垃圾收集桶7和收集仓5;
18.所述x射线检视仓3包括x光管和x光机器的电源以及控制电路,其中x光管包括阴极灯丝、阳极靶和真空玻璃管,x光机器的电源包括高压电源和灯丝电源,采用x光管和x光机器的电源和控制电路组成,所述x光管包括阴极灯丝、阳极靶和真空玻璃管,所述x光机的电源包括高压电源和灯丝电源,其中灯丝电源用于加热灯丝,高压电源的高压输出端分别位于阴极灯丝和阳极靶的两端,以提供高压电场,从而加速灯丝上的活性电子流向阳极靶,形成高速电子流。
19.所述x射线检视仓3内安装有包裹检测传感器和探测器,当混合垃圾通过垃圾送入口1经传送带送入x射线检视仓3时,将遮住包裹检测传感器,检测信号被送到中控处理器6,产生x射线触发信号,触发x射线发射源发射x射线,x射线经过准直器形成非常薄的扇形x射线束,穿过被检物品后到达探测器,探测器把x射线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基于物体对x射线的吸收特性差异,通过检测物体的有效原子序数,采用图像处理软件根据自身的图像处理功能和色彩配置方案,呈现物品的x光图像,从而在电脑端得到该段垃圾的x射线成像视图,根据物品材料的不同分为三类:橙色、绿色和蓝色,其中橙色代表有效原子序数小于10的轻质元素及其组成的有机物,绿色一般代表有效原子序数10~18的中质量元素,蓝色代表
有效原子序数18以上的重质金属,以此建立常见有害固体数据库,基于有害固体数据库信息为依据,采用电脑中控对进入x射线检视仓3的垃圾持续给予左标段的方式传递坐标信息,对检视出有害固体垃圾的位置进行标段并随传送带2的持续运作,垃圾进入x射线分拣仓4,经x射线分拣仓4分拣的垃圾分为两部分进行处理,一部分为标记标段的有害垃圾,该有害垃圾受推送器8的推动作用被推出传送带2,进入含有固态有害垃圾的有害垃圾收集桶7,后续对固态有害垃圾进行集中处理,从而可以人工回收这一部分有害垃圾,剩余部分垃圾随传送带继续前进至传送带尾端的收集仓5集中处理。
20.所述有害垃圾收集桶为壳体分离式,外壳为可打开且封闭的金属,内部放置用于收纳垃圾的收集桶,方便收集后将装有有害垃圾的收集桶拿出,被推送下来的有害垃圾通过密闭的管道槽在重力作用下滑到有害垃圾收集桶。
2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使用方法、基本原理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根据实际情况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x射线的混合垃圾无害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宽开口窄通道的垃圾送入口(1)、用于传输垃圾的传送带(2)、用于穿透检视的x射线检视仓(3)、用于分拣收集的分拣仓(4)、有害垃圾收集桶(7)和收集仓(5),垃圾通过设置在所述传送带(2)一端的所述垃圾送入口(1)后,经窄通道和传送带(2)的摩擦下分摊开,通过设置在传送带(2)上方的x射线检视仓(3)标段出有害固体垃圾并送入有害垃圾收集桶(7),未标段的垃圾经过分拣仓(4)分拣后进入固定在传送带(2)另一端的收集仓(5)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x射线的混合垃圾无害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x射线检视仓(3)包括x光管和x光机器的电源以及控制电路,其中x光管包括阴极灯丝、阳极靶和真空玻璃管,x光机器的电源包括高压电源和灯丝电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x射线的混合垃圾无害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x射线检视仓(3)内安装有包裹检测传感器和探测器,当混合垃圾进入检查通道,将遮住所述包裹检测传感器,检测信号被送到用于发射x射线信号的中空处理器(6),触发发射x射线,x射线经准直器形成扇形x射线束,穿过被检物品后到达探测器,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对再现包裹内物品的轮廓、构成及材料属性进行框选识别,从而建立常见有害固体数据库。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x射线的混合垃圾无害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已标段的垃圾到达分拣位置时,受设置在传送带(2)的一侧的推送器(8)推动作用被推出传送带(2),并落入设置在传送带(2)另一侧的有害垃圾收集桶(7)内,所述推送器(8)与传送带9平行设置且位于传送带(2)上方,推送器(8)受中空处理器(6)和伸缩杆控制,在接受到电信号后,伸缩杆向前推出,正面将坐标段内的垃圾推出传送带(2),且推送器(8)底部有与传送带(2)负距离的毛刷,可彻底将坐标段内的垃圾清出传送带(2)。

技术总结
基于X射线的混合垃圾无害化处理装置,包括宽开口窄通道的垃圾送入口、用于传输垃圾的传送带、用于穿透检视的X射线检视仓、用于分拣收集的分拣仓、有害垃圾收集桶和收集仓,垃圾通过设置在所述传送带一端的所述垃圾送入口后,经窄通道和传送带的摩擦下分摊开,通过设置在传送带上方的X射线检视仓标段出有害固体垃圾并送入有害垃圾收集桶,未标段的垃圾经过分拣仓分拣后进入固定在传送带另一端的收集仓内。本实用新型避免了精准分离目标垃圾存在的巨大困难,最终实现垃圾去除有害固体垃圾的目的。目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 陈政宇 张煜恒 段广谋 王启利 陈登奎 董静雅 谢志林 崔景元 卢傲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6.13
技术公布日:2022/9/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